柯智懷/境外/第四日: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押上車站 押上駅 13:29
其他地點 他のスポット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4次版本)
第 96 行: 第 96 行:
 
[[File:押上車站20170529.jpg|thumb|center|500px|押上車站,東京天空樹下的出入口。]]
 
[[File:押上車站20170529.jpg|thumb|center|500px|押上車站,東京天空樹下的出入口。]]
  
===其他地點===
+
'''筆記》'''天空樹與東京鐵塔均有發送訊號的實際功能,因此只作象徵的大阪的通天閣與京都站前的京都塔被某些東京人戲稱為「裝飾品」。
[[File:墨田北齋美術館20170529.jpg|thumb|center|500px|'''墨田北齋美術館'''是一棟幾乎沒有窗戶、造型扭曲的後現代-前衛主義建築,雖然嘗試塑造平滑的科技感,不過設計上更在乎前衛感。灰色調的美術館受孩童嬉戲的公園環繞,形成特殊的對比。美術館以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為常設展。浮世繪是江戶末期日本開國,顏料價格變得便宜,導致繪畫平民化後從宮廷繪畫轉為繪畫「浮世紅塵」,即平民生活情景的產物。]]
+
 
 +
===其他地點 他のスポット===
 +
[[File:墨田北齋美術館20170529.jpg|thumb|center|500px|'''墨田北齋美術館'''是一棟幾乎沒有窗戶、造型扭曲的後現代-前衛主義建築,雖然嘗試塑造平滑的科技感,不過設計上更在乎前衛感;可惜的是我們並不知道這個造型的由來,當天美術館也沒開。灰色調的美術館受孩童嬉戲的公園環繞,形成特殊的對比。美術館以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為常設展。浮世繪是江戶末期日本開國,顏料價格變得便宜,導致繪畫平民化後從宮廷繪畫轉為繪畫「浮世紅塵」,即平民生活情景的產物。]]
 +
[[File:藏前站轉乘閘門.jpg|thumb|center|500px|'''藏前站'''為淺草線與大江戶線的轉乘站,因為兩條路線同屬公辦公營的都營地下鐵,本來是不用像轉乘公辦民營的東京地下鐵一樣出閘門轉車,不過因為距離稍嫌過遠的關係,尖峰時間時有阻塞到無法在限制時間內刷卡出站的先例,故在此站設置了少見的轉乘專用閘門,讓卡片的進出站時間先行重置,算是本站設計比較有趣的地方。]]
 +
[[檔案:東日本橋站剪票口.jpg|thumb|center|500px|'''東日本橋站'''的剪票口。這裡可以清楚看出馬喰横山站-馬喰町站-東日本橋站三角形轉乘通道系統的角度。]]
 +
[[File:西高島平站20170529.jpg|thumb|center|500px|'''西高島平站'''是標準而構造簡單的高架橋底式車站,這種車站直接蓋在鐵道橋下,以鐵道橋為天花板,在周圍圍牆便成為站房,也不需要地下道或天橋連結兩個側式月台或連結站房與島式月台,是相當經濟的車站形式,在東京都心非常常見。]]
 +
[[File:西高島平圖書館.jpg|thumb|center|500px|'''板橋區立美術館'''擁有不尋常的建築造型,在方正的住宅群中顯得獨樹一格。嘗試看起來脫離規則、挑戰不對稱、加入更多凹凸深度或曲線的建築風格正是現代主義建築的標準設計手法,此後逐漸演變成追求開放感的新現代主義;這種不對稱設計常見於現代主義教堂建築。當天休館。]]
 +
 
 +
===小知識 トリビア===
 +
有關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為什麼通常在禮拜一休館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一說這個傳統來自巴黎羅浮宮,與周邊小販的作息有關;
 +
 
 +
一說統計上星期一和星期二是博物館旅客最少的日子(這也嘗試解釋一定比例的博物館選擇星期二休館);
 +
 
 +
也有說不過是因為博物館不可能在周末休息,所以選擇星期一;而那些星期二休館的,只想趁大家都在休館時,從更有名博物館的夾縫中賺點額外的門票錢而已。

2018年4月26日 (四) 19:42的最新修訂版本

第四日 5/29

大門站 大門駅 09:05

這一天我們以東京都心的東側,較靠近山手線地帶的內環區域為目標,第一個目標設定為兩國車站。

儘管都營淺草線在大江戶線兩國的前一站藏前(本日稍後會在那裡拍照)即可進行轉乘,不過由於京急線直通淺草線的關係已經搭乘淺草線多次,所以決定直接在第一個轉乘站大門換車。

大門站是淺草線與大江戶線的十字形轉乘站,這是說路線的月台垂直在另一個上方或下方,不需要連通道連結的形式,類似板南線上的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這樣的車站垂直動線需要比平行轉乘式的車站動線更高的機動性和容許流量,以大門站來說,設置的電梯和電扶梯數量比屬於平行轉乘式的馬喰橫山站多出一倍。大門站亦可在地面平行轉乘JR山手線與東京單軌列車(連結羽田機場及台場等東京灣西側地點的私營單軌列車系統)濱松町站。

大門站淺草線月台,星期一早晨的車站呈現相當繁忙的狀態。
筆記》大門站通往JR和單軌電車濱松町車站的連通道。雖然地上標示了靠左,可是大家都靠右走。這些日本車站謎樣的遵行方向一直相當引我注目。

勝鬨橋 勝鬨橋 09:25

我們並未計畫來這裡,只是路過勝鬨站而臨時起意而已。

烏龍派出所第八話《打開吧!勝鬨橋》描述的是年少時期的主角兩津勘吉在好友搬家到北海道以前,闖入勝鬨橋的控制台,將已經停用而不再開啟的勝鬨橋重新打開的故事。

應該就是這一話的烏龍派出所令我第一次聽到這座老橋,留下深刻的印象,勝鬨橋是日本少見的可動橋,在隅田川出海口附近、月島地區仍屬於東京貿易港的一部分時,偶爾會有大型貨船通過此橋下方,故此橋被設計為可動橋。在附近的淤積狀況變得嚴重後,東京港管理處決定放棄此地區的商港規格淤泥清理作業,並撤除月島地區的海運相關設施,將此地區變成普通的營業土地使用,大型貨船不再通過勝鬨橋下方,因此勝鬨橋亦不再打開。

勝鬨橋是在1970年年底最後一次開啟,雖然所有的開啟機構保持完整,但是機械老化而無法進行操作;雖然有重新打開的聲音出現,不過修理機構的價錢過於昂貴,而且只為了演示而開啟所造成的交通衝擊也過於巨大,勝鬨橋今天仍然無法開啟,也不再能夠開啟。整座橋在2007年年中與另兩座沒有開合功能的隅田川老橋清洲橋、永代橋一同列入重要文化財。

勝鬨橋為雙拱花鋼樑鐵橋,可動的部分是鑄鐵橋面,從其正中央打開;今日當大型車輛駛過可動部分時,該部分會產生較強的晃動。在約五年前進行了補強工事的關係,已經不會到「嚇人地搖晃」的程度了。

在靠近可動部分的前後左右四邊有石造的控制樓,控制樓設有觀察台、值班室及操作室,整座橋完全以拉桿、齒輪與齒帶進行開合動作;當中間的橋梁要升起時,會先發出道路部分的電鈴聲,同時在道路兩邊圓拱狀花樑正上方的雙色信號燈會亮起紅燈。待道路車輛停車中間橋樑淨空後發出警示音並升起。

月島地區是一座被分割成四塊的沙洲的西側區域,東側被切割出來的一大塊被稱為晴海地區,三塊較小、屬於月島地區的沙洲分別是北側的月島、中間的勝鬨、南側的豐海,三者皆被都營地鐵大江戶線貫通,但豐海位於軌道的直角轉彎處而未設站;通過豐海的原因是容易施工。

勝鬨橋和其左側的兩座控制樓。可見隅田川遊船即將通過橋的可動部分下方,大貨船通常比這艘船高四倍左右。

筆記》兩次來到勝鬨橋時資料館都剛好沒開,相當可惜。

築地市場 築地市場 09:47

勝鬨橋的另一側就是築地市場。雖然沒有要買什麼東西,不過既然都在這裡了,再加上市場的另一邊也有地鐵站,應該一般人都不會過橋走回勝鬨站吧。

築地市場隔隅田川和勝鬨相望,是與其同屬中央區的公辦民營批發市場,屬於東京都11座中央批發市場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魚市場;此處亦設有築地場外市集,販賣海鮮料理及玉子燒之類雖然不是海鮮,但是會放在壽司上的東西。

築地市場在隅田川月島水道和勝鬨橋一起移出東京港水域後就有變更位置的計畫存在,目前魚商正逐漸移往豐洲市場販賣漁貨,不過場外市集將會留在築地,並且隨著魚商的持續移出而有擴展的計畫。

築地場外市集的熱鬧狀況。除了觀光客、穿著半隨便的魚商以外還有學生和著西裝的上班族...
都營大江戶線地鐵的築地市場站,離市場本體較近,場外市場較遠。

筆記》築地市場內禁止駕駛柴油三輪車等燃油交通工具的關係,目前的載運工具以人力拖車、三輪車、腳踏車、魚商車(第一張照片裡的黃色車輛,一種在魚市場相當普遍的載貨電動車)等為主。有時魚商車會被當作築地市場的標誌之一。

兩國車站 両国駅 10:16

兩國車站是位於東京都心東側近鄰的JR中央總武線車站,另於550公尺外有都營地鐵大江戶線的兩國站,兩站之間隔著兩國公園,沒有地下連通道,最快的聯絡方法是穿越江戶東京博物館的下方。雖然是被隔開的,不過這兩個車站有相同客源,也有相同的名稱,就算在一起講。

兩國車站初建於1904年,使用維新主義的英式實用主義風格初代站房建築,與新橋車站一同在關東大地震中遭到燒毀。與新橋車站不同,兩國車站結構相對簡單不少,且由於站房相對較低矮也較深,故抗震能力亦強,其事後原貌重建。

每年都會重新上漆的關係,即使車站本身再老也沒有時代感,看到的時候覺得有點違和。

和新橋舊站倒是有一點是相同的:車站的一半是營業空間。兩國車站的營業空間由聯合商場兩國江戶NOREN進駐。不過相對於新橋舊站已經停用而且登錄重要文化財,還在使用的兩國車站這樣做比較有理一些。看看上野車站,那可是整個維新時期的站體都被變成營業空間。

兩國車站鄰近的兩國公園中有兩國國技館和江戶東京博物館,當有重要比賽(通常是相撲)或有重要展覽時會有大量人流從日本各地湧向兩國,因此兩國車站備有多個疏散出入口,同時除了本身有的一面二線島式月台外,亦設置了側式的第三月台以有效進行人流疏散。較靠近江戶東京博物館的地鐵兩國站也有直接連入博物館內的出入口,在重要特展時開放。

兩國車站的維新主義站體,每年刷上新油漆;車站前半段都屬於營業空間。
筆記》與一般的JR車站使用粗黑體不同,兩國的站名標誌使用細圓體,整個站體也沒有JR的標誌。

兩國公園 両国公園 10:16

兩國公園是兩國當地人對於分隔地下鐵兩國站及JR兩國站站區的兩國國技館江戶東京博物館和其附屬綠地、步道區域的總稱,不是正式公園的名字。

西側是江戶東京博物館。造型類似一個纜車車站,屋頂前後兩端呈斜坡狀、中間完全是平的、下方有四根柱子支撐,柱子之外的結構都是懸空的,四根柱子中間則設有演藝、輕食及通道設施等。不過我們去的時候沒開。

東側是以疊式屋頂為最大特徵的兩國國技館,是東京最大的國技館。正如其名,兩國國技館為國技比賽場地,對日本而言包含相撲、劍道、跆拳道、空手道、合氣道等(以相撲為主,相撲也是日本最熱門的國技,收視率遠高於其他道別),當時沒有比賽在進行,相當安靜。

江戶東京博物館。懸空的部分實際看上去比在地圖看還要壯觀;窗戶很少。
兩國國技館,沒有比賽的關係也沒有什麼人。疊式屋頂是其最大特徵;遠處可見晴空塔。

筆記》國技館附近有專門販賣大尺寸衣服和超大碗丼飯的店舖,得到了「相撲街」這個名字。

淺草寺 浅草寺 12:33

去到了兩國車站後,才知道出發時並沒有在東側近鄰設定足夠目標去看,於是決定開始去一般人去東京會去的地方,淺草寺,東京天空樹等等。人都在國外了得盡可能多看一點東西嘛。

作為地下鐵及私鐵東武本線及京成押上線轉乘站的淺草站距離淺草寺表參道大門,即雷門約100公尺左右,私鐵筑波快線的淺草站則距離500公尺,但更加接近淺草寺本殿。

除此之外,對日本寺廟的格式實在沒有太多興趣...

淺草寺表參道大門「雷門」,淺草寺為金龍山派的佛寺。照片因為數位放大的關係極為模糊。
淺草寺本殿香爐。日本人有將線香的煙撲到自己身上的習俗;通常只有華人才會拿東西過香。
筆記》地下鐵淺草站線路中間的分隔柱塗成了朱紅色,代表淺草寺。

押上車站 押上駅 13:29

押上車站副站名「天空樹前」,與私鐵東武東京天空樹站並列為與東京天空樹最接近的鐵路車站之一,車站為4面8線地下車站,有出入口直接與天空樹的空中花園(名為東京天空樹城的天空樹附設超大型商場之頂部)連結。由於天空樹空中花園高三層樓,押上車站內有日本最長的車站電扶梯之一,自地下二樓直達地上三樓,整個樓梯間沒有特別的裝飾,個人覺得「令人想睡」。

押上車站出來後面就是天空樹,有數段電扶梯從空中花園斜坡部分(「空之坂」,坂就是斜坡的意思)上升往五樓的天空樹觀景台第二售票口,周邊設有高度不一的店舖,被稱為「空之町商店街」。雖說叫做商店街,都是有牌子的高級商店有點違和感呀。

空之町商店街的設計很有趣,最外兩側是店面,然後是步道、兩個方向的電扶梯在最裡面,電扶梯之間的空間可以讓兩側的步道相互連通,但一張照片都沒有拍下來,大概是因為當天大部分店面都沒開的緣故。說起來為什麼大部分店面都沒開呢...

空之坂的頂端是天空樹第二售票口,少了店面的阻擋,這裡可以看見日本最高樓東京天空真正作為「塔」部分的全貌。東京天空樹正式名稱為新東京鐵塔,其興建緣由是因為東京鐵塔被摩天大樓逐漸阻擋,慢慢失去廣播訊號的功能,為取代東京鐵塔所建造;天空樹高634公尺,東京鐵塔則高333公尺。

甫過正午時的東京天空樹。真正發送廣播訊號的部分被環形的觀景台結構遮住了。
押上車站,東京天空樹下的出入口。

筆記》天空樹與東京鐵塔均有發送訊號的實際功能,因此只作象徵的大阪的通天閣與京都站前的京都塔被某些東京人戲稱為「裝飾品」。

其他地點 他のスポット

墨田北齋美術館是一棟幾乎沒有窗戶、造型扭曲的後現代-前衛主義建築,雖然嘗試塑造平滑的科技感,不過設計上更在乎前衛感;可惜的是我們並不知道這個造型的由來,當天美術館也沒開。灰色調的美術館受孩童嬉戲的公園環繞,形成特殊的對比。美術館以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為常設展。浮世繪是江戶末期日本開國,顏料價格變得便宜,導致繪畫平民化後從宮廷繪畫轉為繪畫「浮世紅塵」,即平民生活情景的產物。
藏前站為淺草線與大江戶線的轉乘站,因為兩條路線同屬公辦公營的都營地下鐵,本來是不用像轉乘公辦民營的東京地下鐵一樣出閘門轉車,不過因為距離稍嫌過遠的關係,尖峰時間時有阻塞到無法在限制時間內刷卡出站的先例,故在此站設置了少見的轉乘專用閘門,讓卡片的進出站時間先行重置,算是本站設計比較有趣的地方。
東日本橋站的剪票口。這裡可以清楚看出馬喰横山站-馬喰町站-東日本橋站三角形轉乘通道系統的角度。
西高島平站是標準而構造簡單的高架橋底式車站,這種車站直接蓋在鐵道橋下,以鐵道橋為天花板,在周圍圍牆便成為站房,也不需要地下道或天橋連結兩個側式月台或連結站房與島式月台,是相當經濟的車站形式,在東京都心非常常見。
板橋區立美術館擁有不尋常的建築造型,在方正的住宅群中顯得獨樹一格。嘗試看起來脫離規則、挑戰不對稱、加入更多凹凸深度或曲線的建築風格正是現代主義建築的標準設計手法,此後逐漸演變成追求開放感的新現代主義;這種不對稱設計常見於現代主義教堂建築。當天休館。

小知識 トリビア

有關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為什麼通常在禮拜一休館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一說這個傳統來自巴黎羅浮宮,與周邊小販的作息有關;

一說統計上星期一和星期二是博物館旅客最少的日子(這也嘗試解釋一定比例的博物館選擇星期二休館);

也有說不過是因為博物館不可能在周末休息,所以選擇星期一;而那些星期二休館的,只想趁大家都在休館時,從更有名博物館的夾縫中賺點額外的門票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