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程式學習1: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推動程式教育的向度與模式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3次版本)
第 3 行: 第 3 行:
 
<div class='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9/OSSACC與運算思維.svg/491px-OSSACC與運算思維.svg.png' /></div>
 
<div class='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9/OSSACC與運算思維.svg/491px-OSSACC與運算思維.svg.png' /></div>
 
如圖當前 OSSACC 的任務有四項:
 
如圖當前 OSSACC 的任務有四項:
#協助推動高、國中、小的「程式教育」
+
#協助推動高、國中、小的「程式學習」。
 
#提高高、國中、小中軟體、硬體、學習資源的分享意識並促成分享機制。
 
#提高高、國中、小中軟體、硬體、學習資源的分享意識並促成分享機制。
 
#連結各學科運用資訊科技於學科學習中。
 
#連結各學科運用資訊科技於學科學習中。
 
#讓以上三項任務與國內資源接軌。
 
#讓以上三項任務與國內資源接軌。
 +
OSSACC 本身並不是運算思維的推動單位,但其與運算思維在「程式學習」的向度上有巨大的交集。也很樂意和其他伙伴單位共同為促進運算思維學習共同努力。
 +
==推動程式教育的向度與模式==
 +
<div class='tright'><img src='http://jendo.org/wiki1231/images/e/ea/縣市推廣圖.jpg' width='500px' height='448px' /></div>
 +
推動程式教育要考慮三個方面不同的向度:高、國中、小推動環境不同;各學科領域與資訊的連結點不同;各縣市推動機構與推動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
 +
OSSACC 目前正著手以下三件事:
 +
#蒐集各種不同程式學習的推動模式,如遊戲活動模式、電腦教室模式、積木教室模式、機器人教育模式…,並了解其所需要的軟體、硬體、基本教材、講師名單,並設想可能的資源共享機制。
 +
#本身以「不插電的資訊科學」中譯本為藍本,建構遊戲活動模式的完整支援。
 +
#策畫體制學校學生與實驗教育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生營隊活動,預計混搭積木教室模式與機器人教育模式,但機器人教育模式即使是在自由軟體的範疇中仍有語言選擇上的歧異,正設法解決中。

2016年10月18日 (二) 13:22的最新修訂版本

定位說明

如圖當前 OSSACC 的任務有四項:

  1. 協助推動高、國中、小的「程式學習」。
  2. 提高高、國中、小中軟體、硬體、學習資源的分享意識並促成分享機制。
  3. 連結各學科運用資訊科技於學科學習中。
  4. 讓以上三項任務與國內資源接軌。

OSSACC 本身並不是運算思維的推動單位,但其與運算思維在「程式學習」的向度上有巨大的交集。也很樂意和其他伙伴單位共同為促進運算思維學習共同努力。

推動程式教育的向度與模式

推動程式教育要考慮三個方面不同的向度:高、國中、小推動環境不同;各學科領域與資訊的連結點不同;各縣市推動機構與推動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OSSACC 目前正著手以下三件事:

  1. 蒐集各種不同程式學習的推動模式,如遊戲活動模式、電腦教室模式、積木教室模式、機器人教育模式…,並了解其所需要的軟體、硬體、基本教材、講師名單,並設想可能的資源共享機制。
  2. 本身以「不插電的資訊科學」中譯本為藍本,建構遊戲活動模式的完整支援。
  3. 策畫體制學校學生與實驗教育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生營隊活動,預計混搭積木教室模式與機器人教育模式,但機器人教育模式即使是在自由軟體的範疇中仍有語言選擇上的歧異,正設法解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