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合作倡議: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社區大學的定位、學習地圖、認證本質及規畫)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分類:教育社運]][[分類:教育合作倡議]] | [[分類:教育社運]][[分類:教育合作倡議]] | ||
==社區大學的定位、學習地圖、認證本質及規畫== | ==社區大學的定位、學習地圖、認證本質及規畫== | ||
− | * | + | *建議先由新莊社大與后豐社大結盟,再擴及「社大與十二年國教」中的部分社大。 |
− | * | + | *實作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 |
+ | *#準永久性保存 | ||
+ | *#是對「學習大規模重洗牌」的當代適應 | ||
+ | *#社大與其他計畫(如父母成長、振鐸、海星)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 ||
+ | *#垂直發展:18小時算一學分,學分認證、領域認證、畢業認證 | ||
+ | *#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 ||
+ | *串連步驟: | ||
*#澄清核心槪念等級的開放討論。 | *#澄清核心槪念等級的開放討論。 | ||
*#整理與撰寫〈基本文件〉。 | *#整理與撰寫〈基本文件〉。 | ||
*#討論社運行動的選項。 | *#討論社運行動的選項。 | ||
*#傳檄天下,說明理念。 | *#傳檄天下,說明理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跨校選修聯盟== | ==跨校選修聯盟== |
2019年7月10日 (三) 09:22的修訂版本
目錄
社區大學的定位、學習地圖、認證本質及規畫
- 建議先由新莊社大與后豐社大結盟,再擴及「社大與十二年國教」中的部分社大。
- 實作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
- 準永久性保存
- 是對「學習大規模重洗牌」的當代適應
- 社大與其他計畫(如父母成長、振鐸、海星)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 垂直發展:18小時算一學分,學分認證、領域認證、畢業認證
- 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 串連步驟:
- 澄清核心槪念等級的開放討論。
- 整理與撰寫〈基本文件〉。
- 討論社運行動的選項。
- 傳檄天下,說明理念。
跨校選修聯盟
一、常民政治與台灣治理
- 每個議題不是一次,而是一個系列。
- 成員要較像俱樂部,有帳號可以取用雲端服務。
- 楊志彬要做流域議題系列,內涵有技術選項、典章制度、意識形態,還要延伸到流域行動學習。也獲謝國清支持。
- 有沒有第二個議題提出?
- 收割整理第一波的各種資源。並用 CC 過濾。
- 簡易的社群雲端服務。
二、2.11
場地在郵政博物館 10 樓
當天活動定位為:
- 邀聚跨校選修「供給端」:加盟團體、獨立教育工作者,展現開課構想及訂價。
- 邀聚跨校選修「需求端」:體制內外學生、成人教育學員、自學生。並提供 OST 讓他們有機會組課共學。
- 說明跨校選修聯盟的構想與作為,並請大家提供意見。
活動流程:
- 09:30~10:30 開幕引言、說明跨校選修聯盟的構想與作為
- 10:30~12:00 擺攤
- 12:00~13:00 午餐
- 13:00~14:00 OST(C時段,至少5~6個場次)
- 14:00~15:00 OST(D時段,至少5~6個場次)
- 15:00~16:30 綜合座談與總結
當天會發小卡片和小手冊
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修法
- 成員:陳嫺霓、戴慧茹、張嘉玲、陳音秀、游士賢、林宇祥、張怡矜
- 說明:
目標是成立一個推動小組,共同推動修改《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增列「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 」 專章,讓體制學校中有志於翻轉教育的老師,也能跨校揪團送件申請實驗教育,經審議通過後,可以享有目前實驗教育寬廣的辦學空間。當然這一類的實驗教育,也會運用到非體制教師所開的選修課,有助於體制內外教育的進一步混搭。而中低社經家庭參與這一類的實驗教育,比較沒有財力門檻的壓力。
目前的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要求實驗教育是以全校為單位實施,比較是校長們和各地教育局處發揮的場域;但他們之外,還有約 5% 的老師有能力也有意願推動新典範的教育,這部分的動能須要先釋放出來,用以推進台灣教育的典範轉移。
- 下一步:
- 參與 line 群組,以克服地緣上的問題
- 起草並討論專章修法條文
- 建立論述,並進行模擬攻防
- 建網站,立旗子,建立支持者社群,要跨全國多個縣市
- 跨黨選擇立委,並派代表加以遊說
- 策畫並實施「實力展示」活動
- 對教育部既聯合又攻防
- 與反對此案的力量進行攻防
當「獨立教育工作者」跨校開課:
- 響應者:游士賢、黃思宇、邱綉惠、李佳桂、陳音秀、林津羽、吳芸真、楊子欣、林宇祥、陳嫺霓…
- 說明:
目前雙北區正在組織「跨校選修聯盟」,振鐸學會和政大的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都是盟員,還有不少社大、 NGO 以及少數私校也都參加。聯盟也須要有很多獨立教育工作者也一起來開課。盟員團體每年要繳年費兩千,但獨立教育工作者不用,還可以推派代表參加盟員會議。以我為例,我在跨校選修系統自我標價是每節 630 元,我可以教的課很多:如動手做科學、自然科學概論、資訊基礎運用、網站架設、常民政治與台灣治理、世界史地…,開課收的學生混齡從小學混到成人,更鼓體制內外的學生當同學。
已經在學校、實驗教育機構、自學團體、社大上班的人可不可以也來當「獨立教育工作者」?當然可以,因為開課時段除了週間,還有夜間、週六日、寒暑假。
- 目前請響應者:
- 想好要開的課,怎麼備課,並建立口碑
- 想好自己不同的課要怎麼定價
- 註冊 urclass.net
- 向聯盟要開課權限
- 規畫好想要開課的日期區間
- 選出「獨立教育工作者」在「跨校選修聯盟」中的適當代表
- 成為「跨校選修聯盟」中的建設性力量
班本式(海星式)「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
「班本」的定義:以一個小的學習社群為中心來規畫課程、教學、評量。
一、大致構想
簡單講,就是以第一屆學員為這個社群的「第一隻海星」,當中任何小群體都可以像海星臂一樣,分出去先長成一隻「小海星」,再經過一年以上的成長發育,長出第二隻、第三集「成年海星」。如此生生不息,最後形成「社群」,滿足了實驗教育的人才需求。
倡議:
- 只使用每位學員 1.8 萬的公基金,不需要教育部的補助經費。
- 兩個至三個小班,構成一屆,每個小班 10~15 人。
- 各小班共推出 6 位代表,小班代表共同起草治理簡則,包括:
- 是不是要成立課發會?
- 要不要有共同必修課,是哪些共同必修課?
- 要不要有共同選修課,開哪些共同選修課?
- 要不要有共同服務課程,要設置哪些共同服務課程?
- 其他共同事宜,如成果發表。
- 建議繼承組課共學:
- 點數制。
- 學習資源共享:學習資源將公開於網路平台,並採用創用 CC 3.0 公開授權條款,無償提供他人使用。
- 建議場域實習,改成「實驗教育場域修練」,可保留以下場域,其資格由小班代表會議或課發會認定:
- 合於實驗教育三法定義的團體、機構、學校。
- 籌備中的實驗教育場域。
- 具有實驗教育精神之學校、教育團體。
- 具三年以上教學經驗之體制內外教育工作者。
- 願意接受本屆其他學員公開觀課、議課之學員服務場域。
- 建議結業證書或參與證明改為「學習履歷」。
- 每屆學習結業的時間長短可以由各小班自訂,可以是一年、可以是十四個月,甚至可以是一年半。
- 仍然須要注意參與者有沒有不適合實驗教育的顯著特質,但不像是第一屆那樣的倍率篩選。
二、擬議的社群傳統芻議
- 實驗教育工作者的成長應列我們的首要目的。
- 整個社群應維持學習資源與資訊的共享,讓社群成員平等取得。
- 我們之中的領袖只是受委託的僕人。
- 每一組別應是自治的,但影響到其他組別或整個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社群者為例外。
- 每一個組別應儘量自給自足。
- 每一個組別應儘量以工作圈維持分工的彈性,但服務中心可以雇用專門的工作人員。
- 組課共學應該是各組別重要的學習方式。
- 自主學習應該是各組別重視的學習風格。
- 任何組別不應認可或允許外界的機構使用「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的名字,以免因為利益將我們推離首要目的。
- 我們的公共關係政策是建基於吸引新人參與,而非為了自我宣傳。
三、比較簡表
海星式 | 中心式 |
---|---|
重擊任一單位,系統無傷 | 重擊中樞,系統終結 |
分工機動重組,混搭 | 明確講師,行政,學員三者區分 |
自籌經費 | 須外力才能養活 |
彼此直接連繫 | 透過中樞中介聯繫 |
發展呈幾何級數 | 發展呈線性模式 |
工作圈模式 | 較科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