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再公共化聯盟/敬邀您共同關切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3年3月31日 (五) 11:25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聯盟的目標與主要訴求

民間的教育社運團體與青年團體,正在共同組建「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大家以為:

  1. 明年一月的總統與國會大選,應該是一場候選人提出政見,社運團體與公民評價政見、檢驗政見的選舉。
  2. 而我們認可的教育政見是一套將台灣社會帶向多元社會、將台灣教育帶向公共化的教育政見。

所謂公共化的教育政策,應該符合以下原則:

  1. 平等取得原則
  2. 公益規準原則
  3. 國庫分擔原則
  4. 權責相符原則
  5. 公開透明原則

五個原則當中,「平等取得原則」是首要原則,也是必要原則。


聯盟是以下團體的合作:

  1. 推進台灣公共治理走向中間偏左,希望台灣走向多元社會。
  2. 台灣教育「均優派」的合作,推進台灣教育走向公共化,減少社經金字塔、學校金字塔、學生金字塔、國土金字塔的程度。


是社會團體和民間人士合作,宣傳倡議,落實公共治理訴求的組合。
明年大選後不會解散,會:

  1. 追蹤政黨與政治人物對政策承諾的落實。
  2. 持續發展長期論述與可落實的方案。
  3. 準備下一輪的游說。


而在具體的主張方向,聯盟最關心的議題共有五項:

一、以適當立法因應新生兒縮減潮

包含:

  1. 修改《教育編列與管理法》增加「中央教育發展基金」的法源。
  2. 將地方上的高中、國中、國小編組成一個一個的網絡,網絡中的國小沒有生源了,就改組其為網絡中的某種「學習中心」。
  3. 建立新的「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框架」,將自主學習納入教育的基本需求。
  4. 將台灣目前的課綱改成「軟性課綱」。

二、學前教育公共化

對照法國,以台灣目前政府學前教育的支出的成長速度,很快就能達到法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水準;只是台灣目前是將學前教育當成一個商品市場,將國庫的錢以「教育券」的形式,挹注這個商品市場。

我們希望在「尊重業者的經營選擇」與「維持多元的幼兒教育生態」兩個前題之下,政府以「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支撐學前教育在台灣成為一項「公共服務」,在任何鄉、鎮、地區都能平價取得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而且隨家庭收入越低,得到的津貼越高。藉此緩解少子化、增加婦女勞參、增進中低收入家庭脫貧。

三、自主學習公共化

重要的子議題包含:

(一)各級學校導入自主學習課程泡泡

(二)待定向青少年適性學習

(三)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四、終身學習公共化

終身學習公共化將以下三點帶向公共治理「雷達視野的中心」,而且要由教育再擴大到其他的政事別領域:

  1. 符應全球的共同趨勢:終身學習的功能與重要性越來越提高。社會投入的資源也在增加。
  2. 台灣的終身學習不能走向全面商品化,要有一定的比例是一種公共服務。
  3. 社區大學系統,本身即是公共性相當高的學習提供網絡。


具體的作法:

  1. 開發新的對青年即應用的學習區塊。這一塊雖然政府已提供大量免費學習資源,但顯然未能滿足(有原因),才會使得針對青年的商業學習廣告如此迅猛。
  2. 對大齡國民的終身學習帶有休閑或社交性質並沒有關係,只要能達成黏合大齡國民成群,讓還沒那麼大齡的國民有機會照顧更為大齡的國民即可。全世界都在這樣做。
  3. 對所有年段的終身學習,都須提供迭代節奏更快的「通識性質」的學習機會。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上方右圖是由 chatGPT 打草稿,丁丁在十分鐘以內做好的。


對社大來說:

  1. 是一次跨社大連結青年工作人員、青年講師、青年學員的機會。
  2. 也是一次再去觸及台灣社會其他青年社運社群的機會。

五、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

要處理的課題包括:

(一)加課資本利得稅,租稅負擔率恢復到 18% (丁丁)

(二)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寫完約司長)

(三)居住正義 (座談:彭揚凱)

(四)長輩長期照護 (座談:陳正芬)

(五)公共托育 (丁丁和王兆慶討論,鈴諭)

(六)學校教育改革 (丁丁先寫,辦公室討論,以後再改)

(七)終身彈性學習 (先開終身學習問卷調查的會議) 舉隅一些可以讓青年人去打開的空間,而且其中有不少可以和大學合作:

終身學習節點政大實驗學院


★不歪樓理財合作
手機攝影合作
WEB 3.0(一)合作
手機拆解
與簡易維修
跨境電商
新農業
新漁業





★全民國防合作
★永續環境
河川治理
☆未定向青年
與自主學習
合作
台灣地熱
與黑潮
合作
在地區域電網
同村共養教育




★近未來
數位公民
合作
☆AI與
機器學習
合作
WEB3.0(二)合作
★自由軟體
與3D建模
合作
近未來與
城鄉重定位

(八)尊嚴就業(座談:來賓問懷鳴)

(九)長期實現: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 (丁丁)




與振鐸伙伴溝通

一、常民政治是個好東西,須要延續下去

二、大齡社運與青年社運的跨世代合作

五六十歲是台灣世運與常民政治的高點,攜手帶領台灣「走出公共」;三四十歲出生與成長解嚴後的台灣已就定位,而且經濟壓力也讓他們遠離社運,他們容易忽略「政策的輸贏最大」,輸了政策,做牛做馬三輩子也扳不回來;二十幾歲現在又擺回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二月已經有一次線上討論一次實體討論與協作:

  1. 李欣、張育盟,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主要觸及22歲以下),多次社運經驗、政策監督,在青年世代知名度高且號召力強
  2. 劉建成,Alpha Team,推動青年組織創新
  3. 王志文(王肝臟)
  4. 度昀奇
  5. 楊逸帆
  6. 閉恩濡
  7. 林怡廷
  8. 陳東玉
  9. 任懷鳴
  10. 丁志仁

三月再找:

  1. 當代原住民族青年政策藍圖論壇:原住民的青年社運團體,專門邀請青年討論原民政策
  2. 城市浪人
  3. 數位外交協會
  4. 雜學校
  5. 聚起來
  6. 台灣地域振興聯盟
  7. 台南新芽
  8. 台灣民主實驗室
  9. 開放文化基金會
  10. 台大政治劉康慧老師
  11.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三、將我們關心的議題移往公共治理「雷達視野的中心」

以 iPower 為例,他們關心「待定向青少年的適性學習」,但待定向青少年(泛指:中輟生、中離生、受安置青少年、高關懷學生…等)一直是教育治理的邊陲,而且從三十被視為「虞犯」,當前被治理當局稱為「怯志青年」,教育方法還是以「規訓馴化」為主。所以他們期望「待定向青少年的適性學習」能藉「教育再公共化聯盟」這一輪運作,迅速移到教育公共治理「雷達視野的中心」,至少從「語言」與「視角」開始改變,用「自主學習典範」取代「格式化學習者的傳統學習典範」。所以一接觸,他們就決定參加聯盟,並且將「待定向青少年的適性學習」放入「自主學習公共化」的第二個子議題。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小組,他們是納入「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的子議題。

四、分擔政治游說的常備支出

政治游說須要一定規模的常備支出,以聯盟合作,單一團體不必獨自承擔過多的負荷。這一點體現在:

  1. 建置對維護平台,達成平等書寫的功能。
  2. 討論政綱,寫政綱,並系統性往各種媒體傳送。
  3. 與中階文官討論。
  4. 與所有立委和立委候選人,政黨智庫,維持聯絡。
  5. 聯合公民,評價候選人政見。
  6. 舉辦論壇、客廳會。
  7. 辦培力營隊。
  8. 管理志工、工讀生與工作場所
  9. 募款

以 10 個左右小組為倡議主體:

  1. 治理工作圈:國清、張育萌、丁丁、李欣、東玉、兆慶、筱薇、懷鳴、哈爸、學生代表。協助:士賢。
  2. 志工組織:由東玉和丁丁,寫信來邀
  3. 推進學前教育公共化:有丁丁、王兆慶,再邀:簡瑞連(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林月琴,林慧華(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再邀非營利幼兒園,再找準爸媽。協助:鈴諭。
  4. 各級學校導入自主學習課程泡泡: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協助:恩濡。
  5. 待定向青少年適性學習:筱薇、宇倫、謝旻彥、思宇、典義、1~5梯的關切者。協助:士賢。
  6. 終身學習公共化:國清,蔡傳暉、志彬…。協助:全促會
  7. 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李欣、張育盟、劉建成、王志文、度昀奇、楊逸帆、閉恩濡、林怡廷、陳東玉、任懷鳴、丁志仁
  8. 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小組:任懷鳴、許武龍、丁志仁、洪榮良、周樂生、楊雨青、度昀奇。協助:鈴諭
  9. 青年彈性學習:六個專案。協助:恩濡。
  10. 學校教育改革:學生,協助:怡廷。


驅動與傳動:每週四晚丁丁、懷鳴、東玉、怡廷小聚 => 傳動到治理工作圈 => 傳到各組 => 傳回四人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