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羅馬帝國
轉為帝制
 
(未顯示3位用戶所作出之105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展品說明==
 
==展品說明==
[[File:August Labicana Massimo Inv56230 n2.jpg|500px]]
+
<img src="http://www.thenational.ae/storyimage/AB/20140616/ARTICLE/140619261/AR/0/&MaxW=640&MaxH=427&AR-140619261.jpg" width="321" height="427">
*發現地:義大利 羅馬﹙41.899595,12.503039﹚
+
 
*發現年代:一世紀
+
*發現地:義大利﹙41.899595,12.503039﹚
 +
*年代:西元1年~西元40年
 
*材質:大理岩
 
*材質:大理岩
==羅馬帝國==
+
*規格:高 53.5公分
奧古斯都這個稱號有「尊崇」的意思,是在他36歲時獲得的;他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
+
*[http://www.thenational.ae/arts-culture/art-galleries/a-history-of-the-world-in-100-objects-bust-of-augustus 圖片來源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英百品特展的照片]
  
[[File:Statue-Augustus.jpg|150px]]
+
===相關圖照(奧古斯都銅製頭像)===
[[File:Octavian aureus circa 30 BCE.jpg|約於公元前30年鑄上奧古斯都頭像的金幣]]
+
[[File:Augustus.JPG|300px]]
一般認為屋大維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雖然他保持了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但是卻作為一位獨裁者,統治羅馬長達四十年以上。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歷史學家通常以他的頭銜「奧古斯都」(「尊崇」的意思)來稱呼他,這個稱號是他在前27年的時候獲得的,那時他36歲。
+
  
屋大維是凱撒大帝的甥孫和養子,亦被正式指定為凱撒的繼承人。前43年,他與馬克·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打敗了刺殺凱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貴族。前36年他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圖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又譯作「皇帝」)稱號;前27年獲得「奧古斯都」(神聖、至尊的意思)稱號,建立起了專制的元首政治,開創了羅馬帝國。
+
==世界局勢圖==
 +
[[檔案:西元30年世界局勢圖.png|800px]]
 +
*地中海周圍皆為羅馬帝國
 +
*中國為漢朝,漢朝北方是匈奴
 +
*印度為百乘王朝
 +
*羅馬帝國跟印度之間為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與貴霜帝國
 +
*曼德海峽邊為希木葉爾王國
 +
*日本為彌生時代
  
阿克提烏姆戰役之後,屋大維已經掃清了他前進的一切障礙。經過多年內戰以後,羅馬幾乎成了沒有法律的國家,但羅馬並不願接受一個專制君主。屋大維很聰明。首先,他解散了軍隊,進行選舉。結果屋大維當選執政官,即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官。前27年,他在官方場合表態要還政元老院並讓自己的勢力退出埃及。元老院不僅拒絕他的請求,還授予他對西班牙、高盧、敘利亞的統治權——此為羅馬兵力最富的三省。隨即,元老院授予其「奧古斯都」(Augustus)號。這個稱號和古代宗教有關,據說語源為「權威」(auctoritas)並和視者(augur)的靈踐有關。在當時人的宗教信仰中,這個稱號意味著持有者擁有超越人的權威且任何章程皆不能對其地位性質定義。此外,這種用來鞏固屋大維權力的特別辦法也讓其即將來臨的帝治與其還是個人時的恐怖統治判然分開。
+
==羅馬政治發展==
 +
#起源
 +
#王政時期
 +
#共和時期
 +
#*貴族壓迫平民
 +
#*平民運動
 +
#*十二銅表法
 +
#*保民官
 +
#*兩位執政官各由一位貴族、一位平民擔任
 +
#共和時期晚期的軍閥爭霸
 +
#*前三頭同盟
 +
#*後三頭同盟
 +
#帝制時期
 +
#*羅馬和平
 +
#*帝國危機
 +
#*四帝共治制
 +
#分裂成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
 +
#*西羅馬帝國亡於北方蠻族南侵
 +
#*東羅馬帝國亡於伊斯蘭教擴張
  
這些事情在羅馬政治傳統中都是非常之舉。然而當時的元老院早已非昔日刺殺凱撒之貴族們的元老院。安東尼和屋大維清洗乾淨了元老院的異己勢力,並將其黨羽遍佈元老院。這些決議究竟有多大程度表達了元老院的意志,與背後有多少黑箱操作,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
==羅馬起源==
 +
[[File:She-wolf suckles Romulus and Remus.jpg|thumb|母狼餵養羅穆盧斯和瑞摩斯]]
 +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是由一對被母狼餵哺養大的雙胞胎羅穆斯和瑞摩斯建立的。羅穆斯和瑞摩斯是戰神瑪爾斯和女祭司雷亞·西爾維亞的雙胞胎兒子,國王阿穆利烏斯怕他們長大成人後推翻自己,就把剛出生的兄弟倆拋棄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頭母狼用奶餵養才免於一死。兄弟倆後來被牧羊人帶回家撫養,長大成人後推翻並處死了阿穆利烏斯,並決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羅穆斯和瑞摩斯因為起了爭執,羅穆斯殺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統治者,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成為第一任國王。
  
奧古斯都深諳執政官並不保證他的絕對權力。前23年,他辭去執政官職,接受其他二職。一為保民官職(tribunicia potestas),於是其可以任意干預元老院並在元老院之前決斷。因爲保民官職通常處理民事,這進一步鞏固了他的權力。二為「統治大權」(imperium proconsulare maius 高於諸總督的權力),這給予他在領土管理的任何事件上有最高權威。普遍認爲奧古斯都在前23年裡披上了黃袍。然而,他仍使用第一公民這個稱號。前12年,雷必達死,奧古斯都加「大祭司」號。
+
==羅馬元老院==
 +
[[File:Curia Iulia.JPG|thumb|羅馬元老院|190px]]
 +
元老院是立法、審議、諮政的中樞機構,它在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在君主制時期,元老院是一個顧問議會,權力並不明確;在共和國時期,元老院為執政官提供諮詢,權力應該僅在執政官之下。元老院的議員由執政官指派,但由於他們是終身制,因此到了共和國後期,元老院已獨立於執政官,享有廣泛的權力。元老院成為主要的管理機構,控制著共和國的財政。到奧古斯都時元老院的權力不斷減弱,最終直到6世紀該機構消亡。
  
===元首制===
+
==羅馬王政時期==
由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
+
===政治===
 +
羅馬王國的國王由於擁有指揮權,他具有最高的行政、司法、軍事權力。同時區會議也具有最高的立法權。
  
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共和發生了連番的內戰,最後由屋大維掃除群雄,建立不可動搖的政治地位。
+
羅馬王國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人民代表會議。王是由選舉產生的,元老院相當於王的顧問團,開始是100人,成員都是貴族,由王指定。
 +
====君主制====
 +
羅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襲的。當一個王去世時,羅馬就進入了空位時期,此時的羅馬暫時由一名臨時執政者統治,依以下程序產生新國王:
 +
#元老院提名臨時執政,任期不確定。
 +
#臨時執政者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選。
 +
#區會議(一個人民的大會)投票通過。
 +
#元老院將批准投票結果。
 +
從理論上講,人民選舉出了他們國王,但實際上整個過程被元老院掌控著。
 +
 
 +
===王政時期衰敗===
 +
羅馬王政時期最後一任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強姦了一位貴族婦女,並造成此婦女自殺,其親戚因此起兵推翻國王;前509年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
 +
 
 +
==羅馬共和時期==
 +
[[File:Republica Romana.svg|thumb|前44年羅馬共和國|300px]]
 +
 
 +
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
 
 +
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部族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驅逐國王之後的最初十六年,羅馬陷入了長期的所謂騷亂之中。在公元前494年,羅馬鄰近部落發生戰爭,而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貴族被迫承認了平民選舉保民官和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
 +
 
 +
===十二銅表法===
 +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在約前450年制定的法律;它的制定是建立在對希臘政治的考察基礎之上的,因此帶有一些希臘的流風餘韻,但實質上還主要是羅馬式。
 +
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各表系由青銅鑄成,這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在戰火中銅表全部被毀,原文散佚,現在只能從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見梗概。
 +
 
 +
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分別為:傳喚、審判、求償、家父權、繼承及監護、所有權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補充、後五表之補充等十二篇。十二銅表法頒布之後,就成為共和時期羅馬法律的主要淵源。該法典對於貴族的權力作了一些限制,法典明文規定了奴隸和貴族的利益及維護私有制,保護羅馬公民的私有財產;此外法典還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
 +
===政治===
 +
羅馬共和制等級制度:
 +
*公民: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
*平民:無選舉權、無被選舉權,但擁有人身自由。
 +
*奴隸:沒有人身自由。
 +
====共和制====
 +
該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最高執政者;施行共和制的國家通常稱作「共和國」。目前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包括「共和國」,而在東亞有一些共和制國家也以「民國」為名。
 +
 
 +
===轉為帝制===
 +
*前三雄同盟:
 +
西元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雄同盟。然而,克拉蘇戰死於安息、凱撒在內戰中擊敗龐培,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最後遭以元老院成員刺殺。
 +
*後三雄同盟:
 +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雄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結束了,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
*凱撒和屋大維比較表
 +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h style='width:50%'>凱撒</th><th style='width:50%'>屋大維</th></tr><tr><td>傲慢,對元老院的元老十分不恭敬</td><td>謙虛有禮,對元老院的元老恭敬有加</td></tr><tr><td>四處征戰,凱旋而歸</td><td>對內鞏固帝國秩序,幾乎沒有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td></tr></table>
 +
*影片「世界歷史014 羅馬帝國」:2:29~11:24
 +
 
 +
==羅馬帝制時期==
 +
 
 +
 
 +
 
 +
奧古斯都這個稱號有「尊崇」的意思,是在他36歲時獲得的,同時「奧古斯都」也是歐洲語言中8月的來源;他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
 +
[[File:Octavian_aureus_circa_30_BCE.jpg|thumb|約於公元前30年鑄上奧古斯都頭像的金幣]]
 +
 
 +
相傳奧古斯都酷愛自己的雕像,他常藉由藝術為自己宣傳,他以影像的力量,將羅馬共和國扭轉成羅馬帝國。
 +
 
 +
[[File:Statue-Augustus.jpg|250px]]
 +
===政治===
 +
羅馬帝國時期之後,原本共和時期的元老院移交給皇帝大權獨攬,雖然最初幾位皇帝都並沒有正式稱帝,但是實際上已經具備帝制的特點,所以整個政府可以說是由皇帝領導而運作。
 +
====元首制====
 +
由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
  
 
元首制時期的羅馬皇帝仍需經過元老院的附議,法案才得以成立。並且當前任皇帝去世之後,即使國家群雄發起內戰奪權,繼任皇帝也必須經由元老院的認可,才算是法理上的羅馬皇帝。
 
元首制時期的羅馬皇帝仍需經過元老院的附議,法案才得以成立。並且當前任皇帝去世之後,即使國家群雄發起內戰奪權,繼任皇帝也必須經由元老院的認可,才算是法理上的羅馬皇帝。
  
*後人可以得知元首制下的皇權特徵:
+
後人可以得知元首制下的皇權特徵:
皇帝的權力基礎係由元老院和人民的授予,而非天授。
+
*皇帝的權力由元老院和人民的授予,而非天授。
 +
 
 +
*皇帝沒有無所不包的權力,如行政、立法、外交、任免大權,包括人民對其所生的威望。
 +
 
 +
*皇帝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亦即「法律超越於皇帝之上」。
  
皇帝沒有整體與無所不包的權力,係由若干個別的執權,如行政、立法、外交、任免大權的集合,包括人民對其所生的威望。
+
==參考資料==
 +
*[http://geacron.com/home-zh-hans/?lang=zh-hans 世界歷史地圖與時間表]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9%A9%AC%E7%8E%8B%E6%94%BF%E6%97%B6%E4%BB%A3 羅馬王政時期]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9B%E4%B8%BB%E5%88%B6 君主制]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9%A9%AC%E5%85%B1%E5%92%8C%E5%9B%BD 羅馬共和時期]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B1%E5%92%8C%E5%88%B6 共和制]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9%A6%AC%E5%B8%9D%E5%9C%8B 羅馬帝治時期]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9%A6%96%E5%88%B6 元首制]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5%E5%8F%A4%E6%96%AF%E9%83%BD 奧古斯都]
  
皇帝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亦即「法律超越於皇帝之上(Leges super principem)」。
+
*搜尋關鍵字
 +
*#奧古斯都 (Augustus)
 +
*#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Marble head of Augustus)

2015年11月24日 (二) 21:52的最新修訂版本

展品說明

相關圖照(奧古斯都銅製頭像)

Augustus.JPG

世界局勢圖

西元30年世界局勢圖.png

  • 地中海周圍皆為羅馬帝國
  • 中國為漢朝,漢朝北方是匈奴
  • 印度為百乘王朝
  • 羅馬帝國跟印度之間為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與貴霜帝國
  • 曼德海峽邊為希木葉爾王國
  • 日本為彌生時代

羅馬政治發展

  1. 起源
  2. 王政時期
  3. 共和時期
    • 貴族壓迫平民
    • 平民運動
    • 十二銅表法
    • 保民官
    • 兩位執政官各由一位貴族、一位平民擔任
  4. 共和時期晚期的軍閥爭霸
    • 前三頭同盟
    • 後三頭同盟
  5. 帝制時期
    • 羅馬和平
    • 帝國危機
    • 四帝共治制
  6. 分裂成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
    • 西羅馬帝國亡於北方蠻族南侵
    • 東羅馬帝國亡於伊斯蘭教擴張

羅馬起源

母狼餵養羅穆盧斯和瑞摩斯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是由一對被母狼餵哺養大的雙胞胎羅穆斯和瑞摩斯建立的。羅穆斯和瑞摩斯是戰神瑪爾斯和女祭司雷亞·西爾維亞的雙胞胎兒子,國王阿穆利烏斯怕他們長大成人後推翻自己,就把剛出生的兄弟倆拋棄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頭母狼用奶餵養才免於一死。兄弟倆後來被牧羊人帶回家撫養,長大成人後推翻並處死了阿穆利烏斯,並決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羅穆斯和瑞摩斯因為起了爭執,羅穆斯殺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統治者,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成為第一任國王。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

元老院是立法、審議、諮政的中樞機構,它在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君主制時期,元老院是一個顧問議會,權力並不明確;在共和國時期,元老院為執政官提供諮詢,權力應該僅在執政官之下。元老院的議員由執政官指派,但由於他們是終身制,因此到了共和國後期,元老院已獨立於執政官,享有廣泛的權力。元老院成為主要的管理機構,控制著共和國的財政。到奧古斯都時元老院的權力不斷減弱,最終直到6世紀該機構消亡。

羅馬王政時期

政治

羅馬王國的國王由於擁有指揮權,他具有最高的行政、司法、軍事權力。同時區會議也具有最高的立法權。

羅馬王國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人民代表會議。王是由選舉產生的,元老院相當於王的顧問團,開始是100人,成員都是貴族,由王指定。

君主制

羅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襲的。當一個王去世時,羅馬就進入了空位時期,此時的羅馬暫時由一名臨時執政者統治,依以下程序產生新國王:

  1. 元老院提名臨時執政,任期不確定。
  2. 臨時執政者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選。
  3. 區會議(一個人民的大會)投票通過。
  4. 元老院將批准投票結果。

從理論上講,人民選舉出了他們國王,但實際上整個過程被元老院掌控著。

王政時期衰敗

羅馬王政時期最後一任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強姦了一位貴族婦女,並造成此婦女自殺,其親戚因此起兵推翻國王;前509年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

羅馬共和時期

前44年羅馬共和國

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部族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驅逐國王之後的最初十六年,羅馬陷入了長期的所謂騷亂之中。在公元前494年,羅馬鄰近部落發生戰爭,而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貴族被迫承認了平民選舉保民官和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

十二銅表法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在約前450年制定的法律;它的制定是建立在對希臘政治的考察基礎之上的,因此帶有一些希臘的流風餘韻,但實質上還主要是羅馬式。 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各表系由青銅鑄成,這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在戰火中銅表全部被毀,原文散佚,現在只能從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見梗概。

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分別為:傳喚、審判、求償、家父權、繼承及監護、所有權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補充、後五表之補充等十二篇。十二銅表法頒布之後,就成為共和時期羅馬法律的主要淵源。該法典對於貴族的權力作了一些限制,法典明文規定了奴隸和貴族的利益及維護私有制,保護羅馬公民的私有財產;此外法典還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

政治

羅馬共和制等級制度:

  • 公民: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 平民:無選舉權、無被選舉權,但擁有人身自由。
  • 奴隸:沒有人身自由。

共和制

該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最高執政者;施行共和制的國家通常稱作「共和國」。目前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包括「共和國」,而在東亞有一些共和制國家也以「民國」為名。

轉為帝制

  • 前三雄同盟:

西元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雄同盟。然而,克拉蘇戰死於安息、凱撒在內戰中擊敗龐培,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最後遭以元老院成員刺殺。

  • 後三雄同盟: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雄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結束了,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 凱撒和屋大維比較表
凱撒屋大維
傲慢,對元老院的元老十分不恭敬謙虛有禮,對元老院的元老恭敬有加
四處征戰,凱旋而歸對內鞏固帝國秩序,幾乎沒有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
  • 影片「世界歷史014 羅馬帝國」:2:29~11:24

羅馬帝制時期

奧古斯都這個稱號有「尊崇」的意思,是在他36歲時獲得的,同時「奧古斯都」也是歐洲語言中8月的來源;他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

約於公元前30年鑄上奧古斯都頭像的金幣

相傳奧古斯都酷愛自己的雕像,他常藉由藝術為自己宣傳,他以影像的力量,將羅馬共和國扭轉成羅馬帝國。

Statue-Augustus.jpg

政治

羅馬帝國時期之後,原本共和時期的元老院移交給皇帝大權獨攬,雖然最初幾位皇帝都並沒有正式稱帝,但是實際上已經具備帝制的特點,所以整個政府可以說是由皇帝領導而運作。

元首制

由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

元首制時期的羅馬皇帝仍需經過元老院的附議,法案才得以成立。並且當前任皇帝去世之後,即使國家群雄發起內戰奪權,繼任皇帝也必須經由元老院的認可,才算是法理上的羅馬皇帝。

後人可以得知元首制下的皇權特徵:

  • 皇帝的權力由元老院和人民的授予,而非天授。
  • 皇帝沒有無所不包的權力,如行政、立法、外交、任免大權,包括人民對其所生的威望。
  • 皇帝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亦即「法律超越於皇帝之上」。

參考資料

  • 搜尋關鍵字
    1. 奧古斯都 (Augustus)
    2. 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Marble head of Augus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