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左右之上: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什麼是左,什麼是右
四、財產概分為四種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3次版本)
第 13 行: 第 13 行:
 
</table>
 
</table>
 
===二、極左與極右會殊途同歸===
 
===二、極左與極右會殊途同歸===
 
+
待繪圖
 
==應然的角度==
 
==應然的角度==
 
===一、常用判準===
 
===一、常用判準===
 
#共識:眾人之事由相關之眾人一起想出怎麼相處是「應然」。
 
#共識:眾人之事由相關之眾人一起想出怎麼相處是「應然」。
#存在:持這種立場的人假定「不應然」的東西會消滅,天地中有一種存在,自然會消滅自作孽的存在。凡存在者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在者將更有道理。土話「人賤必有天收」。
+
#存在:持這種立場的人假定「不應然」的東西會消滅,天地中有一種存在,自然會消滅自作孽的存在。凡存在者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在者將更有道理。用一句土話來表達「人賤必有天收」。
 
#無知之幕:在不知道誰會是受益者與受害者的前提下制定規則或規劃。如分蛋糕時,劃分者後選。
 
#無知之幕:在不知道誰會是受益者與受害者的前提下制定規則或規劃。如分蛋糕時,劃分者後選。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2020年7月17日 (五) 07:58的最新修訂版本

什麼是左,什麼是右

一、不同角度下的左右定義

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平等 > 自由自由 > 平等
反對自由市場造成的貧富不均
要政府出頭濟貧
要求順其自然(自由市場的自然)
應把更多的社會財富交給集體應把更多的社會財富留給個人
更大的政府更小的政府
透過變法改變現狀希望維持現狀
認為市場會失靈認為政府會失靈

二、極左與極右會殊途同歸

待繪圖

應然的角度

一、常用判準

  1. 共識:眾人之事由相關之眾人一起想出怎麼相處是「應然」。
  2. 存在:持這種立場的人假定「不應然」的東西會消滅,天地中有一種存在,自然會消滅自作孽的存在。凡存在者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在者將更有道理。用一句土話來表達「人賤必有天收」。
  3. 無知之幕:在不知道誰會是受益者與受害者的前提下制定規則或規劃。如分蛋糕時,劃分者後選。
  4.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二、幾條天理

  1. 資產就是包袱,包袱就是資產。(得失相兼,福禍相倚)
  2. 凡存在的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的將更有道理。
  3. 眾人之事,權責相符則成,權責不符則敗。
  4. 老天爺給人兩份的才能,也不會給人兩倍的時間。
  5. 人的本性是拮抗的。

三、公有地的悲歌

又叫公地悲劇,假設一個牧羊人在公有牧場上放牧:牧羊人應該極大化他的牧場,並且儘可能的增加他的羊群。而每增加一頭羊,皆會帶來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 正面:牧羊人可以從增加的羊隻上獲得所有的利潤
  • 負面:牧場的承載力因為額外增加的羊隻有所耗損

然而,關鍵在於這兩者的代價並非平等:牧羊人獲得所有的利益,但是資源的虧損卻是轉嫁到所有牧羊人的身上。因此,就理性觀點考量,每一位牧羊人勢必會衡量如此的效用,進而增加一頭頭的羊隻。但是當所有的牧羊人皆做出如此的結論,並且無限制的放牧時,牧場負載力的耗損將是必然的後果。於是每一個個體依照理性反應所做出的決定將會相同,畢竟獲得的利益將永遠大於利益的耗損。而無限制的放牧所導致的損失便是外部性的一個例子。

由於這樣的個體行為是可預見的,並且將持續發生,因此Hardin稱之為「悲劇」:「持續進行,永無休止的悲劇」。從這個的假設出發,可以發現追求自我利益的行動並不會促進公共利益。

一些公有資源類似這個例子,如空氣、海洋、河流、魚群、國家公園、廣告甚至是停車收費器。此外,當地球資源成為所有人類的公地時,人口的成長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公地悲劇一文還指出針對公地問題舉出潛在的管理解決方式,如:私有化、污染者付費、管制與規範等。從他原始的牧場理論出發,哈丁認為應該將公有地加以分類與規範。他反對以良心作為管理公地的規範,他認為以良心作為規範反而有利於自私的個體侵害他人的權益。

公地悲劇符合「囚犯兩難」賽局。


四、財產概分為四種

一種財貨:

  1. 從消費方面的觀點上,具有「非競爭性」(或稱「非獨享性」、「共享性」、「非敵對性」)
    某甲消費了,不會減損某乙的消費。
  2. 從供給方面的觀點上,具有「非排他性」。
    由大自然提供或由大我對其成員平等提供,而非由個人或小群體提供,對大我的內部成員而言,誰也沒有排除其他人利用的正當性。

公共財的效用不可分割地影響整個公眾,而不管其中任何個人是否願意消費。

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完全的非競爭性,以及無法排他性的財貨。而大略具備這兩種特性的財貨,稱為「公共財」。例如空氣、國防、知識等。如果每一位消費者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我們稱這種公財為「純公共財」。

經濟學家認為公共財應該由政府提供或者有政府干預。

供給角度
可排他的 非排他的



競爭的 私有財產
食物、汽車、衣物
共有財產
漁業資源、水資源、煤炭
共享的 集團財產
衛星電視信號、圖書館、電影
公共財產
知識、國防、免費電視節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