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公共化平台的基本反思: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三、是什麼,有什麼) |
(→四、提供什麼) |
||
第 51 行: | 第 51 行: | ||
#*改變台灣的機會,會自己來撞上聯盟 | #*改變台灣的機會,會自己來撞上聯盟 | ||
− | ===四、提供什麼=== | + | ===四、提供什麼(不斷耗能補充)=== |
#無私高質量的國是討論 | #無私高質量的國是討論 | ||
#*不是政黨的側翼,內容農場發動的認知戰 | #*不是政黨的側翼,內容農場發動的認知戰 |
2023年10月25日 (三) 14:26的修訂版本
此平台目前叫「教育再公共化聯盟」。
○、前提:
- 年流量100萬小額捐額
- 新光銀行新埔分行,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帳戶:0338-10-100843-0
- 小組:蔡杏芬、周玉靜、吳錦秀、吳忠泰、林佑哲…
- 有相容的價值觀
- 普世:權利責任對等(對應得失相兼)、人類生存延續、世間慈悲的價值台灣,包括中國大陸人民,以巴關係
- 台灣:台灣社會生存、多元與公平
- 教育:教育公共化
共化五原則:
- 平等取得原則:任何地域、財力或其他弱勢的國民,皆能平等取得政府提供之公共化服務。
- 公益規準原則:教育機構的運營,應以「學習者福祉」為依歸,而不是以商品市場上的「賣相」為依歸。
- 國庫分擔原則:公共化服務的大部分或主要部分,應由公庫撥款來運營和維繫。
- 權責相符原則:在國庫補助的過程中,提供服務的機構,得到的補助有多少,所應承擔的責任就應該有多少,所受到的監督就應該有多強。也可以說:「高補助高規範,低補助低規範」。
- 公開透明原則:在承受國庫補助的部分,資訊應該公開透明。陽光照進去越多,長期而言,公共化服務就會越健康。
一、總目標:
- 常民政治
- 高品質的自我培力課程
- 教育財政
- 中階文官的管道認識
- 與立委合作的經驗
- 高品質的自我培力課程
- 改善台灣的教育治理
- 演進「學校」的內涵
- 不斷自組織以進行當代適應
- 演進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
- 演進「學校」的內涵
- 改進教育方法和內容
- 演進教育工作者(以前叫教師)的角色
- 跨世代協作
- 青年世代團結
二、重要策略
- 公開格式,共享內容,開放工具,開源生態
- 運用危機,不讓危機在形成新的適應路徑與慣性時,偏離我們的目標並僵固下來
- 與台灣孩子的書屋結盟
- 小額捐款,年收入金流約五千萬的結構
- 他在非都會地區有人脈與資源,是我們許多倡議的優勢切入點
- 有內應
- 終身司教的育基金會,尋找相關的董事來參與
- 他們彼此本來就有良好的聯絡網絡
- 遠哲與柑園的比較
- 開發青年署的青年人脈
- 可以從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下去挖
三、是什麼,有什麼(擺在那兒)
- 1000~2000人的社群網絡
- 不用成立法人,卻有法人可使用
- 開戶
- 申請補助
- 核結
- 申請活動
- 申請場地,只能申請小樹屋之類的場地
- 不斷生成「改變機會」的生態系
- 改變台灣的機會,會自己來撞上聯盟
四、提供什麼(不斷耗能補充)
- 無私高質量的國是討論
- 不是政黨的側翼,內容農場發動的認知戰
- 比海量的網絡資訊好
- 比同溫層來的資訊好
- 有人買單的「倡議」上升通路,如推展全民國防
- 倡議主題不斷與同胞溝通,讓同胞由「沒聽過」進展到都「聽得懂」
- 實施方案打磨到具備可行性
- 完成職業政治部門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