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應永遠成為兩國: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題目與論點
討論
第 38 行: 第 38 行:
 
#
 
#
 
#
 
#
==討論==
+
==分組討論==
 +
===名單===
 +
#柯智懷(513):吳文瀚、張祐豪、李哲寬、施棋澧、張胤閎
 +
#沈昀羲(514):陳又甄、蔡依婕、劉國安、莊坤霖、許皓程
 +
#張子宜(515):施馨檸、洪仁益、黃玟淇、孫紹傑、柯欣妤
 +
#范鎮均(516):葉奕宏、曾明哲、邱申晴、李彥廷、陳思諭
 +
#丁 禾(517):莊惟智、溫書桓、謝酲洊、胡英文、楊京典

2015年10月24日 (六) 09:53的修訂版本

題目與論點

  • 正方:兩岸應永遠成為兩國,正方負責人沈昀羲、柯智懷、范鎮均
    1. 血統‬:已混入許多南島民族與日本人的血統,已可視為新民族。
    2. 地位未定:可民族自決。
    3. 中國搞不好比臺灣先垮台‬:中國開始發生腐敗、戰亂、汙染、貧富不均等問題。
    4. ‎有效充實國防‬,尋求美日外援、加入聯合國。
    5. ‎兩國才有經濟上的好處‬,若統合,僅有一國的利益。
    6. ‎兩邊政治制度不同‬,若統合,一黨專政將取代自由制度。
  • 反方:兩岸不應永遠成為兩國,反方負責人丁禾、張子宜、丁丁
    1. 血統:仍然有許多的漢族血統。
    2. 臺灣地位未定
    3. ‎若試圖獨立也打不過中國‬。
    4. ‎經濟上的好處‬。
    5. ‎兩岸人民交往更加方便‬。
    6. ‎中國可以協助處理臺灣國債‬。

論點分配

  • 正方一辯柯智懷:定義、論點五、論點六
  • 正方二辯沈昀羲:論點三、論點四
  • 正方三辯范鎮鈞:論點一、論點二
  • 反方一辯張子宜:論點四、論點六
  • 反方二辯丁禾:論點二、論點三
  • 反方三辯丁丁:論點一、論點五
  • 裁判:邀請洪凌煙老師(丁禾邀請)

參考資料

總說明

論點說明

相關連結

辯論演示

質詢

分組討論

名單

  1. 柯智懷(513):吳文瀚、張祐豪、李哲寬、施棋澧、張胤閎
  2. 沈昀羲(514):陳又甄、蔡依婕、劉國安、莊坤霖、許皓程
  3. 張子宜(515):施馨檸、洪仁益、黃玟淇、孫紹傑、柯欣妤
  4. 范鎮均(516):葉奕宏、曾明哲、邱申晴、李彥廷、陳思諭
  5. 丁 禾(517):莊惟智、溫書桓、謝酲洊、胡英文、楊京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