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實驗教育,明日公共教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一、從實踐一個學程做起) |
(→一、從實踐一個學程做起) |
||
第 32 行: | 第 32 行: | ||
#資產就是包袱,包袱就是資產。 | #資產就是包袱,包袱就是資產。 | ||
#凡存在的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的將更有道理。 | #凡存在的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的將更有道理。 | ||
+ | |||
+ | 我們的認知是:目前人類社會處於「科層暨市場體制」與「互聯共生網絡」混搭的時代,前者代表過去三百年的典範,後者代表未來的典範。而「學校」是「科層暨市場體制」下的產物,我們想把學校轉變成「學習公社」來適應未來以「互聯共生網絡」為主流的時代。我們還差得很遠,但正往前摸索。學習公社我想會具有以下的特性: | ||
+ | #本質上是一群人有效管理並共用「學習資源」。為了有效管理大家在生活上、經濟上、治理上進行合作與分享。 | ||
+ | #為了成就學習的共同目標,內部有調用勞力、資源、資金的明確規則。 | ||
+ | #調用規則由受這些規則影響的成員民主的決定與修改。 | ||
+ | #資源使用活動的監督者就是使用資源的人,大家對彼此負責。 | ||
+ | #違規使用資源的處罰應該分級,以免過度處罰損害大家的參與意願,並彼此產生敵意。 | ||
+ | #有程序低成本地調解使用糾紛。 | ||
+ | #政府法令接受學習公社自治的合法性。 | ||
==明日公共教育== | ==明日公共教育== | ||
==台灣教育的新典範== | ==台灣教育的新典範== |
2017年10月16日 (一) 23:24的修訂版本
承蒙今年雜學校策展單位在「實驗教育館」提供一個攤位給我們(振鐸六年制學程),我們就藉這個機會來談談想做的事,並且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想做的事,基本上分成三個部分:
- 透過實驗教育的發展,讓台灣有 5% 的教育是人民自己動手,按自己的需求去打造出來的。
- 透過修訂民版課綱、推展教師揪團進修…等等作為,讓體制學校中,也有 5% 的班級,能走向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
- 橋接上面的兩個 5% ,對九成的傳統課程教學構成壓力和競爭,促成台灣教育全面的典範轉移,真正走向適性揚才的發展道路。
今日實驗教育
一、從實踐一個學程做起
為了「找出改良公共教育的方法」,振鐸學會從 2013 年起展開了「六年制學程」的課程實驗,預備將一個班由國一帶到高三,到今年是第四年了。由於是為了「找出改良公共教育的方法」,所以太貴而公共教育負擔不起的做法,我們便不會去做。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班的各種課程,除了「國際化教育」會涉及出國旅費之外,其他諸如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教師人力配置、大量選修、更多符合未來需求的資訊教育、同學的職涯輔導與職場實習,完全是我國公共教育負擔得起的,只是其財務結構會與目前的體制學校完全不同。以六年制學程為例,「國際化教育」另計,學生的單位成本在每年 12 萬到 14 萬之間,完全和公立中學相當。
在這個學程當中,我們都在做些什麼?
(一)大量選修:從國二開始,我們班每年的選修課就快速增加。到了國三,每年的選修課的數目就總是超過學生的人數。這些選修課有很多是同學自己組課組出來的。而在這些選修課之中,家長有時來當老師、有時來當學生,充分體現親、師、生共學的風格。
(二)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從國一開始,每位同學都必須自己選擇題目,準備教案、評量,對全班同學上一個主題三節連排的主題備課。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去磨練蒐集資料、組織與架構資料、運用各種影音媒材、口條等過程技能。國三一開始更透過 OST 培養同學組課。所以每位同學是從聽課、講課、選課、組課一步一步來增加自己自主學習的深度。到了高中不但要求每位同學必須進行 100 天的職場實習,還鼓勵他們到校外去修課以及考證照。目前正在引進師徒制,來進行同學的專題課程。
(三)行動學習:我們班是把行動學習當作同學解決問題的訓練。行動學習是非常典型的「任務導向式」的課程設計,可以提供同學「使用」知識和技能的機會。在過程中同學必須學習把大問題拆解成較小的問題,針對小問題設計出解決方案;最後再把各種小的解決方案串接起來,形成整體性的解決方案。
這種訓練必須由小到大一步一步來,所以我們班從單日行動學習、五日分組行動學習、單車600公里行程策畫、個人八天的境外行動學習,到後年是要實施 30 天的全班境外行動學習,地點在歐洲。
行動學習也是訓練同學合作非常好的課程,同學分開來一個一個都算不上厲害,但是透過網路的加持和彼此的討論,一組人就可以變得很厲害。
(四)改變老師的角色:在我們班,老師的角色像教練和陪伴者,大過像講課的授業師。而老師也強調要不斷的學習,而且在有些課,他們和同學共同扮演助教或學生的角色。說穿了,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
當然在這些課程後面,是有一些想法在支撐著我們的行為。這些想法,我就姑且稱之為座右銘吧,以下就撿幾條較重要的座右銘,幫助大家來了解我們:
- 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行動者思維)。
- 這個時代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從網路上近乎無償地取得。
- 眾人之事眾人管,眾人之事眾人扛;眾人之事,權責相符則成,權責不符則敗。
-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 大人要先改變,同學才會改變。
- 資產就是包袱,包袱就是資產。
- 凡存在的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的將更有道理。
我們的認知是:目前人類社會處於「科層暨市場體制」與「互聯共生網絡」混搭的時代,前者代表過去三百年的典範,後者代表未來的典範。而「學校」是「科層暨市場體制」下的產物,我們想把學校轉變成「學習公社」來適應未來以「互聯共生網絡」為主流的時代。我們還差得很遠,但正往前摸索。學習公社我想會具有以下的特性:
- 本質上是一群人有效管理並共用「學習資源」。為了有效管理大家在生活上、經濟上、治理上進行合作與分享。
- 為了成就學習的共同目標,內部有調用勞力、資源、資金的明確規則。
- 調用規則由受這些規則影響的成員民主的決定與修改。
- 資源使用活動的監督者就是使用資源的人,大家對彼此負責。
- 違規使用資源的處罰應該分級,以免過度處罰損害大家的參與意願,並彼此產生敵意。
- 有程序低成本地調解使用糾紛。
- 政府法令接受學習公社自治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