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補救教學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支持劉欽旭委員提案,並建議補充。

  • 建議本組方向一致之提案,整併為一個提案即可。

對劉欽旭委員提案,建議說明可補充以下各點:

  • 「學習落差」之成因,教育外部因素,如「國土規畫導致的各地生活機能落差」,不小於教育內部因素,如「教學方法的改變」。所以教育部積極與其他部會(如 NCC ),使其他部會擬定政策時,不會過度擴大各地的生活機能落差。
  • 「學習落差」之背景,社會盛行價值觀的影響,如「成績較高的學生有較高的學習權,成績較低的學生有較低的學習權」「自己的天賦是用來贏過其他人的,不是用來幫助其他人的」「我的成就是得自我的天賦和努力,而不是得自於人群的成全」(金字塔頂端盛行價值觀),不小於資源分配。
  • 學校金字塔與學生金字塔的教育生態結構,會強化「學習落差」之固著。

建議辦法可擴充為以下各點:

  • 修正「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之補救教學為個案管理方式,以連續性補救教學服務為推動方式,必要時修正協助系統與教材教法。
  • 體認課業落後成因不止學生個人學習能力,更有可能是家庭生活、家長生計之故,因此學校或區域應立即充實社工人員在學校及教育系統之數量,並採取個案管理模式。
  • 教育主管機關應建立或補助公私部門策略交流平臺,如每年補助不少於18小時的國內外補救教學策略交流研討會。
  • 以前項研討會之發現為基礎,每年檢討改進政府補救教學經費運用方式。
  • 建立公開於網路並授權公共利用之補救教學資源庫。含診斷工具、素材與教學設計、公私補救教學實驗團隊之網站及其主要作法。
  • 以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初步發現為基礎,進一步委託研究各項生活機能與學生學習落差的關聯性。
  • 進一步研究 OECD 國家(尤其是歐系若干國家)縮小學習落差背後的社經因素與社會價值觀因素。
  • 向 NCC 爭取在頻寬布署時(如 4G 頻寬釋照),讓非都會區二等頻寬公民的處境不會惡化的太嚴重。
  • 在課綱修訂中,改變實施要點,打破以下預設:
    1. 全國同學齡的學生上統一的進度。要給出差異化教學和混齡教學的空間。
    2. 學生對某一知能內容,統一上一次課:就是進度排的那一次。不同學生對相同的知能內容可以上不同的次數,從0到N次。
    3. 增加學生自學與團隊學習的空間,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模式。
  • 增加教學內容由教學現場組合的空間。
  • 導入特教 IEP 的方法與成果於補救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