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公共化的機會之窗: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以“分類:學前教育”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學前教育]]
 
[[分類:學前教育]]
 +
==什麼是公共服務==
 +
台灣的教育公共化聯盟曾對公共化提出三個判準要件:
 +
#平等參與
 +
#公益規準
 +
#公部門一定比重的經費投入,此要件可簡稱為共同負擔要件
 +
此外運作公共服務也應該服膺以下兩個原則:
 +
#公開透明
 +
#權責相符
 +
 +
依照這一組判準,目前政府所推出的「準公共化托育」其實是還不是「公共化托育」,其基本立場是把學前教育當成一個商品市場,國庫經費以接近「教育券」的方式,挹注到這個商品市場來。
 +
 +
依照各國在教育領域中實施「教育券」的經驗,這樣子做,會導致兩個結果:
 +
#越高社經的家庭,越容易取得並享用政府資源,這使得不同社經階層的教育機會落差擴大,違反「平等參與」原則。
 +
#學前教育的內涵,會被「商業利益」牽著鼻子走,逐漸偏離公益規準。
 +
 +
符合學前教育公共化的正確解方應該是:從五歲開始,逐步推動「公共化幼兒園」,用八年的時間做到 3~5 歲兒童皆可以免抽簽進入「公共化幼兒園」及托育中心。
 +
 +
==為什麼要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
 +
在台灣,就讀私立幼兒園的成本相當昂貴,優質的私立幼兒園一個月動輒就要花上一萬多元。反之,如果希望孩子進入平價、優質與近便的公幼或非營利幼兒園,卻必須抽籤、排隊,比考大學還要困難。
 +
 +
根本原因是,台灣的公共化幼兒園(公幼與非營利)相當不足,就讀名額與私立幼兒園相比,是懸殊的「3:7」。由於公共化幼兒園名額不足,只能優先提供給弱勢家庭,私立幼兒園又只有經濟優勢家庭才能就讀。一般中產階級的家庭,於是成為了犧牲品,變成幼教體制的孤兒。
 +
 +
反觀國際:學前教育公共化——由政府主責提供大量的公共化幼兒園名額,早已成為主流。特別是OECD國家,他們的幼兒園平均公私比是「7:3」,與台灣剛好相反!原因是,先進國家咸認為,透過公共投資打造幼兒托育服務建設,形成優質(Accountable)、平價(Affordable)、普及(Accessible)的服務體系,有助於社會經濟發展。學前教育公共化的「3A」特徵,能夠消弭家庭教育的不平等、普及提升幼兒發展,支持青年女性就業、緩解少子女化的多重效果。
 +
 +
==以五歲模型推估「學前教育公共化」需要多少錢==
 +
要推估2~5歲「學前教育公共化」的經費規模,可以先以五歲一年為模型,再去設算2~5歲的總經費。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2/PreschoolEducation.svg' width=640 height=290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2/PreschoolEducation.svg/800px-PreschoolEducation.svg.png' width=640 height=290 />
 +
<br/>※另有一次性支出:改建幼兒兒園教室,每間教室改建經費 100 萬,每年級為 67.5 億,之後每年編列折舊與修繕費用。
 +
 +
依上圖,我們將五歲「公共化幼兒園」經費設算分成四大部分:
 +
===一、直接人事費===
 +
#每一年齡層幼童估為 18 萬人。
 +
#入園率估為 90% 。
 +
#平均每班人數為 25 人。(有人主張 20人,待討論)<br/>計算下來全台共須 6750 班
 +
#每班編配兩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擔任教育的工作。
 +
#每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的基本月薪設為 4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外加一個工作獎金,須乘 1.354 倍。<br/>得到每師每年的基本人事費為 64.56 萬。
 +
#並同時要準備每位老師離職給與,自願離職時不用給與,資遣時須給與月薪 4 萬,退撫的人每年適當的所得替代率來算(0.72),估計國庫每年再分擔準備金 30 萬(不含個人提存的準備金 7.5 萬)。<br/>本推計採高推計 30 萬。如能採取個人帳戶制則最理想,自願離職與資遣都能帶走個人帳戶中的儲金。<br/>總的原則是:不衍生未來的隱藏債務。
 +
#以每 10 名教育人員,配置兩位行政人員的比例處理各項第一線服務工作。<br/>估計每年人事費約須 153.19 億。
 +
 +
===二、現場設施===
 +
#以兩班為一園,約  3375 園。
 +
#每園每年水費 2 萬。
 +
#每園每年電費 14.4 萬。
 +
#每園每年瓦斯費 3 萬。
 +
#每生每年修繕費 1400 元,每園每年修繕費 6.72 萬
 +
:(2+14.4+3+6.72)×3375園 = 26.12萬×3375園 = 8.82 億
 +
 +
===三、房舍折舊===
 +
#國民幼兒園以運用現有土地、房舍為原則,不另估土地購置與營建費用
 +
#每班估常態使用一間教室
 +
#每間教室或辦公室的折舊估為每年 3 萬
 +
#每 10 間教室再加估 1 間其他空間
 +
:3萬×6750班×1.1倍 = 2.23 億
 +
 +
===四、政府行政經費===
 +
前三部分經費總和為 164.23 億,以其十分之一 16.42 億為政府行政經費,用以支持:
 +
#養成「學前教育工作人員」
 +
#維運學前教育視導
 +
#協調預算就位與房舍取得
 +
 +
===小結===
 +
合計上述四大項目,五歲國民幼兒園方案每年約需 180.65 億。
 +
 +
從設算架構來看,本聯盟的國民幼兒園方案有以下特性:
 +
#非強制入學,是「人民的權利,政府的義務」。
 +
#平等參與、公益規準、公部門負擔經費,是真正的公共化。
 +
#運用「教育是精神國防」時期(該時期每年學童人數 40 萬),將國中小平均鋪到全國每一個角落的遺惠。
 +
#學前教育人員的勞動條件高於非營利幼兒園,但不如教師及公務員。
 +
#學生學習條件遠高於目前。
 +
 +
===2019年教育部在學前教育的預算===
 +
#公立幼兒園:13億
 +
#*一般家庭:免學費
 +
#*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免繳費用
 +
#非營利幼兒園:17億
 +
#*每人每月繳 3500 元以下。
 +
#*第三名子女每人每月繳 2500 元以下。
 +
#*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免繳費用
 +
#準公共教保,給私幼:47億
 +
#*一般家庭:每人每月繳 4500 元以下。
 +
#*第三名子女每人每月繳 3500 元以下。
 +
#*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免繳費用
 +
#擴大發放育兒津貼,2~4歲,綜所稅率未達 20%:61億
 +
#*每人每月發 2500 元。
 +
#*第三名子女每人每月加發 1000 元以下。

2020年4月10日 (五) 15:37的修訂版本

什麼是公共服務

台灣的教育公共化聯盟曾對公共化提出三個判準要件:

  1. 平等參與
  2. 公益規準
  3. 公部門一定比重的經費投入,此要件可簡稱為共同負擔要件

此外運作公共服務也應該服膺以下兩個原則:

  1. 公開透明
  2. 權責相符

依照這一組判準,目前政府所推出的「準公共化托育」其實是還不是「公共化托育」,其基本立場是把學前教育當成一個商品市場,國庫經費以接近「教育券」的方式,挹注到這個商品市場來。

依照各國在教育領域中實施「教育券」的經驗,這樣子做,會導致兩個結果:

  1. 越高社經的家庭,越容易取得並享用政府資源,這使得不同社經階層的教育機會落差擴大,違反「平等參與」原則。
  2. 學前教育的內涵,會被「商業利益」牽著鼻子走,逐漸偏離公益規準。

符合學前教育公共化的正確解方應該是:從五歲開始,逐步推動「公共化幼兒園」,用八年的時間做到 3~5 歲兒童皆可以免抽簽進入「公共化幼兒園」及托育中心。

為什麼要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

在台灣,就讀私立幼兒園的成本相當昂貴,優質的私立幼兒園一個月動輒就要花上一萬多元。反之,如果希望孩子進入平價、優質與近便的公幼或非營利幼兒園,卻必須抽籤、排隊,比考大學還要困難。

根本原因是,台灣的公共化幼兒園(公幼與非營利)相當不足,就讀名額與私立幼兒園相比,是懸殊的「3:7」。由於公共化幼兒園名額不足,只能優先提供給弱勢家庭,私立幼兒園又只有經濟優勢家庭才能就讀。一般中產階級的家庭,於是成為了犧牲品,變成幼教體制的孤兒。

反觀國際:學前教育公共化——由政府主責提供大量的公共化幼兒園名額,早已成為主流。特別是OECD國家,他們的幼兒園平均公私比是「7:3」,與台灣剛好相反!原因是,先進國家咸認為,透過公共投資打造幼兒托育服務建設,形成優質(Accountable)、平價(Affordable)、普及(Accessible)的服務體系,有助於社會經濟發展。學前教育公共化的「3A」特徵,能夠消弭家庭教育的不平等、普及提升幼兒發展,支持青年女性就業、緩解少子女化的多重效果。

以五歲模型推估「學前教育公共化」需要多少錢

要推估2~5歲「學前教育公共化」的經費規模,可以先以五歲一年為模型,再去設算2~5歲的總經費。


※另有一次性支出:改建幼兒兒園教室,每間教室改建經費 100 萬,每年級為 67.5 億,之後每年編列折舊與修繕費用。

依上圖,我們將五歲「公共化幼兒園」經費設算分成四大部分:

一、直接人事費

  1. 每一年齡層幼童估為 18 萬人。
  2. 入園率估為 90% 。
  3. 平均每班人數為 25 人。(有人主張 20人,待討論)
    計算下來全台共須 6750 班
  4. 每班編配兩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擔任教育的工作。
  5. 每位「學前教育工作人員」的基本月薪設為 4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外加一個工作獎金,須乘 1.354 倍。
    得到每師每年的基本人事費為 64.56 萬。
  6. 並同時要準備每位老師離職給與,自願離職時不用給與,資遣時須給與月薪 4 萬,退撫的人每年適當的所得替代率來算(0.72),估計國庫每年再分擔準備金 30 萬(不含個人提存的準備金 7.5 萬)。
    本推計採高推計 30 萬。如能採取個人帳戶制則最理想,自願離職與資遣都能帶走個人帳戶中的儲金。
    總的原則是:不衍生未來的隱藏債務。
  7. 以每 10 名教育人員,配置兩位行政人員的比例處理各項第一線服務工作。
    估計每年人事費約須 153.19 億。

二、現場設施

  1. 以兩班為一園,約 3375 園。
  2. 每園每年水費 2 萬。
  3. 每園每年電費 14.4 萬。
  4. 每園每年瓦斯費 3 萬。
  5. 每生每年修繕費 1400 元,每園每年修繕費 6.72 萬
(2+14.4+3+6.72)×3375園 = 26.12萬×3375園 = 8.82 億

三、房舍折舊

  1. 國民幼兒園以運用現有土地、房舍為原則,不另估土地購置與營建費用
  2. 每班估常態使用一間教室
  3. 每間教室或辦公室的折舊估為每年 3 萬
  4. 每 10 間教室再加估 1 間其他空間
3萬×6750班×1.1倍 = 2.23 億

四、政府行政經費

前三部分經費總和為 164.23 億,以其十分之一 16.42 億為政府行政經費,用以支持:

  1. 養成「學前教育工作人員」
  2. 維運學前教育視導
  3. 協調預算就位與房舍取得

小結

合計上述四大項目,五歲國民幼兒園方案每年約需 180.65 億。

從設算架構來看,本聯盟的國民幼兒園方案有以下特性:

  1. 非強制入學,是「人民的權利,政府的義務」。
  2. 平等參與、公益規準、公部門負擔經費,是真正的公共化。
  3. 運用「教育是精神國防」時期(該時期每年學童人數 40 萬),將國中小平均鋪到全國每一個角落的遺惠。
  4. 學前教育人員的勞動條件高於非營利幼兒園,但不如教師及公務員。
  5. 學生學習條件遠高於目前。

2019年教育部在學前教育的預算

  1. 公立幼兒園:13億
    • 一般家庭:免學費
    • 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免繳費用
  2. 非營利幼兒園:17億
    • 每人每月繳 3500 元以下。
    • 第三名子女每人每月繳 2500 元以下。
    • 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免繳費用
  3. 準公共教保,給私幼:47億
    • 一般家庭:每人每月繳 4500 元以下。
    • 第三名子女每人每月繳 3500 元以下。
    • 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免繳費用
  4. 擴大發放育兒津貼,2~4歲,綜所稅率未達 20%:61億
    • 每人每月發 2500 元。
    • 第三名子女每人每月加發 1000 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