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自造者培力計畫/補助申請: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的
活動對象: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10次版本)
第 6 行: 第 6 行:
  
 
==目的==
 
==目的==
===一、建立並發展「能帶領學生自主學習」之教師培力系統===
+
===一、建立並發展教育工作者的」自主學習」及「能帶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教師培力系統===
===二、培養有「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即年滿25歲、對自我培力有興趣,期待成為自主學習帶領老師者。===
+
===二、建立新的「學習典範」取代原有的「教學典範」。實踐「教育自造者」精神,即每個人都有機會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
===三、建立新的「學習典範」取代原有的「教學典範」。實踐「教育自造者」精神,即每個人都有機會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
+
==活動對象:==
 +
#年滿22歲。
 +
#對自我培力有興趣,期待成為自主學習的帶領老師。
  
 
==計畫特色==
 
==計畫特色==
 
===一、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特色和意義===
 
===一、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特色和意義===
 
#學習典範轉移:從過去教學內容多以「專家和學者」制定的國家課綱決定學習內容和方式,轉移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多元適性學習內容。
 
#學習典範轉移:從過去教學內容多以「專家和學者」制定的國家課綱決定學習內容和方式,轉移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多元適性學習內容。
#是「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的主動與認真,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動用身邊的資源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
#「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動用身邊的資源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組課共學即使用「OST開放空間技術」,讓組課共學得以落實自主學習精神。組課共學三要素:
+
#組課共學:以學習者為中心,依成員自我需求組織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組合。組課共學三要素:
#*讓學員自己決定想要學什麼
+
#*讓學員自己決定想學什麼?
#*找到有共同學習需求的夥伴
+
#*找到有共同學習需求的夥伴。
#*找到學習的資源
+
#*找到學習的資源。
#本計畫架構立基於第一屆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計畫,是已被驗證成效卓著的培力模式。和政大不同的地方在於,政大需要花更多成本支撐工作團隊,教育自造者培力計畫不需要一個中心或行政團隊來支撐計畫的運作,而是把計畫中的工作分配給計畫成員去負擔,不僅可以成就成員自組織的能力,更可以用較少的成本獲得較高的獲益。
+
#去中心化的'''自組織'''架構:以組課為單位的自治,學員共同管理該組課的行政、財務等等。
#去中心化的自組織架構:以組課為單位的自治,學員共同管理該組課的行政、財務等等。
+
 
#老師和學生的不對稱性降低: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學生是資淺學習者,兩者間的不對稱性並不大
 
#老師和學生的不對稱性降低: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學生是資淺學習者,兩者間的不對稱性並不大
 
#計劃以協助社群成員共同成長為首要目的,不以營利為目的。計畫中的資源向全體成員開放,計畫的學習成果公開展示給社會大眾。不以計劃中課程的機密性和授權方式作為營利手段。
 
#計劃以協助社群成員共同成長為首要目的,不以營利為目的。計畫中的資源向全體成員開放,計畫的學習成果公開展示給社會大眾。不以計劃中課程的機密性和授權方式作為營利手段。
第 28 行: 第 29 行:
 
受培力成員完成了培訓計畫後,即是社群所認證的「成熟海星」,成為社群成員之一。隨著計劃一屆一屆的開辦,社群成員也會日漸增加,意味著將有更多人了解教育自造者的精神,受過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師培力和有能力帶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像海星一樣生生不息,社群可以提供資源和經驗支撐更多教育工作者進行新典範的學習模式,教育自造者計畫未來可以不受特定地區和時間限制,只要有成熟海星帶領,和遵循七大階段實施即可開始計畫。
 
受培力成員完成了培訓計畫後,即是社群所認證的「成熟海星」,成為社群成員之一。隨著計劃一屆一屆的開辦,社群成員也會日漸增加,意味著將有更多人了解教育自造者的精神,受過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師培力和有能力帶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像海星一樣生生不息,社群可以提供資源和經驗支撐更多教育工作者進行新典範的學習模式,教育自造者計畫未來可以不受特定地區和時間限制,只要有成熟海星帶領,和遵循七大階段實施即可開始計畫。
  
===三、教育自造者社群傳統===
 
參與計畫的成員都必須認同社群傳統,社群傳統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凝聚社群共識,讓計畫延續好幾年之後,仍能不偏離初衷。
 
#教育自造者的成長應列我們的首要目的。
 
#整個社群應維持學習資源與資訊的共享,讓社群成員平等取得。
 
#我們之中的領袖只是受委託的僕人。
 
#每一群別應是自治的,但影響到其他群別或整個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者為例外。
 
#每一個群別應儘量自給自足。
 
#每一個群別應儘量以工作圈模式維持分工的彈性,但服務中心可以僱用專門的工作人員。
 
#組課共學應該是各群別重要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應該是各群別重視的學習風格。
 
#任一群別不應認可或允許外界的機構使用「教育自造者培力」的名字,以免因為利益將我們推離首要目的。
 
#我們的公共關係政策是建基於吸引新人參與,而非為了自我宣傳
 
 
==工作執行項目與期程規劃==
 
==工作執行項目與期程規劃==
===一、教育自造者計畫七大階段===
+
===一、修業期間===
====1.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自我診斷。====
+
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合計二年。
#新成員自我診斷其需求和風格否適合加入海星培力,以降低新成員因誤解而浪費自己時間、金錢風險。需要了解的事項包括:
+
#*培力七階段
+
#*社群傳統
+
#*培力特點
+
#*學員須要負擔的時間與金錢
+
#*價值觀——公共性、共享性
+
#新成員和原有成員之間進行雙向討論,增進相互了解與默契。
+
====2.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
#讓社群成員認識彼此,了解彼此的學習需求,並共同建立該屆計劃的自治守則,會共同建立的細則如下:組課共學簡則與場域修練簡則
+
*共同必修課:共同決定彼此是否要組成共同必修課,鼓勵要有能提供「同屆成員大量互動」的討論課。
+
*共同選修課:其中「海星增殖計劃」一定要成課,即讓教育自造者社群生生不息,如同海星一樣可增殖下去。
+
*共同服務課:如「組課共學協作」,即社群中具有組課經驗的人給予新成員組課的指引和教導,不一定要成課,由成員共同決定是否需要組課。
+
*定期會議的日期與決議有效額數。
+
 
+
====3. 組課共學——兩人搭檔組課,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
#組課共學三要素:
+
#*讓學員自己決定想要學什麼
+
#*找到有共同學習需求的夥伴
+
#*找到學習的資源
+
#18小時為一學分。
+
#建議的組課模式為:36小時+36小時+18小時,總共90小時。
+
#每門組課有惟一ID,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
#每門組課至少三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須要兩位課主(組課發起人),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期的成員
+
====4.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
#與組課共學同步進行,認證合格的小時數下限待定
+
#場域含:
+
#*治理會議通過的各項教育社運倡議
+
#*「三法」或「籌備中」或「具實驗教育精神」的學校、機構或團體
+
#*「教學經驗三年以上之達人」
+
#*「其他學員之公開觀課議課」
+
#每八小時撰寫一份心得
+
====5. 組課典藏並完成學習履歷——課通天下,可信的能力表達。====
+
#對組課與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保存:硬體/軟體/資料三者分離,資料定期自動備份,定期異地備份
+
#對「學習大規模重新洗牌」進行當代適應
+
#與部分社大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
#讓學習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
#讓學習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
#自每梯次共識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
#*兩年內完成 5 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
+
#*發起組課(擔任課主)超過兩學分。
+
#*完成場域修練。
+
====6.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
#培養社群成員日後帶領或指導同學辦理「成果發表」的能力。
+
#反思並整理組課共學與場域修練的學習進益。
+
#維持社群培力的水準。
+
====7. 增殖計畫——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
#為實驗教育、社區大學、學前教育、教師進修的新典範發展提供人才。
+
  
 
===二、期程規劃===
 
===二、期程規劃===
 
+
#共識營/簡易面談:2020.08.15~2020.08.16
 +
#組課共學:2020.09.01~2022.08.31,學員彈性決定組課共學時間,合計90小時。
 +
#場域修練:2020.09.01~2022.08.31,學員自主協調,實作時間合計 144 小時。
 +
#成果發表/海星增殖:2022.08.31前<br/><br/>
 +
::'''教育自造者計畫七大階段'''<br/>
 +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自我診斷。
 +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
#'''組課共學'''—兩人搭檔組課,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
#'''組課典藏'''完成學習履歷—課通天下,可信的能力表達。
 +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
#'''海星增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預期效益==
 
==預期效益==
第 111 行: 第 63 行:
  
 
==經費編列說明==
 
==經費編列說明==
#經費總額:500,000元/年
+
經費總額:500,000元/年
  
申請國教署補助:100,000元/年
+
申請國教署補助:150,000元/年
  
自籌款:400,000元/年
+
自籌款:350,000元/年
  
 
[[File:教育自造者計畫預算表.png]]
 
[[File:教育自造者計畫預算表.png]]

2020年9月26日 (六) 14:54的最新修訂版本

依據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國民教育課程及教學事項要點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國民教育課程及教學事項要點

目的

一、建立並發展教育工作者的」自主學習」及「能帶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教師培力系統

二、建立新的「學習典範」取代原有的「教學典範」。實踐「教育自造者」精神,即每個人都有機會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

活動對象:

  1. 年滿22歲。
  2. 對自我培力有興趣,期待成為自主學習的帶領老師。

計畫特色

一、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特色和意義

  1. 學習典範轉移:從過去教學內容多以「專家和學者」制定的國家課綱決定學習內容和方式,轉移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多元適性學習內容。
  2. 「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動用身邊的資源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3. 組課共學:以學習者為中心,依成員自我需求組織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組合。組課共學三要素:
    • 讓學員自己決定想學什麼?
    • 找到有共同學習需求的夥伴。
    • 找到學習的資源。
  4. 去中心化的自組織架構:以組課為單位的自治,學員共同管理該組課的行政、財務等等。
  5. 老師和學生的不對稱性降低: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學生是資淺學習者,兩者間的不對稱性並不大
  6. 計劃以協助社群成員共同成長為首要目的,不以營利為目的。計畫中的資源向全體成員開放,計畫的學習成果公開展示給社會大眾。不以計劃中課程的機密性和授權方式作為營利手段。
  7. 平價的金錢負荷——公基金每人 NT3,000,於計畫開始時預先向社群成員收取,用作共識營及組課等支出。90小時的組課約 NT7,650 。
  8.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要組織小小的「學習公社」,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學習上的協作,例如協助彼此建立組課,共享學習資源,成為學習的夥伴;經濟上的協作,每門組課單獨成立一個記帳ID,參與該門組課的成員共同記帳和維護;生活上的協作,成員共同尊重和協調彼此的生活和社群之間的平衡。

二、社群的角色和意義

受培力成員完成了培訓計畫後,即是社群所認證的「成熟海星」,成為社群成員之一。隨著計劃一屆一屆的開辦,社群成員也會日漸增加,意味著將有更多人了解教育自造者的精神,受過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師培力和有能力帶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像海星一樣生生不息,社群可以提供資源和經驗支撐更多教育工作者進行新典範的學習模式,教育自造者計畫未來可以不受特定地區和時間限制,只要有成熟海星帶領,和遵循七大階段實施即可開始計畫。

工作執行項目與期程規劃

一、修業期間

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合計二年。

二、期程規劃

  1. 共識營/簡易面談:2020.08.15~2020.08.16
  2. 組課共學:2020.09.01~2022.08.31,學員彈性決定組課共學時間,合計90小時。
  3. 場域修練:2020.09.01~2022.08.31,學員自主協調,實作時間合計 144 小時。
  4. 成果發表/海星增殖:2022.08.31前

教育自造者計畫七大階段
  1. 簡易面談—雙向選擇,自我診斷。
  2. 舉辦共識營—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
  3. 組課共學—兩人搭檔組課,讓學員「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4. 場域修練—透過教育實務浸潤,增進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5. 組課典藏完成學習履歷—課通天下,可信的能力表達。
  6. 成果發表—維持培力的水準。
  7. 海星增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讓社群培力能生生不息。

預期效益

一、培養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二、為實驗教育、學前教育、社區大學、體制教師進修提供自主培力的平台

隨著學前教育準公共化,各個縣市百花齊放的實驗學校、機構辦學、團體辦學等等,這些教育機構的師資缺額也隨著增加,而隨著全世界的教育改革浪潮席捲而來,除了課綱上的改革之外,也急需著眼教師培力的改革。只關注課綱改革的教育革新是遠遠不夠的,唯有將師資培力也納進改變之中,教育生態系才有機會從根本上翻轉。能夠將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教育理念帶入現場,進而改變教育結構的非第一線教師莫屬,因此在劃時代的108課綱出現之後,教育改革的下一步即是思考如何讓老師們也跟上改變的腳步,讓老師們準備好迎接時代的巨變,培養老師從過去的思維和教學方式中解放,進而擁有成為未來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成果檢核

  • 一、簡易面談的基本內容一份。
  • 二、共識營手冊一本。
  • 三、組課共學典藏每門一份,預計兩年內會有十五份以上。
  • 四、場域修煉的日誌每人
  • 五、成果發表計畫
  • 六、海星增殖計畫
  • 七、成效檢討報告

經費編列說明

經費總額:500,000元/年

申請國教署補助:150,000元/年

自籌款:350,000元/年

教育自造者計畫預算表.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