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出版/書籍目錄: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4 行: 第 4 行:
 
序二:台灣實驗教育的願景,請馮朝霖、鄭同僚(丁丁邀)
 
序二:台灣實驗教育的願景,請馮朝霖、鄭同僚(丁丁邀)
  
本學程的現場直擊(圖文)(子宜)
+
==前導篇==
 +
本學程的現場直擊(圖文)
 
#2~3張一個組圖
 
#2~3張一個組圖
 
#最多5~6組圖
 
#最多5~6組圖
  
這是一場改良公共教育與回歸教育本質的課程實驗(丁丁)
+
 
 +
==理念篇==
 +
===這是一場改良公共教育與回歸教育本質的課程實驗(丁丁)===
 
#教育是什麼,不是什麼
 
#教育是什麼,不是什麼
 
#什麼是公共教育
 
#什麼是公共教育
第 14 行: 第 17 行:
 
#自造教育三大門檻的突破
 
#自造教育三大門檻的突破
  
辦學團隊介紹:
+
==團隊篇==
 +
===辦學團隊===
 
#overview這是個什麼團隊,誰教什麼(丁丁),合照+合成秀雲
 
#overview這是個什麼團隊,誰教什麼(丁丁),合照+合成秀雲
#成員自述:自由發揮,可含個人特質,與教育相關的歷程,半頁到兩頁(全體老師,雅敏催稿)
+
#成員自述:
 +
#秀雲:
 +
#天安:
 +
#雅敏:中年女子的叛逆
 +
#士賢:不擅長考試的老師
 +
#麗熒:學習回歸自己
 +
#庭安:沒有過不去的關
 +
#阿德:
 +
===家長團隊===
 +
#旻龍:三合一精力湯
 +
#千姬:現實生活裡有沒有王子與公主?
 +
#甫仁:抓住浪漫赤子心
 +
#哲鳳:跟著孩子學習緩慢和等待
  
家長介紹:
+
==課程篇==
#家長團隊介紹:易詮、旻龍
+
===本學程的課程架構及其背後的理由(丁丁)===
#*「自造教育」的家長,比較勇於突破與面對挑戰
+
#*家長是學程的寶藏,學程是個讓全體家長和老師都可以投入的平台,大家把自己的生命精華轉變成同學成長的精力湯(養份)。
+
#家長為什麼會把同學送來學程,若干家長分享(如果有關可以包含家長特質的說明),課發會給個時間
+
  
本學程的課程架構及其背後的理由(丁丁)
+
===本學程的課程舉隅===
 
+
本學程的課程舉隅:
+
 
#單車 600 公里(工讀同學)
 
#單車 600 公里(工讀同學)
 
#主題備課(丁丁+若干主題備課同學)
 
#主題備課(丁丁+若干主題備課同學)
 
#行動學習:較多著墨於「期末分組行動」(雅敏及士賢)
 
#行動學習:較多著墨於「期末分組行動」(雅敏及士賢)
  
本學程使用的技術與工具:(丁丁)
+
==工具篇==
 +
===本學程使用的技術與工具:(丁丁)===
 
#以網路為基礎的課程設計有什麼優缺點
 
#以網路為基礎的課程設計有什麼優缺點
 
#其他工具列表與網址提供
 
#其他工具列表與網址提供
  
共享學習資源媒合平台(丁丁)
+
===共享學習資源媒合平台(丁丁)===
 
#三大門檻的突破
 
#三大門檻的突破
 
#參與及使用
 
#參與及使用
第 41 行: 第 53 行:
 
#請聯絡我們,歡迎共襄盛舉
 
#請聯絡我們,歡迎共襄盛舉
  
 +
==學生主題學習篇==
 
===運動挑戰類===
 
===運動挑戰類===
 
#施棋澧:WHO AM I?
 
#施棋澧:WHO AM I?
第 48 行: 第 61 行:
 
#范鎮鈞:簡直十項全能啊!
 
#范鎮鈞:簡直十項全能啊!
 
#劉國安:直排輪大兵,大膽向前衝
 
#劉國安:直排輪大兵,大膽向前衝
===多元學習類===
 
#李哲寬:禪繞‧電影‧科技少年
 
#謝酲荐:19秒之後
 
#莊惟智:撞上樂高機器
 
#孫紹傑:Magic!
 
#柯智懷:作為一個鐵道迷
 
 
===學術探索類===
 
===學術探索類===
 
#黃玟淇:琢磨生與死
 
#黃玟淇:琢磨生與死
第 73 行: 第 80 行:
 
#陳思諭:我和我的柴犬朋友
 
#陳思諭:我和我的柴犬朋友
 
#李彥廷:我的生物朋友:恐龍
 
#李彥廷:我的生物朋友:恐龍
 +
===多元學習類===
 +
#李哲寬:禪繞‧電影‧科技少年
 +
#謝酲荐:19秒之後
 +
#莊惟智:撞上樂高機器
 +
#孫紹傑:Magic!
 +
#柯智懷:作為一個鐵道迷

2016年11月25日 (五) 11:46的修訂版本

序一:邀請新埔國中許校長寫序(丁丁邀)

序二:台灣實驗教育的願景,請馮朝霖、鄭同僚(丁丁邀)

前導篇

本學程的現場直擊(圖文)

  1. 2~3張一個組圖
  2. 最多5~6組圖


理念篇

這是一場改良公共教育與回歸教育本質的課程實驗(丁丁)

  1. 教育是什麼,不是什麼
  2. 什麼是公共教育
  3. 目前台灣的公共教育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4. 自造教育三大門檻的突破

團隊篇

辦學團隊

  1. overview這是個什麼團隊,誰教什麼(丁丁),合照+合成秀雲
  2. 成員自述:
  3. 秀雲:
  4. 天安:
  5. 雅敏:中年女子的叛逆
  6. 士賢:不擅長考試的老師
  7. 麗熒:學習回歸自己
  8. 庭安:沒有過不去的關
  9. 阿德:

家長團隊

  1. 旻龍:三合一精力湯
  2. 千姬:現實生活裡有沒有王子與公主?
  3. 甫仁:抓住浪漫赤子心
  4. 哲鳳:跟著孩子學習緩慢和等待

課程篇

本學程的課程架構及其背後的理由(丁丁)

本學程的課程舉隅

  1. 單車 600 公里(工讀同學)
  2. 主題備課(丁丁+若干主題備課同學)
  3. 行動學習:較多著墨於「期末分組行動」(雅敏及士賢)

工具篇

本學程使用的技術與工具:(丁丁)

  1. 以網路為基礎的課程設計有什麼優缺點
  2. 其他工具列表與網址提供

共享學習資源媒合平台(丁丁)

  1. 三大門檻的突破
  2. 參與及使用
  3. 內容說明
  4. 請聯絡我們,歡迎共襄盛舉

學生主題學習篇

運動挑戰類

  1. 施棋澧:WHO AM I?
  2. 楊京典:劃過福爾摩沙
  3. 陳又甄:超越陳又甄
  4. 許皓程(四頁):人生‧‧‧黃金或大便?
  5. 范鎮鈞:簡直十項全能啊!
  6. 劉國安:直排輪大兵,大膽向前衝

學術探索類

  1. 黃玟淇:琢磨生與死
  2. 施馨檸:你的腦,他的波,我的探索
  3. 曾明哲:我耍廢,我驕傲

藝術類

  1. 沈昀羲:音樂‧戲劇‧自由
  2. 柯欣妤:自己的故事自己演
  3. 張子宜:
  4. 洪仁益:挑戰下一首
  5. 莊坤霖:12座隧道

烘焙廚藝類

  1. 張祐豪:我的主廚夢
  2. 蔡依緁:吃貨的日常
  3. 溫書桓:烘焙一個建築夢

生物與生命科學類

  1. 丁禾:追尋人類的腳步
  2. 邱申晴:我與浪孩
  3. 陳思諭:我和我的柴犬朋友
  4. 李彥廷:我的生物朋友:恐龍

多元學習類

  1. 李哲寬:禪繞‧電影‧科技少年
  2. 謝酲荐:19秒之後
  3. 莊惟智:撞上樂高機器
  4. 孫紹傑:Magic!
  5. 柯智懷:作為一個鐵道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