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張胤閎: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桌球規則
分組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18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初階桌球==
 
==初階桌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WgXTTUNJ4 桌球對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NR=1&feature=endscreen&v=PF2T2tJG0ig 接球方式]
 
===握拍及出力方法。===
 
*拍面、力量及身體關節控制;擊球時機及球感訓練。
 
*建立反手推打、正手擺打動作模式及發展其技巧。
 
 
===反手擊球測驗(至少應15次以上)。===
 
 
===正反手發平擊球。===
 
===單打比賽(抽籤分組初賽)。===
 
 
===桌球歷史===
 
===桌球歷史===
 
*起源
 
*起源
 +
*#桌球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
 
*#桌球由網球發展而來。
 
*#桌球由網球發展而來。
 +
*#最初稱為「桌面網球」,也有叫「室內網球」的。
 
*#歐洲人熱愛網球運動,但因為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他們將網球運動搬到室內,以餐桌作為賽場,慢慢發展出桌球運動。
 
*#歐洲人熱愛網球運動,但因為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他們將網球運動搬到室內,以餐桌作為賽場,慢慢發展出桌球運動。
 
*#發覺在一張不大的台子上玩網球比較刺激。
 
*#發覺在一張不大的台子上玩網球比較刺激。
*#網球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
 
 
*#後來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
 
*#後來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
*#最初稱為「桌面網球」,也有叫「室內網球」的。
 
 
*#桌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作為「桌球」名稱。
 
*#桌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作為「桌球」名稱。
 
*背景
 
*背景
第 24 行: 第 14 行:
 
*#*從2003年第47屆世桌賽開始,國際桌總決定將把單項與團體比賽分開進行。
 
*#*從2003年第47屆世桌賽開始,國際桌總決定將把單項與團體比賽分開進行。
 
*#*多年的發展也使桌球的球拍、比賽用球和規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多年的發展也使桌球的球拍、比賽用球和規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球拍進化過程
+
*#球拍演化過程
 
*#*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
 
*#*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
 
*#*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
 
*#*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
第 30 行: 第 20 行:
 
*#桌球運動於1988年夏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桌球運動於1988年夏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桌球規則===
+
===基本介紹===  
[[File:Table Tennis the table zh-hans.jpg|thumb|400px|乒乓球台示意图]]
+
[[File:Table Tennis the table zh-hans.jpg|thumb|350px|乒乓球台示意圖]]
[[File:Pingpong 1.jpg|thumb|400px|球拍]]
+
*球檯(規格)
桌球教學資料
+
*#長:274公分
+
*#寬:152.5公分
一、基本介紹  
+
*#球網:15.25公分
*球檯
+
*#距離地板:76公分(須水平安置)。
*#規格
+
*#整個球網底部應儘量與檯面密接,其兩端應儘量與網柱密接。    
*#*長:274公分
+
*#*寬:152.5公分
+
*#*球網:15.25公分
+
*#*距離地板:76公分(須水平安置)。
+
*#*整個球網底部應儘量與檯面密接,其兩端應儘量與網柱密接。    
+
  
*球網
+
*球網(組成)
*#組成
+
*#球網
*#*球網
+
*#懸網繩
*#*懸網繩
+
*#網柱(包括附著於檯面的網夾)
*#*網柱(包括附著於檯面的網夾)
+
  
*球
+
*球(規格)
*#規格
+
*#直徑:40公釐的球體
*#*直徑:40公釐的球體
+
*#重量:2.7公克
*#*重量:2.7公克
+
  
*球拍
+
[[File:Pingpong 1.jpg|thumb|400px|球拍]]
*#球拍的大小、形狀及重量均無限制,但底板應為平坦而堅硬。
+
*球拍(限制)
*#用以擊球之拍面應以一塊連黏合物在內,總厚度不超過2公釐,顆粒向外的顆粒膠覆蓋,或用一塊連黏合物在內總厚度不超過4公釐,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
+
*#大小、形狀及重量均無限制
*#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應為無光澤,其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
+
*#底板應為平坦而堅硬
*#球員在比賽開始前及比賽中更換球拍時,應將球拍向裁判員及對方展示,並容許他們檢查。  
+
*#拍面應以一塊連黏合物在內,總厚度不超過4公釐
 +
*#拍面應為無光澤,一面為紅色,另一面為黑色
 +
*#球員在比賽開始前及比賽中更換球拍時,應將球拍向裁判員及對方展示,並容許他們檢查。
 +
[[File:image75.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6/1909/42721680_1.jpg|thumb|400px|持拍]]
 +
*持拍
 +
*#直拍握法
 +
*#:先用拇指與食指輕扣球拍拍面與拍柄結合之部位,再以中指抵住拍面背後中央線的位置上,其餘兩指依序貼於中指之後。
 +
*#橫拍握法
 +
*#:用拇指與食指夾住球拍拍柄與拍面交接處,食指輕貼於球拍拍面膠皮下緣,並使球拍拍肩正對虎口,其餘三指輕握於球拍拍柄。
  
 +
===桌球規則===
 
*有效發球
 
*有效發球
 
*#在開始發球時,球應靜置於張開平坦的非執拍手掌心上,且在發球方端線之後及檯面水平之上。
 
*#在開始發球時,球應靜置於張開平坦的非執拍手掌心上,且在發球方端線之後及檯面水平之上。
 
*#發球員應以手將球接近垂直地向上拋起,至少升離非執拍手16公分以上,且不得使球旋轉,球下降擊球前不能觸及任何物。
 
*#發球員應以手將球接近垂直地向上拋起,至少升離非執拍手16公分以上,且不得使球旋轉,球下降擊球前不能觸及任何物。
*#當球從拋軌之最高點下降,該發球員應予擊球,使球先觸及己方檯面,然後越過或繞過球網組合觸及對方檯區。雙打時,球應先觸及發球方的右半區,繼之,觸及接發球方檯面的右半區。  
+
*#當球從拋軌之最高點下降,該發球員應予擊球,使球先觸及己方檯面,然後越過或繞過球網組合觸及對方檯區。雙打時,球應先觸及發球方的右半區,繼之,觸及接發球方檯面的右半區。
  
*規則、教學技巧      
+
*得分
*#持拍 直拍握法:先用拇指與食指輕扣球拍拍面與拍柄結合之部位,再以中指抵住拍面背後中央線的位置上,其餘兩指依序貼於中指之後。
+
*#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
*#橫拍握法:用拇指與食指夾住球拍拍柄與拍面交接處,食指輕貼於球拍拍面膠皮下緣,並使球拍拍肩正對虎口,其餘三指輕握於球拍拍柄。  
+
*#10平後,先多得2分的一方為勝方
 +
*#每獲2分之後,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直至該局比賽結束
 +
 
 +
===範例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WgXTTUNJ4 桌球對決]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NR=1&feature=endscreen&v=PF2T2tJG0ig 接球方式]
  
持拍球感
+
===考試===
*靜止停球
+
====關卡====
*#持球置於拍面上。
+
*第一關:向上擊球20球
*#老師吹哨後將球鬆開,並保持停球拍面的狀態。
+
*#拍面不高於下巴,不低於腰
*#計時 30 秒鐘後吹哨停止。
+
*#擊球高度約到頭
*跳動停球
+
*第二關:半桌反拍推球10球
*#持球在球拍上方約頭頂高度後將球落下(或拋球向上)。
+
*#非持拍手放球後,以反拍推球
*#伺球落下拍面後,持拍停球。
+
*#拍面固定,平推球至牆約頭頂高
*滾動停球
+
*第三關:正拍擊球10球
*#兩人一組分立球檯兩邊線。
+
*#非持拍手放球後,以正拍擊球
*#持球者將球朝停球者滾出,接球者伺球滾出邊線後,停球於球拍。
+
*#擊球至右前方向,約頭頂高
*移動停球
+
*第四關:2人來回擊球10回(20球)
*#持球置於拍面上。
+
*#老師吹哨後將球鬆開,並開始前進、後退、轉身、蹲下起立、轉彎等移動性動作,同時保持停球於球拍上方。
+
*#計時 30 秒鐘後吹哨停止。  
+
  
關卡
+
====分組====
*第一關:向上擊球20球。
+
*帥哥老師:張胤閎030
*#拍面不高於下巴,不低於腰。
+
*助教:胡英文
*#擊球高度約到頭。
+
*吳文瀚 & 李哲寬&許皓鈞
*第二關:半桌反拍推球10球。
+
*蔡依緁&柯欣妤&洪郁絜
*#非持拍手放球後,以反拍推球。
+
*#拍面固定,平推球至牆約頭頂高。
+
*第三關:正拍擊球10球。
+
*#非持拍手放球後,以正拍擊球。
+
*#擊球至右前方向,約頭頂高。
+
*第四關:正反拍輪流擊球20球。
+

2016年11月7日 (一) 23:23的最新修訂版本

初階桌球

桌球歷史

  • 起源
    1. 桌球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
    2. 桌球由網球發展而來。
    3. 最初稱為「桌面網球」,也有叫「室內網球」的。
    4. 歐洲人熱愛網球運動,但因為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他們將網球運動搬到室內,以餐桌作為賽場,慢慢發展出桌球運動。
    5. 發覺在一張不大的台子上玩網球比較刺激。
    6. 後來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
    7. 桌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作為「桌球」名稱。
  • 背景
    1. 20世紀初,桌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
    2. 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桌球邀請賽,同時成立了國際桌球聯合會,舉辦第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
      • 從2003年第47屆世桌賽開始,國際桌總決定將把單項與團體比賽分開進行。
      • 多年的發展也使桌球的球拍、比賽用球和規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3. 球拍演化過程
      • 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
      • 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
      • 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
    4. 桌球運動於1988年夏季奧運會被首次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基本介紹

乒乓球台示意圖
  • 球檯(規格)
    1. 長:274公分
    2. 寬:152.5公分
    3. 球網:15.25公分
    4. 距離地板:76公分(須水平安置)。
    5. 整個球網底部應儘量與檯面密接,其兩端應儘量與網柱密接。
  • 球網(組成)
    1. 球網
    2. 懸網繩
    3. 網柱(包括附著於檯面的網夾)
  • 球(規格)
    1. 直徑:40公釐的球體
    2. 重量:2.7公克
球拍
  • 球拍(限制)
    1. 大小、形狀及重量均無限制
    2. 底板應為平坦而堅硬
    3. 拍面應以一塊連黏合物在內,總厚度不超過4公釐
    4. 拍面應為無光澤,一面為紅色,另一面為黑色
    5. 球員在比賽開始前及比賽中更換球拍時,應將球拍向裁判員及對方展示,並容許他們檢查。
  • 持拍
    1. 直拍握法
      先用拇指與食指輕扣球拍拍面與拍柄結合之部位,再以中指抵住拍面背後中央線的位置上,其餘兩指依序貼於中指之後。
    2. 橫拍握法
      用拇指與食指夾住球拍拍柄與拍面交接處,食指輕貼於球拍拍面膠皮下緣,並使球拍拍肩正對虎口,其餘三指輕握於球拍拍柄。

桌球規則

  • 有效發球
    1. 在開始發球時,球應靜置於張開平坦的非執拍手掌心上,且在發球方端線之後及檯面水平之上。
    2. 發球員應以手將球接近垂直地向上拋起,至少升離非執拍手16公分以上,且不得使球旋轉,球下降擊球前不能觸及任何物。
    3. 當球從拋軌之最高點下降,該發球員應予擊球,使球先觸及己方檯面,然後越過或繞過球網組合觸及對方檯區。雙打時,球應先觸及發球方的右半區,繼之,觸及接發球方檯面的右半區。
  • 得分
    1. 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
    2. 10平後,先多得2分的一方為勝方
    3. 每獲2分之後,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直至該局比賽結束

範例影片

考試

關卡

  • 第一關:向上擊球20球
    1. 拍面不高於下巴,不低於腰
    2. 擊球高度約到頭
  • 第二關:半桌反拍推球10球
    1. 非持拍手放球後,以反拍推球
    2. 拍面固定,平推球至牆約頭頂高
  • 第三關:正拍擊球10球
    1. 非持拍手放球後,以正拍擊球
    2. 擊球至右前方向,約頭頂高
  • 第四關:2人來回擊球10回(20球)

分組

  • 帥哥老師:張胤閎030
  • 助教:胡英文
  • 吳文瀚 & 李哲寬&許皓鈞
  • 蔡依緁&柯欣妤&洪郁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