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頸龍: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6 行: 第 16 行:
 
*亞目:蛇頸龍亞目 Plesiosauroidea Gray, 1825
 
*亞目:蛇頸龍亞目 Plesiosauroidea Gray, 1825
 
*科:蛇頸龍科 Plesiosauridae
 
*科:蛇頸龍科 Plesiosauridae
[[File:Plesioscale.png|Plesioscale]]
+
[[File:Plesioscale.png|Plesioscale|150px]]
 +
[[File:Polycotylus NT.jpg|Polycotylus NT|150px]]

2014年12月5日 (五) 21:07的修訂版本

  1. 蛇頸龍(Plesiosauroidea)是一群肉食性水生爬行動物
    • 侏儸紀時代(約21300萬年至14400萬年前)
    • 身長:約3公尺
    • 飲食習慣:是雜食性動物
    • 發現地點:英國
  2. 蛇頸龍類的種類很多,但並非全部如薄板龍般巨大。
    • 蛇頸龍類首次出現於早侏儸紀,並且繁盛,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而滅絕。雖然牠們與恐龍同為中生代爬行動物,牠們並非恐龍。
    • 蛇頸龍亞目,大部分是海生。牠們的化石被發現後,在某種程度上被幻想為 「一個穿過龜殼的蛇」,但其實牠們沒有殼。在一般用語裡,蛇#*頸龍類(Plesiosaur)有兩種範圍,一為蛇頸龍目,另一為蛇頸龍亞目。短頸、大頭的蛇頸龍類稱為上龍亞目,是中生代的頂級掠食動物;蛇頸龍亞目同時包含長頸(薄板龍科)與短頸(雙臼椎龍科)。
    • 蛇頸龍亞目的屬名在希臘文裡,plesios/πλησιος意為接近,sauros/σαυρος意為蜥蜴。
  • 界:動物界 Animalia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鰭龍超目 Sauropterygia
  • 目: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 亞目:蛇頸龍亞目 Plesiosauroidea Gray, 1825
  • 科:蛇頸龍科 Plesiosauridae

Plesioscale Polycotylus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