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彈性學習/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結案報告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113年青年彈性學習
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
結案報告






委辦機關:教育部綜合規畫司

辦理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執行期程:112 年 10 月 1 日至 113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丁志仁


目錄

壹、福格行為模型原理解說…………………………………………………… X

貳、以福格行為模型構成聯絡網……………………………………………… X

參、以聯絡網支持線上課程的群眾基礎……………………………………… X

肆、在聯絡網中散布課程的開課訊息………………………………………… X

伍、聯絡網能發揮功能的要件………………………………………………… X


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

壹、福格行為模型原理解說

右圖叫「福格行為模型」,簡單表述為「B=MAT」,即任何行為只會發生於「動機」「能力」「提示」三個要素同時出現的時候。

兩個區域,它首先考慮兩個維度:

  1. 縱軸代表「動機」,人對一個行為的動機越強,越容易行動。
  2. 橫軸代表「能力」,人受限於時間、金錢、體力、專注力、人脈…等限制,不是有動機就有能力去追求的。

綜合以上兩者,得到中間這條曲線,它叫做「行動線」。行動線的右上代表我們有動機也有能力去做的事;行動線的左下代表我們或許動機不足,或者力有未逮,所以不會去做這件事。

提示和前面兩者不一樣,它要麼有,要麼沒有。在行動線右上時,它如果出現,我們就會去做。舉例來說:你昨晚沒睡飽,需要提神,這是動機; 7-11 咖啡一杯 55 元,你買得起,而且店面就在上班的路上,路過去買也很方便,這是能力;剛好這個時候呢 7-11 透過手機發給你一張咖啡優惠券,這個就是提示了;動機、能力、提示三大因素都出現,必須來一杯了。你的購買行為於是就這麼發生。不睏的話你不會買,沒錢你不會買,手機沒跳優惠券,你多半在想其他事情,也不會買。

在當代社會中,「人」其實是被「想做的事」與「能做的事」所淹沒的,其中的絕大部分皆因為須要注意的事太多而沒有發生,而「提示」常常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

其實了解「福格行為模型」,對建構生活中的好習慣,通常很有用,例如:早晨起來固定運動…等等。

貳、以福格行為模型構成聯絡網

聯絡網要促成特定行為發生,主要須要進行兩件事:

  1. 找出行動線與其右上的「提示反應區」,這一點可以透過過濾掉動機不夠或力有未逮的人群來達成。
  2. 建立提示系統,穩定、可靠地向「提示反應區」中的目標群體發送「提示」。右圖的聯絡網就是一種穩定、可靠的提示發送系統

右圖中:

  1. T1 是整個「小聯絡網」的「線頭」,每張「小聯絡網」只有一位。
  2. 由 T1 聯絡兩位 T2 ,和一位「提示接受對象」成員。
  3. 兩位 T2 各聯絡三位 T3 ,六位 T3 再各聯絡三位「提示接受對象」。
  4. T1、T2、T3 (虛線方框內),負有「系統性放送提示」的「責任」,所以應致贈酬謝。
  5. 虛線方框外即是「提示」要放送的對象。
  6. 一個小型聯絡網共 28 人,其中約三分之一是聯絡員。整體構成一個「可靠」的提示發布系統。

匯集若干個小型聯絡網就可以構成整個社群聯絡網。

參、以聯絡網支持線上課程的群眾基礎

目標:

  1. 讓網中人都有上線確認參與。
  2. 讓「名目聯絡網」與「實質聯絡網」兩者合一。
  3. 相較網中人,聯絡人太多時,聯絡人可以新認之前報名的討論者為下線,使聯絡人與網中人的比例大約為一比三。

原則:

  1. 當事人有上線確認參與網中人、擔任聯絡人的意願。(立約承責)
  2. 聯絡人邀請其下線建立 line 友人時,受邀者拒絕回應,算無意願參與網中人或擔任聯絡人。
  3. 聯絡人可以簡化流程,但是請不要打破福格式聯絡網的結構。
    • 傳訊內容以「訊息傳遞列表」為準。
    • 上下線傳訊的鏈條,可以是 line、 messenger 、 email、discord,只要是上下線諸人皆有在用的社群軟體即可。
    • 上下線請建群,且該群只包含上下線,上下線彼此沒那麼熟沒關係,相互知道背景即可。運用同梯固有的 line 群廣播訊息被允許,但不能取代上下線的專屬建群。
    • 上線傳訊可以改寫跟簡化訊息,但請附訊息原始連結。
  4. 聯絡網整編期間,可以複式聯絡。

肆、在聯絡網中散布課程的開課訊息

  1. 課名:全民國防教育向前走
    日期:2023.11.29(三)
    時間:19:00-21:00
  2. 此時不「定」,更「待」何時
    日期:2023.12.14(四)
    時間:18:30-20:00
  3. 設計更好的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
    日期:2023.12.20(三)
    時間:19:00-20:30
  4. 凝聚支持學前教育公共化的家長社群
    日期:2023.12.29(五)
    時間:19:00-21:00
  5. 偏鄉教育怎麼「辦」
    日期:2024.01.03(三)
    時間:19:00-21:00
  6. 公校導入自主學習
    日期:2024.01.10(三)
    時間:19:00-21:00
  7. 家用儲能設施與電網靭性
    日期:2024.01.19(五)
    時間:19:00-21:00
  8. 推展 AI 教育
    日期:2024.01.24(三)
    時間:19:00-21:00
  9. 聯絡人聚會I
    日期:2024.02.01(四)
    時間:19:00-21:00
  10. 聯絡人聚會II
    日期:2024.02.02(五)
    時間:19:00-21:00
  11. 近未來數位公民
    日期:2024.02.21(三)
    時間:19:00-21:00
  12. 青春蛻變,陪伴同行
    日期:2024.02.26(一)
    時間:19:00-21:00
  13. 全民國防教育探索OST
    日期:2024.04.14(日)
    時間:09:00-17:00

伍、聯絡網能發揮功能的要件

  1. 聯絡網不用太大,但動作要落實
  2. 近似的動作要求標準
  3. 是一對一聯絡,不是在群組中貼活動貼文
  4. 映對到實體的人際關係 / 以實體的人際關係為基底 / 不能一切都是虛擬的或線上的
  5. 多元的通路而不是只用 line
    • 受聯絡者會看的主群軟體不一定須要相同
  6. 行政資源:
    • 提示(trigger)管理
    • 有資源池更好
  7. 透過酬謝激勵聯絡網的諸節點
  8. 能突破同溫層嗎? / 如果落實以上諸點:能
  9. 隨著網路普及,資訊傳播方式也日益多元,本報告將現今的網路資訊傳播方式分為五個等級。
    • 第一級:實體一對一或三人以內的聚會方式。
      此為最傳統的資訊傳播方式,透過面對面的交流,進行資訊的傳遞。
      優點:傳播效果佳,且能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缺點:受限於時間與空間,且傳播範圍有限。
    • 第二級:在實體活動發傳單。
      透過在實體活動中發放傳單,將資訊傳遞給參與者。
      優點:成本低廉,且能快速觸及大量潛在受眾。
      缺點:傳單易被丟棄,且無法掌握傳播效果。
    • 第三級:社群軟體有準備好通路,用個別一對一資訊傳播的方式。
      透過社群軟體的私訊功能,將資訊傳遞給特定對象。
      優點:傳播精準,且能針對對象進行客製化溝通。
    • 第四級:透過某種社群軟體,針對有特定對象(群)的貼文。
      透過社群軟體的社團或群組,將資訊發布給特定群體。
      優點是能有效觸及目標受眾,且能引起群體討論。
      缺點是需定期經營維護。
    • 第五級:透過某種社群軟體,沒有特定對象(群)的貼文。
      透過社群軟體的公開貼文,將資訊發布給所有追蹤者或公開瀏覽者。
      優點:傳播範圍廣泛,且能吸引潛在受眾。
      缺點:難以掌控傳播效果,且易受社群演算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