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實驗教育國是會議期前討論Ⅰ: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關切焦點議題:
關切焦點議題:
第 40 行: 第 40 行:
 
#:學校實驗教育需要「特定教育理念」
 
#:學校實驗教育需要「特定教育理念」
 
#:分公辦和民辦
 
#:分公辦和民辦
 +
#*當前的實驗教育雖然有分「公辦」和「民辦」兩種取向,然而依目前的現實情況,被要求提供完整教育理念論述和相關課程規劃的,多是民辦的實驗教育單位;公辦實驗教育學校,往往只需要規劃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或是讓彈性課程佔總體課程的一定比例即可。這樣的雙重標準,使得在制度上雖然有鼓勵民間辦學的風氣,實際上民辦與公辦實驗教育的辦學成本卻仍舊差距巨大。因此,應討論是否也要幫助公立實驗學校,也發展出獨特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只用特定特色課程作為校本特色?
 
# 良好陪伴者稀缺
 
# 良好陪伴者稀缺
 
#:良好的陪伴者稀缺 ⇔ 陪伴者培力問題要如何解決?
 
#:良好的陪伴者稀缺 ⇔ 陪伴者培力問題要如何解決?

2025年1月10日 (五) 15:54的修訂版本

活動主題:

活動目標

  1. 促進實驗教育相關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對話與合作。
  2. 分享台灣各地實驗教育的成功案例與挑戰。
  3. 探索未來實驗教育發展的可能路徑。
  4. 促進跨界合作以支持實驗教育的永續發展。

具體操作視角:

  1. 列 keyman (光譜平台+)
  2. 找能約到最多人一天
  3. 把 keyman 約來
  4. 推進以下議題
  5. 蒐集更多議題
  6. 銜接下一輪

keyman:

丁志仁、朱佳仁、鄭同僚、黃志順、周樂生、楊逸帆、林怡廷、曲智鑛(助理代為出席)、陳怡光(

關切焦點議題:

  1. 臺灣辦實驗教育的目的,到底為何
  2. 審議會角色精進
    • 如何讓審議會可以扮演好輔導實驗教育的角色
    • 是否能透過審議過程,促進個人的自主學習
  3. 特殊學習需求學生服務覆蓋
    • 許多家庭選擇走進自學,是因為孩子本身有特殊學習需求(學障、雅思、妥瑞、緘默、多動)但是,這些學習需求,在體制教育現場不一定能「立即」被回應
    • 然而,各縣市其實依法都有設立相關的特殊學習需求資源(特教資源),如果走進個人自學的家庭,沒有妥善運用這些資源,很可能只是讓孩子進入另一個封閉的體系,對於孩子本身的學習與全人發展更沒有幫助。
    • 同時,縣市目前現有的特教資源,能否因應走進自學制度的孩子,有更個性化與彈性的輔導方案?而不只是讓這些資源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可以跟上體制教育的腳步?
    • 因此,需要有針對特殊學習族群的實驗教育工作者,以該族群的角度出發,思考縣市政府如何輔導出,能回應特殊學習需求孩子的實驗教育資源
  4. 是否有可能成立專校,幫助待定向青少年
    • 待定向青少年,是在傳統體制教育中,無法適應且被判定為行為偏差的學生群類,包含中輟、高關懷、身心症狀等。這些學生在原先的體制教育中,得不到符合他們需求的幫助,並且因為被判定為行為偏差,很可能遭到制度的懲罰與排除。然而,青少年是充滿生命力、思想正在萌芽茁壯的群類,這些族群得不到歸屬和認同,便轉而前往其他場域尋奇認同,甚至因此走上犯罪邊緣。如何能依據這些青少年的社會經濟背景,設計一種專屬於他們的學習場域,以這些青少年的發展需求為主體,讓他們也能受到良好的全人教育。
  5. 實驗教育五項補助再次推進
  6. 找尋自學更好的路給形形色色的學生
    拒學 => 自學?
    自學如何變成一條能幫上「困難同學」的路?
    希望教育主管機關來協助自學生,那是否所有拒學學生都需要轉實驗教育?
  7. 公私立學校雙重標準
    學校實驗教育需要「特定教育理念」
    分公辦和民辦
    • 當前的實驗教育雖然有分「公辦」和「民辦」兩種取向,然而依目前的現實情況,被要求提供完整教育理念論述和相關課程規劃的,多是民辦的實驗教育單位;公辦實驗教育學校,往往只需要規劃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或是讓彈性課程佔總體課程的一定比例即可。這樣的雙重標準,使得在制度上雖然有鼓勵民間辦學的風氣,實際上民辦與公辦實驗教育的辦學成本卻仍舊差距巨大。因此,應討論是否也要幫助公立實驗學校,也發展出獨特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只用特定特色課程作為校本特色?
  8. 良好陪伴者稀缺
    良好的陪伴者稀缺 ⇔ 陪伴者培力問題要如何解決?
    師資培訓的認證?=>✘除了公立學校外,根本不看教師證,也應該鼓勵「不看教師證」
  9. 實驗教育應排除哪些法律
    排除條款,包含國家語言發展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