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2019-1例會/2020.09.25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0年9月25日 (五) 16:32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自由交換意見

時間地點與會者

時間:2020.09.25(五)18:30~20:30 正式議程

地點:新埔國中信義樓五樓517教室 (線上參與)

主持人:黃鈴諭

下次主席:丁志仁
約定未來擔任主持人順序:(主席遇有事,找人對調)
周樂生→柯穎瑄→張喻晴→游士賢→林青高→黃鈴諭→度昀奇。

紀錄:丁志仁

與會者:丁志仁、黃鈴諭、周樂生、鍾宜真、程詩婷、柯穎瑄(線上)、周效良(線上)、詹一晉(線上)、蔡耀慶(線上)、鄭文彥(線上)

報告事項

一、歡迎新成員

2020-1新成員有:李昌雄、簡楚瑛、周純良、鍾宜真、程詩婷、傅心怡(政大二梯)、蔡耀慶(宜蘭人文)、鄭文彥(宜蘭人文)

二、確認上次會議紀錄

三、上次會議決議執行情形

  1. 與「台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合作進展:
    • 新主任為:俞玲琍,執行秘書為洪慧瑄。
    • 待本日會議定案後,運用其通路送出共識營簡章至各校。
    • 該中心已參加跨校選修聯盟的核心治理團體。
    • 以後活動只能辦在週間,假日不能借(場地借用需申請,經台北市教育局審核)。
  2. 申請國教署補助事宜,進行中,期程為 2020.10.1 ~ 2021.9.30,下週由振鐸送出。
    • 置重點在「體制學校教師揪團組課培養自主學習帶領能力」,並對「學前教育人員自我培力」進行前置準備。
    • 每年民間自籌 30 萬,
      計畫主持人 8,000×12=96000
      兼任行政助理 5,000×12=60000
      組課支出 100000
      平台維護支出 30000
      其他項目 14000
    • 申請補助 20 萬。
    • 由鈴諭擔任專案管理人員。
  3. 找人聊聊回報:
    • 黃思宇:士賢,順便詢問是否可以支援外事聯絡組
    • 蔡珠玲:鈴諭,順便詢問是否可以支援外事聯絡組
    • 度昀奇:丁丁,值得外事聯絡組重用,正要和其前後任老闆談談,以催化其組課。
    • 外事組有效成員:樂生、丁丁、鈴諭、穎瑄、喻晴、昀奇。新人部分:?
  4. 回應政大三梯平台合作提議
    • 三梯平台小隊,已轉為「島島阿學教育社群」
    • 8.26 向林怡廷說明了平台化原理與平台化計畫
    • 9.24 邀「島島阿學教育社群」參與「跨校選修聯盟治理會議」,待其開會回覆是否合作
    • 比較看好林怡廷以獨立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日後進行合作

四、海星培力 2020-1 梯的共識營

時間:109年8月15日(六)~8月16日(日)9:00~16:30
  • 上課時數共計十三小時
  • 午餐休息一小時
地點:台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110號6F)
參會者:
  • 工作人員:丁志仁、游士賢、柯穎瑄、周樂生、蔡亞靜、、度昀奇、黃鈴諭
  • 參會者:簡楚瑛、李昌雄、黃祥麟、張永鈺、鄭文彥、蔡耀慶、高慧蓉、鍾宜真、葉富墘、周效良、程詩婷、林作賢、孫仲輝、傅心怡
  • 會後決定加入2020-1海星成員者:李昌雄、簡楚瑛、周純良、鍾宜真、程詩婷、傅心怡(政大二梯)、蔡耀慶(宜蘭人文)、鄭文彥(宜蘭人文)
手冊資料請參考:2020-1海星培力共識營連結。

五、「自主學習典範論述與實踐」組課摘要與後續

  1. 由丁志仁、詹志禹合開,共2學分。
  2. 為去年參課人數最多的組課共 24 人,共 21 修畢。
  3. 確定目前新典範名稱為「自主學習典範」。
  4. 鞏固了兩岸「自主學習典範」倡議者的合作。
  5. 比較兩種典範的核心差異。
  6. 開啟了「自主學習典範」下關於「學習」與「教育」的重新定義。
  7. 商定「自主學習典範」下基本內容的領域畫分,為下一步內容展開奠定基礎。
  8. 深入探討「自主學習典範」下降低師生不對稱的意義與內涵。
  9. 比較「自主學習典範」不同的教師培力模式。
  10. 開啟了「自主學習典範」當代適應的關係。
  11. 初步探討了公共化的「自主學習典範」應有面貌,但未及深入。
  12. 開啟了「學習典範資源池」的起步。
  13. 未及討論「自主學習典範」與左右的關係。

六、「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訪問及案例紀錄」摘要與後續

(1學分):柯穎瑄、張喻晴合開。

七、組課近況

  • 進行中
    1. 2020均優學習論壇參與探討(1學分):黃思宇、施雅敏、游士賢合開。
  • 規畫中
    1. 地方學習平台創研工作坊
      • 課主:丁丁想邀社大伙伴、柑園文教基金會、陶璽工作室來組課
      • 以北投與柑園兩地區起頭,可再加一個地區如高雄第一社大
      • 重點為:
        1. 提倡「同村共養」的價值觀
        2. 催化老師、心理師、社工師、終身學習合作
        3. 建構「里」的參與主體
        4. 整合地方的:地理、生命記憶、生活功能、生涯發展資源
        5. 論述「台灣就是在地」
        6. 橋接課綱的社會探究與實作、科學探究與實作、微課程
    2. 職涯探索中心
      • 課主:丁丁想邀士賢、鈴諭、柑園文教基金會、陶璽工作室的伙伴組課
      • 聯結新北市七大職涯探索中心
      • 將柑園地區五個職涯探索據點課程化
      • 成為跨校選修聯盟之下的「長期待用課」
    3. 職場實習
      • 課主:丁丁想邀請士賢、鈴諭、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孫斯帖、孫伯罕及其他實驗教育團體一起組課
      • 大人建構體系、長期分工與游說施壓實力,高中生實際實習十五週並申請補助六週
      • 外掛參訪見習的課程,讓柑園地區的國中生以外修生的角色參與
      • 目前只有補助機構以上實驗教育才能申請補助,個人和團體須掛在機構名下修課
      • 必須與國教署承辦人協調,應該須要修改補助要點
      • 成為跨校選修聯盟之下的「長期待用課」
    4. 自主學習橋接體制學校工作坊
      • for 十月共識營後的新伙伴
      • 課主:丁丁想邀海星新舊伙伴、柑園文教基金會、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陶璽工作室來組課
      • 重點為:
        1. 新舊典範 OST :6 hr
          • 小手冊:共討論新舊典範的十篇文章
          • 線上混搭實體的 OST (邀中南部與大陸友人參加)
        2. 平台化暨典藏工作坊:6 hr,連結到「終身學習歷程檔案」
        3. 補助計畫撰寫工作坊:6 hr,連結到「整理補助要點」
    5. 參訪(須加入組課生力軍)
    6. 實驗教育的AI課(1學分):丁志仁、胡崇偉合開。
    7. 走讀社區玩18學群並做生涯規劃與探索課程(1學分):蕭典義、熊慧合開。
  • 課程已結束,作業產出中。
    1. 教育自造者培力的論述發展與實踐規畫(2學分)
    2.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訪問及案例紀錄課程(1學分)
    3. 兩岸教育人脈之連結與運用(1-2):目前尚缺作業。
    4. 自學生導師課I(1學分)、自學生導師課II(1學分):目前尚缺學分認證登錄。
    5. 行動學習(1學分):目前尚缺作業與發表。

八、平台化進展說明

平台化/堆叠

九、伙伴間善意提醒

  1. 自主學習典範的師生比,理想值會在 1:7 至 1:8 之間。
  2. 宜蘭人文國中小再得標時學生人數由 300 多人降到 200 多人,但教師編制只意思意思裁減一人,使師生比較為理想。
  3. 明年換約時,宜蘭縣教育處可能依公校師生比計算教師編制,建議預做因應準備。

討論事項

提案一、重選內部節奏組組長

  • 提案者:丁志仁
  • 連署人:黃鈴諭
  • 說明:原內部節奏組組長施雅敏退群,須要選舉新的組長。
  • 辦法:黃鈴諭自願接任內部節奏組組長,請徵詢有無競選者,並投票確認組長人選。
  • 決議:

提案二、規畫 2020-2共識營

  • 提案者:丁志仁
  • 連署人:黃鈴諭
  • 說明:
    • 時間定於 2020.10.17(六)
    • 基本參與者:吳啟新(獨立教育工作者)、楊念祖(實驗教育團體)、黃琳懿(家長)
    • 主要內容為:簡易面談(關於整體計畫的QA)、組課 OST 構成,刪除破冰遊戲、老海星經驗分享、綜合座談、各項簡則說明。
    • 第一次共識營為撒網廣邀,第二次共識營為對特定對象個別邀請。
  • 辦法:
    1. 度昀奇已自願帶 OST ,與其進行精進討論。
    2. OST 海報被蔡知剛大意剪毀,應找出原始檔案,趕快制作。
    3. 17 下午請老海星來支援 OST 討論,早上可以交給丁丁對新人進行簡易面談。
    4. 請大家討論可以邀請人選。
    5. 仍須製作正式的簡章、報名介面與廣宣圖文。
  • 決議:

提案三、修改《場域修練簡則》「參/4」與「伍/2」

  • 提案者:丁志仁
  • 連署人:柯穎瑄
  • 說明:
    1. 「參/4」原文字為「學員每8小時修練應完成一份『場域修練日誌』。」建議改為「學員應自訂主題完成四份『場域修練日誌』,每份『場域修練日誌』至少應包含與該主題相關之『場域修練描述』與『場域修練反思』。」
    2. 場域修練日誌可以將一個主題區分上下集、上中下集或一二三四集,但各集內容重點應有不同。
    3. 「伍/2」原文字為「按時完成場域修練日誌 18 篇。」改為兩點:「線上填寫成場域修練日期表,其欄位為:第幾次、日期、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內容、帶領者,其印出版本應提供帶領者簽名位置。」與「完成場域修練日誌四篇。」
  • 決議:

提案四、場域修練單位新增

  • 提案者:柯穎瑄
  • 連署人:度昀奇
  • 說明:
    1. 目前已通過的教育社運倡議有:「跨校選修聯盟」、「學前教育公共化推動小組」、「學校辦理部分班級實驗教育推動小組」、「均優學習論壇2.0籌備小組」、「遠哲全民科學平台」。
    2. 目前已通過具有社運特質與並籌備推動「教育實驗」的終身學習機構有: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新莊社區大學、后豐社區大學、高雄第一社區大學。
    3. 后豐社區大學經營團隊已易主,不再符合要件,應自場域修練單位清單中移除。
    4. 擬新增苗栗社大(社團法人苗栗縣社區大學協進會)為場域修練單位。
  • 決議:

提案五、重新檢討第14號決議:小海星晉級為成熟海星,以參加過共識營為必要條件。

  • 提案者:丁志仁
  • 連署人:黃鈴諭
  • 說明:
    1. 海星培力原有招募特質適合者參加之彈性,但第14號決議會卡住新人參與的時間彈性。
    2. 現行規定共識營日期是兩年期程的明確起點,如果小海星不必參與共識營,兩年期程的明確起點就須改以簡易面談日期為起點,這將導致梯次模糊。
    3. 以本年的實踐經驗:梯次模糊才較符合運作現況。將來如須梯次明確,再修改內規改回來。
    4. 原規定不只有實用上考慮,還有傳承上的考慮,只要老海星「沒空」幫新海星辦共識營,小海星就進不了社群。這其中有不對稱性。
    5. 但上項的不對稱性也有好處:逼老海星必須抽空幫新海星辦共識營,不能「沒空」。其道理就如「卵生」與「卵胎生」的區別。
  • 辦法:
    1. 刪除第14號決議。
    2. 改以簡易面談日期為兩年期程的起點。
    3. 接受梯次個別化,要不要分群以社群規模為主要考慮,不再以共識營梯次為主要考慮。
  • 決議:

臨時動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