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包圍台灣怎麼辦?/中共有沒有想要包圍台灣?/《臺灣的勝算》怎麼說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4年12月25日 (三) 15:23由林芸伍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 資料來源:台灣的勝算 p.204-p.207

壹、文章內容

  • 在<型態多樣的武力侵犯>章節中,本書提到中共對台政策向來宣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也不斷強調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綜合台美國防部歷年官方報告顯示,中共犯台軍事行動可歸納為「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取外島、火力打擊、三樓登島」等模式。其中若是軍事威懾無法有效壓迫台灣屈服,海空封鎖將是中共有可能的選擇,當然若中共武力犯台,封鎖作戰必定是整體進犯行動的一環。
  • 具體行動包括
    1. 切斷對外能源獲取管道:透過外交壓迫戰略能源生產國,中斷或延後售台石油、天然氣等等並在公海攔檢、查扣臺灣的油輪與天然氣運輸船,迫使能源中斷而導致經濟混亂與蕭條,促使台灣人民暴動。
    2. 中斷兩岸三地通航通商:宣布終止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同時藉國內廣大市場誘因迫使外商停止臺灣商貿業務,導致台灣經濟劇烈震盪、通貨膨脹。
    3. 切斷對外通訊:切斷台灣對外海底電纜,迫使無法與國際通聯、掌握國際重要資訊。
    4. 封鎖對外海空航運:
      • 封鎖外島與台灣之間之航運:利用機漁船、公務船實施干擾、攔檢、查扣物資運輸船,或設置禁航區,阻擾軍事船艦靠近,轟炸機在附近空域巡邏、實彈射擊等等,使台灣人民陷入恐慌。
      • 封鎖本島對外海空航在台海周邊設置攔檢點、禁航區,阻攔第三國之船舶、航空器進入,迫使各國撤僑並造成物資短缺。

貳、chatGPT回應

以下為 ChatGPT 回應,針對上述列點,以下是對各項行動的分析與可能性評估:

  • 問題輸入:「你現在是一個熟悉台灣、中國、美國軍事行動的專家,現在在一個會議上,大家在討論包圍台灣的可能性,請根據我提出的相關列點來回應,這些行動的可能性有多高。」
  • 問題輸入:「請繼續幫我依上面列點,將行動的難易程度也分別列出」
  • 回答
    1. 切斷對外能源獲取管道
      • 可能性:中等至高。
      • 難易程度:中等
      • 分析:中國可能透過外交壓力影響一些能源生產國(例如中東國家)減少對台灣的能源供應,但完全中斷並不容易,尤其是能源貿易具有全球性。此外,中國可能在南海或台灣海峽進行攔檢行動,進一步威脅台灣能源安全。
      • 挑戰:此舉可能觸發國際反應,特別是日本、韓國及美國等高度依賴海上能源供應的國家,可能視為對自身海上航行自由的威脅。且全球能源市場分散,中國需施壓多個供應國才能達到全面中斷效果。
      • 優勢:外交壓力與海上攔檢是可操作的戰術,尤其是在中國的地緣優勢下,控制南海及東亞的航運路線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2. 中斷兩岸三地通航通商
      • 可能性:高。
      • 難易程度:容易
      • 分析:終止ECFA 或施壓外商撤出台灣並非技術性難題,尤其中國擁有強大的市場誘因。但這類經濟制裁也會對中國企業與經濟造成反作用力,特別是中國企業仍高度依賴台灣的半導體與科技產業供應鏈。
      • 挑戰:此舉可能促使台灣加速經濟多元化,例如加深與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的經濟聯繫。中國企業自身也需承受供應鏈斷裂的反作用力,特別是在半導體與科技領域。
      • 優勢:中國在終止ECFA及迫使外商撤出台灣上擁有強大的主導權。且台灣經濟依賴對中出口,短期內可能受巨大影響。
    3. 切斷對外通訊
      • 可能性:中。
      • 難易程度:中等至困難
      • 分析:切斷海底電纜是技術上可行的戰略,過去也曾有意外斷纜事件對地區造成巨大影響。然而,台灣與國際間存在多條海底電纜,完全中斷需要大規模且協調一致的行動,並可能立即引發國際譴責。
      • 挑戰:此舉不僅影響台灣,也會波及國際通訊網絡,甚至影響中國自身的互聯網及經濟活動,國際反彈可能迅速升高。另外海底電纜眾多且分散,完全切斷需要大規模協同行動,
      • 優勢:技術上切斷海底電纜是可行的,尤其是中國的潛艇與水下作業能力已具備一定威脅。此舉短期內會對台灣的金融、物流及國際聯繫造成巨大衝擊。
    4. 封鎖外島與台灣之間之航運
      • 可能性:中至高。
      • 難易程度:中等
      • 分析:中國可利用非對稱手段,如民兵船、公務船,對外島運輸進行干擾,但這可能僅對金門、馬祖等小型外島產生較大影響,對本島影響有限。
      • 挑戰:外島封鎖可能激化台灣內部對中國的反感,並讓國際社會更加警覺,甚至可能促使美國及其盟友進行反制。台灣外島對本島的經濟與軍事影響有限,戰略效果有限。
      • 優勢:外島金門、馬祖地理孤立,封鎖相對簡單且成本較低。民兵船、公務船等「灰色地帶行動」易於操作,且不易直接觸發軍事衝突。
    5. 封鎖本島對外海空航運
      • 可能性:中等。
      • 難易程度:困難
      • 分析:中國可以以軍事演習名義設置禁航區或攔檢第三國船舶,但全面封鎖本島的挑戰極大,尤其是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的軍事力量可能迅速介入。台灣的地理優勢(四周皆海)使其難以完全封鎖。
      • 挑戰:這類行動極有可能被視為戰爭行為,直接引發美日干預甚至全面衝突,風險極高。台灣的地理條件使得全面封鎖難以實現,例如東部海域較難受控。各國撤僑行動可能轉為對台灣提供支持的契機。
      • 優勢:中國海軍與空軍力量在台海地區具有區域優勢,可設置禁航區、攔檢第三國船隻,施壓效果明顯。
  • 綜合評估
    • 上述策略若單一實施,可能造成台灣一定程度的壓力,但難以達到全面包圍或迫使台灣屈服的效果。
    • 國際反應是關鍵變數。美國及其盟友(特別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可能對封鎖性行動採取快速且強硬的反制。
    • 台灣自身對危機的應對能力(例如能源儲備、與國際盟友的合作)也會影響這些策略的有效性。
    • 如果中國採取多層次行動並結合經濟、外交及軍事壓力,短期內可能造成恐慌,但這些行動的國際成本及長期效果需要審慎評估。
    • 在現實中,中國更可能以「灰色地帶行動」為主,結合有限的軍事挑釁與經濟、外交手段,避免引發全面衝突。
  • 表格整理
    行動可能性難易程度總體評估
    切斷對外能源獲取管道中等至高中等戰略有效,但可能激發國際干預,難以完全中斷。
    中斷兩岸三地通航通商容易經濟打擊明顯,但長期效果受限,並伴隨雙方損失。
    切斷對外通訊中等至困難短期有效,執行成本高,且有國際反作用力風險。
    封鎖外島與台灣之間之航運中至高 中等限制性行動易實施,但對全局影響有限。
    封鎖本島對外海空航運中等困難高風險行動,可能導致全面衝突,戰略成本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