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第一次上課/分組討論/統整: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未顯示3位用戶所作出之17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教育自造者培力]]
+
[[分類:海星培力/論述與實踐]]
 
==以我們這門課為對象,分析「丁丁、詹志禹」與其他同學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以我們這門課為對象,分析「丁丁、詹志禹」與其他同學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font color = #000080>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font>
 
*<font color = #000080>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font>
第 8 行: 第 8 行:
 
*##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方便早期的組織工作
 
*##方便早期的組織工作
 +
*##學習態度的不對稱性:不斷自我進修和學習自己不擅長的東西,能形成一種態度,帶動其他學習者。
 +
*##知識的不對稱性:資深學習者帶領資淺學習者
 +
*##壓力產生動力
 +
*##創造力、想法的不對稱性:欣賞
 
*<font color = #000080>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font>
 
*<font color = #000080>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font>
 
*#每次課重新洗牌【資深學習者】和【資淺學習者】
 
*#每次課重新洗牌【資深學習者】和【資淺學習者】
第 18 行: 第 22 行:
 
*##掌握課程流程
 
*##掌握課程流程
  
 
+
<font color = #000080>關於不對稱性的其他論述/討論</font>
*第二組:
+
#不對稱性指權力關係/只能選擇要或不要
*#學習典範受「師生比」影響。
+
#自願性放棄還算有不對稱性嗎?
*#善用師生間的不對稱性,創造好的結果。
+
#降低不確定性的方法:可提出反對意見,進行討論。
*#資深學習者表現出學習態度的典範,學生看到老師在不斷自我進修和學習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帶動。
+
#不對稱性是一定會出現的,不一定是有誰非要怎樣怎樣,而是在一個權力結構下,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資深學習者會帶領,但能欣賞資淺學習者的差異性和創造性。
+
#不對稱性沒有好或不好,要看怎麼運用,不是說具不對稱性就不好,沒有不對稱性就是好。  
*#師徒制中老師有壓力,學生也有壓力。
+
*#如何在課程中教授生命自覺、需求自造?
+
 
+
 
+
*第四組:
+
*#不對稱性指權力關係/只能選擇要或不要
+
*#自願性放棄還算有不對稱性嗎?
+
*#降低不確定性的方法:可提出反對意見,進行討論。
+
*#不對稱性是一定會出現的,不一定是有誰非要怎樣怎樣,而是在一個權力結構下,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
*#不對稱性沒有好或不好,要看怎麼運用,不是說具不對稱性就不好,沒有不對稱性就是好。  
+
  
  
第 40 行: 第 34 行:
 
*<font color = #000080>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font>
 
*<font color = #000080>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font>
 
*<font color = #000080>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font>
 
*<font color = #000080>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font>
<font color = #000080>對學習的重新定義,你有沒有更好的提議?</font>
+
<br><br><br>
<font color = #000080>對我們這種教育典範,用什麼名字最合適?</font>
+
<font color = #000080>體制教育的顯著不對稱性:</font>
<font color = #000080>想出讓本班同學更快彼此認識的提議?</font>
+
*台灣:
 +
*#師徒制(師徒範式)
 +
*#由學校/老師決定學習者的內容
 +
*大陸
 +
*#師徒制(師徒範式)
 +
*#由學校/老師決定學習者的內容
 +
*#升學渠道和標準單一(在變化中)
 +
*#民族主義盛行
 +
*#家長與學校的不對稱性
 +
<font color = #000080>體制教育的隱微不對稱性:</font>
 +
*台灣:
 +
*#投票表決(看起來很民主,少數服從多數)
 +
*#ZF介入教育已經比較少了
 +
*大陸
 +
*#學習内容的單一價值取向
 +
*#教育資源競爭激烈帶來的自我閹割式學習(犧牲多元智能的優勢發展)
 +
*#民族主義盛行
 +
<br>
 +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80'>
 +
<tr bgcolor=#ffff66>
 +
        <th width='100'>有哪些不對稱性?</th>
 +
        <th width='145'>它們的功能是?</th>
 +
<th width='145'>怎麼重新安排?</th>
 +
<th width='145'>須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th>
 +
</tr>
 +
<tr>
 +
        <th>師徒制(師徒範式)</th>
 +
<td>
 +
#可走量
 +
#滿足生存的效率
 +
</td>
 +
<td>降低師生比(C,1:22/T,1.8:28);中國有地域區別;台灣也有城鄉差距;可以納入科任老師為學生的共同導師群</td>
 +
<td>
 +
理想:1:5到1:7;<br>
 +
最低限度:
 +
        </td>
 +
</tr>
 +
<tr>
 +
        <th>ZF介入教育</th>
 +
<td>大陸人口多,需要一定程度依賴這個介入</td>
 +
<td>國家統一教材壟斷了教育資源分配的;學校可以自主選擇教材</td>
 +
<td>一定程度的經費</td>
 +
</tr>
 +
<tr>
 +
        <th>由學校/老師決定學習者的內容</th>
 +
<td>便利、效率</td>
 +
<td>慢慢鼓勵學生,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td>
 +
<td>必要的基礎項目</td>
 +
</tr>
 +
<tr>
 +
        <th>家長與學校的不對稱性(在大陸的重點學校特別顯著)</th>
 +
<td>社會資本高的家長會為了小孩的分數去影響學校老師(由於大陸體制分數的計算方式,導致校內成績對升學影響很大)</td>
 +
<td>
 +
#深圳學習資源集中在頭部,反對擴招,因為一多招生就沒有競爭力了。很難想到有甚麼調整的方式,北京跟上海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如果不改變權力結構跟分配結構的話,是很難改善的。
 +
#設定在校成績計算系統的公平量尺
 +
#扭轉競爭跟合作之間的心態偏重
 +
</td>
 +
<td> </td>
 +
</tr>
 +
 
 +
</table>
 +
 
 +
 
 +
 
 +
 
 +
#<font color = #000080>對學習的重新定義,你有沒有更好的提議?</font>
 +
:::學習=增量×有用×學習主體性(個體我+團體我)<br>
 +
:::教育是學習中的一個子集合:學習中能夠「由一個人或一群人幫助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學習」的活動。<br>
 +
:::所以「『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助人活動』」<br>
 +
 
 +
#<font color = #000080>對我們這種教育典範,用什麼名字最合適?</font>
 +
#<font color = #000080>想出讓本班同學更快彼此認識的提議?</font>
 +
##知道彼此基本背景,比較抓的到跟對方有交集的話題。
 +
##討論內容事先公布
 +
 
 +
==其他討論==
 +
 
 +
#如何在課程中教授生命自覺、需求自造?

2020年4月13日 (一) 12:43的最新修訂版本

以我們這門課為對象,分析「丁丁、詹志禹」與其他同學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 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
    1. 建立一個方案:
      1. 對此方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 對此方案有一定程度的掌控
      3. 決定:分組、議題方向、流程、目標
      4. 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5. 方便早期的組織工作
      6. 學習態度的不對稱性:不斷自我進修和學習自己不擅長的東西,能形成一種態度,帶動其他學習者。
      7. 知識的不對稱性:資深學習者帶領資淺學習者
      8. 壓力產生動力
      9. 創造力、想法的不對稱性:欣賞
  • 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
    1. 每次課重新洗牌【資深學習者】和【資淺學習者】
  • 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
    1. 課程條件
      1. 開頭、打破僵局
      2. “引言人”和“主持人”
    2. 能力
      1. 操作工具與互動設備的基本技能
      2. 掌握課程流程

關於不對稱性的其他論述/討論

  1. 不對稱性指權力關係/只能選擇要或不要
  2. 自願性放棄還算有不對稱性嗎?
  3. 降低不確定性的方法:可提出反對意見,進行討論。
  4. 不對稱性是一定會出現的,不一定是有誰非要怎樣怎樣,而是在一個權力結構下,必然會出現的結果。
  5. 不對稱性沒有好或不好,要看怎麼運用,不是說具不對稱性就不好,沒有不對稱性就是好。


以兩岸體制教育為對象,分析顯著與隱微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 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
  • 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
  • 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




體制教育的顯著不對稱性:

  • 台灣:
    1. 師徒制(師徒範式)
    2. 由學校/老師決定學習者的內容
  • 大陸
    1. 師徒制(師徒範式)
    2. 由學校/老師決定學習者的內容
    3. 升學渠道和標準單一(在變化中)
    4. 民族主義盛行
    5. 家長與學校的不對稱性

體制教育的隱微不對稱性:

  • 台灣:
    1. 投票表決(看起來很民主,少數服從多數)
    2. ZF介入教育已經比較少了
  • 大陸
    1. 學習内容的單一價值取向
    2. 教育資源競爭激烈帶來的自我閹割式學習(犧牲多元智能的優勢發展)
    3. 民族主義盛行


有哪些不對稱性? 它們的功能是? 怎麼重新安排? 須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
師徒制(師徒範式)
  1. 可走量
  2. 滿足生存的效率
降低師生比(C,1:22/T,1.8:28);中國有地域區別;台灣也有城鄉差距;可以納入科任老師為學生的共同導師群

理想:1:5到1:7;
最低限度:

ZF介入教育 大陸人口多,需要一定程度依賴這個介入 國家統一教材壟斷了教育資源分配的;學校可以自主選擇教材 一定程度的經費
由學校/老師決定學習者的內容 便利、效率 慢慢鼓勵學生,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必要的基礎項目
家長與學校的不對稱性(在大陸的重點學校特別顯著) 社會資本高的家長會為了小孩的分數去影響學校老師(由於大陸體制分數的計算方式,導致校內成績對升學影響很大)
  1. 深圳學習資源集中在頭部,反對擴招,因為一多招生就沒有競爭力了。很難想到有甚麼調整的方式,北京跟上海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如果不改變權力結構跟分配結構的話,是很難改善的。
  2. 設定在校成績計算系統的公平量尺
  3. 扭轉競爭跟合作之間的心態偏重



  1. 對學習的重新定義,你有沒有更好的提議?
學習=增量×有用×學習主體性(個體我+團體我)
教育是學習中的一個子集合:學習中能夠「由一個人或一群人幫助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學習」的活動。
所以「『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助人活動』」
  1. 對我們這種教育典範,用什麼名字最合適?
  2. 想出讓本班同學更快彼此認識的提議?
    1. 知道彼此基本背景,比較抓的到跟對方有交集的話題。
    2. 討論內容事先公布

其他討論

  1. 如何在課程中教授生命自覺、需求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