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擴大讀書會2: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準備工作:) |
|||
第 144 行: | 第 144 行: | ||
==準備工作:== | ==準備工作:== | ||
− | * | + | *聯繫22位核心支持人員: |
*#「自主學習培力計畫」line群:6+3位 | *#「自主學習培力計畫」line群:6+3位 | ||
*#「教育自造者培力計畫_志工」line群:8+3位 | *#「教育自造者培力計畫_志工」line群:8+3位 | ||
*#開設新群組:「臨時群組: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line群:5+3位 | *#開設新群組:「臨時群組: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line群:5+3位 | ||
*##聚集楊逸帆,陳東玉,任懷鳴,邱灝芝,戴慧茹 | *##聚集楊逸帆,陳東玉,任懷鳴,邱灝芝,戴慧茹 | ||
+ | *工作圈說明: | ||
+ | *#整個計畫的人員是個工作圈的共同體 | ||
+ | *#一個人可能參加多個工作圈 | ||
+ | *#虛線代表核心支持人員22人 | ||
+ | *##應該互相認識 | ||
+ | *###應該知道所有工作圈的概況 | ||
+ | *####有認養工作 | ||
*催化選工作圈 | *催化選工作圈 |
2021年9月23日 (四) 12:46的修訂版本
簡介:
- 時間:2021.10.03,13:30~16:30
- 地點:新北市立自強國中(新北市中和區莒光路191號B棟103教室)
- 主持人:傅心怡
活動目標:
- 透過文本閱讀與討論,更深刻地理解「自主學習典範」
- 簡單討論出圈與入圈規則
- 簡單討論「招募暨簡易面談工作圈」
- 讓各工作圈倡議者說明各工作圈構想,為 10.17 工作圈討論預作準備
流程:
時間 | 分鐘數 | 活動內容 |
---|---|---|
13:30~13:35 | 5 分鐘 | 開場與本日活動說明 |
13:35~14:05 | 30 分鐘 | 第一階段文本分主題討論(3~4個主題) |
14:05~14:35 | 30 分鐘 | 第二階段文本分主題討論(3~4個主題) |
14:35~15:05 | 30 分鐘 | 文本討論後各組分享(7個主題) |
15:05~15:15 | 10 分鐘 | 討論「出圈入圈規則」 |
15:15~15:45 | 30 分鐘 | 說明各項工作圈倡議(每項倡議說明3分鐘,不討論) |
15:45~16:15 | 30 分鐘 | 討論「招募暨簡易面談工作圈」 |
16:15~16:30 | 15 分鐘 | 綜合討論 |
文本主題:
- 以「科層體制」為基礎進行「垂直整合」
Q1:您認為已盛行 300 年的「科層暨市場體制」會面臨困境嗎?如果會,它將遭遇哪些困境? - 以「傳統公共教育典範」支持「科層體制」
Q2:工作圈(和科層比較)有哪些特色,所以較適合互聯共生網絡? - 反思「傳統公共教育」
Q3:Illich 指出傳統公共教育有何問題?又倡議了什麼解方? - 簡介「自主學習典範」
Q4:您對「自主學習典範」、「學習」和「教育」的定義有何看法?
Q5:請您想像並簡述「自主學習典範」下教育機構/社群應該是什麼樣子? - 互聯共生網絡
Q6:您覺得「互聯共生網路」的核心特徵有哪些?
Q7:請您說明微權力興起的重要因素及例子。 - 實踐「自主學習典範」的方法
Q8:請說明規劃「組課共學」活動時,要考慮哪些因素?
Q9:請說明規劃「行動學習」活動時,要考慮哪些因素? - 將「自主學習典範」橋接進入體制學校
Q10:您覺得在體制學校內,推動微型自主學習課程計畫,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探究問題:
- 您認為已盛行 300 年的「科層暨市場體制」會面臨困境嗎?如果會,它將遭遇哪些困境?
- 工作圈(和科層比較)有哪些特色,所以較適合互聯共生網絡?
- Illich 指出傳統公共教育有何問題?又倡議了什麼解方?
- 您對「自主學習典範」、「學習」和「教育」的定義有何看法?
- 請您想像並簡述「自主學習典範」下教育機構/社群應該是什麼樣子?
- 您覺得「互聯共生網路」的核心特徵有哪些?
- 請您說明微權力興起的重要因素及例子。
- 請說明規劃「組課共學」活動時,要考慮哪些因素?
- 請說明規劃「行動學習」活動時,要考慮哪些因素?
- 您覺得在體制學校內,推動微型自主學習課程計畫,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暫定進圈、出圈規則:
暫定進圈規則:
- 計畫結束後所有相關工作圈解散,想要延續的工作圈重新拉群
- 一定會建立完整的工作紀錄系統
- 想要入圈者請先有「要入圈的意思表示」
- 入圈者須承諾要認養的工作(含自己提議的新工作項目),各工作圈沒有旁聽者、路人甲、打醬油的人
- 由「綜合規劃工作圈」審核新人提議的新工作項目
- 鼓勵分享工作內容為重要的共學項目
暫定出圈規則:
- 想出圈者請有「想出圈的意思表示」
- 出圈前請先完成階段性的工作紀錄
- 伙伴之間儘可能做到出圈前的陪伴
進、出圈規則與讀書會討論對應:
暫定進圈規則:
- 計畫結束後所有相關工作圈解散,想要延續的工作圈重新拉群
- 組織寬鬆程度視工作圈性質而定
- 一個人做一個人的事,一百人做一百人的事
- 一定會建立完整的工作紀錄系統及必要的保密規定
- 建立公共資料夾
- 想要入圈者請先有「要入圈的意思表示」
- 願意
- 公開表示
- 進工作圈需要面談嗎?
- 符合哪些特質的人可以進圈?
- 確認理念價值觀相同
- 持續核對共同目標
- 入圈者須承諾要認養的工作(含自己提議的新工作項目),各工作圈沒有旁聽者、路人甲、打醬油的人
- 立約承責
- 由「綜合規劃工作圈」審核新人提議的新工作項目
- 鼓勵分享工作內容為重要的共學項目
- 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包括溝通每個人的現況與困難)
- 彼此接力協作、生活感、情感交流
- 特質互補
-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 各小工作圈可額外自訂進出圈規則
暫定出圈規則:
- 想出圈者請有「想出圈的意思表示」
- 公開表示
- 出圈前請先完成階段性的工作紀錄
- 伙伴之間儘可能做到出圈前的陪伴
請說明什麼是「學習者主體性」、「傳統公共教育典範」、「自主學習典範」?
- 傳統公共教育典範:課綱/學習目標由國家訂
- 儀式化的定義?
- 科層vs.多元性
- 自主學習典範老師雖納入共學,但對學生而言老師仍權威性。
- 允許被對話
- 教育要留下來的
- 幫助他找到自主性與自信
- 先活著、健康活著、找到興趣、找到想學的
- 教育專業是陪伴
對文本的提問或異見
- 階級流動除了教育還有租稅
- 即便自學典範,也存在有資源的人較有優勢
- 沒有成就感時,團體容不容許他不做這件事?
- 如何認定有沒有學習成果?
- 主體性vs螺絲釘
- 群學中的共振指的是什麼?
準備工作:
- 聯繫22位核心支持人員:
- 「自主學習培力計畫」line群:6+3位
- 「教育自造者培力計畫_志工」line群:8+3位
- 開設新群組:「臨時群組: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line群:5+3位
- 聚集楊逸帆,陳東玉,任懷鳴,邱灝芝,戴慧茹
- 工作圈說明:
- 整個計畫的人員是個工作圈的共同體
- 一個人可能參加多個工作圈
- 虛線代表核心支持人員22人
- 應該互相認識
- 應該知道所有工作圈的概況
- 有認養工作
- 應該知道所有工作圈的概況
- 應該互相認識
- 催化選工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