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財政(基隆場):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量的分析
第 5 行: 第 5 行:
 
#*長期深耕,做好累積
 
#*長期深耕,做好累積
 
#*平台化:共享資源、社群、媒合平台、對抗折舊、小量補注
 
#*平台化:共享資源、社群、媒合平台、對抗折舊、小量補注
 +
#我不在基隆還沒有伙伴友人共同努力時,就任意議論基隆
 
=第一部分:量的分析=
 
=第一部分:量的分析=
 
==[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91-108年度全國教育經費數額分析.xlsx 全國教育經費大勢]==
 
==[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91-108年度全國教育經費數額分析.xlsx 全國教育經費大勢]==
 
{{:政府教育經費跨年分析}}
 
{{:政府教育經費跨年分析}}

2020年10月18日 (日) 11:23的修訂版本

  1. 本日連結:http://well-being-ng.net/wellBeingNg/index.php?title=台灣教育財政(基隆場)
  2. 來交朋友的
  3. 希望能倡議基隆朋友願意用十年來建立「基隆提升教育品質領航平台」
    • 長期深耕,做好累積
    • 平台化:共享資源、社群、媒合平台、對抗折舊、小量補注
  4. 我不在基隆還沒有伙伴友人共同努力時,就任意議論基隆

第一部分:量的分析

全國教育經費大勢

右圖是民國 95~114 年,政府年收入與教育經費之間的變化:

  1. 我國法律對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定有下限,只能編更高,不能編更低。這個下限以政府前三年歲入淨額乘以一定比例,此比例在民國 100 年是 21.5% ,目前是 23% 。
  2. 台灣政府的租稅負擔率常年佔 GDP 的 13%
  3. 歲入淨額不含舉債收入,教育經費沒有要舉債辦教育。
  4. 由於這種制度設計,只要政府收入增加(不管支出是不是也增加),教育經費編列下限就會跟著水漲船高。
  5. 最上方為政府歲入,唯一的凹陷是 2008 金融海嘯,除金融海嘯外政府收入會自然成長。如民國 92 年是 1.85 兆, 112 年增為 3.89 兆二十年間增加 20409 億。
  6. 造成教育經費數量及增長斜率約為政府歲入的 ⅕ ,教育經費長期而言年增 228 億,每 4.4 年要增加約 1000 億,如果以現在的增幅,每兩年教育經費的應分擔數兩年就會增加 1000 億。
  7. 教育經費下限在民國 95 年是 4019 億,二十年後的民國 114 年是 8357 億。增加了 4338 億。
  8. 行政院一般教育補助一直維持在每年 500~600 億(均貧富)。

由於政府歲入逐年升高,過去 20 年間,教育經費法定下限每 4.4 年會提高約 1000 億。過去「去化」新增教育經費有以下途徑:

  1. 12年國教
  2. 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3. 增加每班教師編制
  4. 節節升高的退撫支出(已踩剎車)
  5. 充裕水電
  6. 網路與資訊建設(這一輪尚閒置)
  7. 為國中小學生每班教室裝冷氣
  8.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買了大量的平板電腦
  9. 不排富,定額補助私立大學生與高中生學費
  10. 近年大量以津貼(教育券)方式補助學前教育

此時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公校導入自主學習,正是時機:

  1. 應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建置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2. 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分工合作配置學前教育公共化之經費––透過教育經費基本需求差短補助,各縣市負擔公共學前教育的基本部分,其差短部分由行政院一般教育補助中予以補足。

我們建議增加《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十三條的第二項為:「中央政府得設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應專帳管理,教育部主管預算於年度終了時應將預算賸餘滾存於基金,供未來年度繼續使用。其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其作用為:

  1. 中央的財源可以支持地方的教育需求。
  2. 建置學前教育公共化的財源籌措可以混搭年度預算與基金預算,使跨年規畫容易落實。
  3. 可以管理公庫財源,也可以管理非公庫財源。
  4. 每年教育經費法定下限得以滿足。
  5. 運用經費時不必急於每年用光,撙節使用可以滾存到來年最有效益的時間點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