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在實驗教育中發展自主學習: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課後討論
課後討論
第 23 行: 第 23 行:
 
#後設反思,如:為什麼要分組?為什麼要報告?
 
#後設反思,如:為什麼要分組?為什麼要報告?
 
#*恩濡:
 
#*恩濡:
#**分組目的:分組可以提高個人參與在活動中的專注程度,並處造機會盡量讓每位參與者都發言。
+
#**分組目的:分組可以提高個人參與在活動中的專注程度,並創造機會盡量讓每位參與者都發言。
 
#**報告目的:可以看到不同組別的成果,相互學習
 
#**報告目的:可以看到不同組別的成果,相互學習
 
#*鈴諭:
 
#*鈴諭:
第 32 行: 第 32 行: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45eq-hi0c-1nd1-mbq2-c0ca 資淺學習者參與學習治理的30種方法]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45eq-hi0c-1nd1-mbq2-c0ca 資淺學習者參與學習治理的30種方法]
 
#如何改進 100~180 分鐘版
 
#如何改進 100~180 分鐘版
#*思儒:
+
#*恩濡:
 +
#**狀況:
 +
#**#很多晚到的學生,在不知道前面講什麼的前提下來這組
 +
#**#有些同學可能不太理解丁丁所講的「自主學習」的概念,對自主學習的想像還是很容易停留在「待在教室裡」、「老師掌握方向」
 +
#**#因為感覺大家對這個主題還處於懞懂階段,時間緊湊的狀況下,很難談到更深的層次。
 +
#**教案優點:
 +
#**#在活動中融入「資深學習者」與「資淺學習者」兩者不同的視角
 +
#**#讓參與者試著以「資淺學習者」的視角出發,理解學生的需求
 +
#**#把不同視角拆解成較為簡單的問題,讓參與者比較好開始進行
 +
#**#有輪流運用便利貼和發言,讓參與者可以寫(思考)和說(分享)
 +
#**教案缺點:
 +
#**改進方案:
 
#*鈴諭:
 
#*鈴諭:
 
#*士賢:<br/>從分組討論時間中,首先感覺到大多學生對於今天主題內容不熟悉,沒有辦法一下子融入主題,但經由QA的對話方式,有點概念性的知識跑出來。
 
#*士賢:<br/>從分組討論時間中,首先感覺到大多學生對於今天主題內容不熟悉,沒有辦法一下子融入主題,但經由QA的對話方式,有點概念性的知識跑出來。

2022年12月30日 (五) 14:57的修訂版本

課前規劃

2022.12.30 8:10~9:50 共 100 分鐘

  1. 講義牆 會前
  2. 選組 10 min
  3. 上課規則與 etherpad 使用說明 5 分鐘
  4. 台灣實驗教育的由來 10 min
  5. 實驗教育四大群落與自主學習 10 min
  6. 自主學習四大元素 35 min
  7. 分組討論 30 min
    • 資淺學習者參與學習治理的30個方法。
    • 群學中的共振。
      • 提到群學共振,你想到什麼?三個關鍵字(寫便利貼) 3min
      • 自己學習與找人一起學有什麼不同?(寫便利貼) 3min
      • 2~3人一組,分享「自己一個人學」與「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一起學習」的差異。10min
      • 根據剛剛的經驗,分享在討論模式中你體驗到的共振現象,好的共振是?壞的共振是?
    • 同村共養教育 / 行動學習可以怎麼做?
  8. 每組三分鐘「極簡述」 10 min
  9. 後續的參與機會 10 min ,課後 wiki 紀錄連結

課後討論

  1. 後設反思,如:為什麼要分組?為什麼要報告?
    • 恩濡:
      • 分組目的:分組可以提高個人參與在活動中的專注程度,並創造機會盡量讓每位參與者都發言。
      • 報告目的:可以看到不同組別的成果,相互學習
    • 鈴諭:
    • 士賢:
      • 分組:讓參與者互相腦力激盪,產生群學共振目的。
      • 報告:各組參與者從短時間討論中,歸納出此組參與者的想法,經由報告方式,讓其他組別成員也能得之資訊,也參與此組別的想法,達到群學目的。
  2. 將今日上午課程海報成果,數位化放在 conceptborad
  3. 如何改進 100~180 分鐘版
    • 恩濡:
      • 狀況:
        1. 很多晚到的學生,在不知道前面講什麼的前提下來這組
        2. 有些同學可能不太理解丁丁所講的「自主學習」的概念,對自主學習的想像還是很容易停留在「待在教室裡」、「老師掌握方向」
        3. 因為感覺大家對這個主題還處於懞懂階段,時間緊湊的狀況下,很難談到更深的層次。
      • 教案優點:
        1. 在活動中融入「資深學習者」與「資淺學習者」兩者不同的視角
        2. 讓參與者試著以「資淺學習者」的視角出發,理解學生的需求
        3. 把不同視角拆解成較為簡單的問題,讓參與者比較好開始進行
        4. 有輪流運用便利貼和發言,讓參與者可以寫(思考)和說(分享)
      • 教案缺點:
      • 改進方案:
    • 鈴諭:
    • 士賢:
      從分組討論時間中,首先感覺到大多學生對於今天主題內容不熟悉,沒有辦法一下子融入主題,但經由QA的對話方式,有點概念性的知識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