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請課審大會妥適處理我國課綱中Maker一詞之使用與翻譯: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中國大陸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 |
|||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10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 | [[分類: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 | + | [[分類: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__NOTOC__ |
==問題源起== | ==問題源起== | ||
我國在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大會(以下簡稱大會) 107 年度第 30 次會議時,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國教院)提議:對「Maker」一詞使用「創客」做為我國課綱中的翻譯與代稱。 | 我國在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大會(以下簡稱大會) 107 年度第 30 次會議時,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國教院)提議:對「Maker」一詞使用「創客」做為我國課綱中的翻譯與代稱。 | ||
− | 關於此事我們和許多 | + | 關於此事我們和許多 Maker 社群友人,期期以為不妥,特致函大會,建議大會再酌予考慮。 |
==Maker一詞的起源與涵意== | ==Maker一詞的起源與涵意== | ||
「Maker」一詞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5 年,歐萊禮出版創辦人之一 Dale Dougherty 在美國成立了 Maker Media 發行《MAKE》雜誌,提供給愛好自己動手做的族群一個發表平台與交流管道,隔年 Dougherty 於舊金山舉辦了第一屆的 Maker Faire(自造者嘉年華),更提供「Maker」一個實體的交流活動,並讓參觀者也能親自體會到實作的樂趣,進而引發興趣並投入「Maker」的行列。這股風潮漸漸成為眾所週知的「自造者運動 ( The Maker Movement )」。 | 「Maker」一詞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5 年,歐萊禮出版創辦人之一 Dale Dougherty 在美國成立了 Maker Media 發行《MAKE》雜誌,提供給愛好自己動手做的族群一個發表平台與交流管道,隔年 Dougherty 於舊金山舉辦了第一屆的 Maker Faire(自造者嘉年華),更提供「Maker」一個實體的交流活動,並讓參觀者也能親自體會到實作的樂趣,進而引發興趣並投入「Maker」的行列。這股風潮漸漸成為眾所週知的「自造者運動 ( The Maker Movement )」。 | ||
第 16 行: | 第 16 行: | ||
#金工 | #金工 | ||
#電工 | #電工 | ||
− | # | + | #烹飪、裁縫、繪畫…等古典手做領域 |
依 Dougherty 觀察,認為 Maker 主要分為三種: | 依 Dougherty 觀察,認為 Maker 主要分為三種: | ||
第 22 行: | 第 22 行: | ||
#Maker to Maker(進入社群):和其他自造者分享、串連與合作; | #Maker to Maker(進入社群):和其他自造者分享、串連與合作; | ||
#Maker to Market(進入市場):透過群眾募資或一些商業模式發展服務及產品,開始創業。 | #Maker to Market(進入市場):透過群眾募資或一些商業模式發展服務及產品,開始創業。 | ||
− | 所以 Maker 不是不能有「創業」的成分,但僅能代表 Maker to Market 那一部分的 Maker ,不能代表全部 Maker ,尤其不能代表熱愛動手做以及樂於在社群中與人分享的大部分 Maker | + | 所以 Maker 不是不能有「創業」的成分,但僅能代表 Maker to Market 那一部分的 Maker ,不能代表全部 Maker ,尤其不能代表熱愛動手做以及樂於在社群中與人分享的大部分 Maker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不一定要走上創業那條路。 |
− | + | 特別是在教育領域中,我們提倡動手做,主要是想要喚起同學們動手做的天賦與興趣,鼓勵分享與相互學習的社群文化。鼓動同學為創業而動手做,絕不是我們的初衷,更容易「異化」同學的學習。 | |
==台灣對 Maker 的使用與翻譯== | ==台灣對 Maker 的使用與翻譯== | ||
第 33 行: | 第 33 行: | ||
==中國大陸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 | ==中國大陸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 | ||
《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在大陸便翻成《創客:新工業革命》。這個高度連結到「創業」的翻譯,充分反映出中國大陸特殊的社會風貌:在中國,做一件事你只要告訴共產黨你不是「為了賺錢」,那大約就無法得到共產黨的放心而鬆手,你如果再進一步闡述你的倡議背後有什麼崇高的理想,並符應普世價值,那共產黨大概就會讓你做不成了。 | 《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在大陸便翻成《創客:新工業革命》。這個高度連結到「創業」的翻譯,充分反映出中國大陸特殊的社會風貌:在中國,做一件事你只要告訴共產黨你不是「為了賺錢」,那大約就無法得到共產黨的放心而鬆手,你如果再進一步闡述你的倡議背後有什麼崇高的理想,並符應普世價值,那共產黨大概就會讓你做不成了。 | ||
+ | |||
+ | 所以儘管大陸的社群友人也了解: Maker 運動的重點是熱愛動手做與社群中的分享精神,創業只是部分 Maker 的附帶行為,但將 Maker 翻成「創客」仍是最安全而有利的策略。 | ||
+ | |||
+ | 果然,中國總理李克強便順勢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在 2015 年 1 月公開參訪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再提出「眾創空間」的口號。 2015 年 3 月李克強並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支持發展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其中的「創客」已經被完全是指「創業者」,取代掉 Maker 的原意。而在這份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版中,創客的譯文已不是 Maker ,而是譯為 creator 。 | ||
+ | |||
+ | 唉!橘逾淮,必為枳。雖然 Maker 的原意先被「窄化」為創客,再被「異化」為創業者,但共產黨才不管這個呢! | ||
+ | |||
+ | ==晚近台灣受大陸「創客」翻譯的影響== | ||
+ | 近幾年由於兩條線的影響,大陸對 Maker 的翻譯「創客」漸漸影響到台灣: | ||
+ | |||
+ | 第一是《MAKE》雜誌的國際中文版,雖然在文章中多數仍使用 Maker 原文,但在對公眾的活動宣傳時,開始使用「創客」這個詞,包括他們贊助的 Maker Faire 活動。 | ||
+ | |||
+ | 第二是台灣一些「教養書出版社」,開始大量靠攏「創客」這個翻譯,因為這樣可以刺激家長們的焦慮,讓他們覺得自己家的小孩如沒跟上 Maker 運動的潮流,就會在創意和創業力上輸在起跑點上,因此多多消費圖書、雜誌及其週邊產品。 | ||
+ | |||
+ | 當然我們得尊重人民的言論自由,所以也不能要求大家不得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但國家課綱則不同,它代表政府在公共教育中的價值觀與立場,就不該將 Maker 硬性指定翻譯為「創客」。 | ||
+ | |||
+ | ==對課審大會的建議== | ||
+ | 對於課綱中 Maker 一詞,建請考慮使用的優先順序如下: | ||
+ | #Maker | ||
+ | #自造者 | ||
+ | #自造者/創客 | ||
+ | #完全拿掉不使用 | ||
+ | #萬請不要強迫領綱小組硬性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 | ||
+ | 理由有三: | ||
+ | #台灣在課綱中提示 Maker 與 Maker 運動,應著眼於喚醒同學們動手做的天賦與體會社群中的分享精神,而非創業。此處也不是中國,不必接受對 Maker 一詞的窄化與異化。 | ||
+ | #政府是辦公共教育的,提倡公共性是其天職。政府不是「賣教養書的」,不必刺激家長為其子女增加創業力而成為 Maker 。 | ||
+ |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實施步步惟艱,台灣的各個社群是其有用的助力。社群中有很多「基本教義派」,不必為了 Maker 的不當翻譯來惹翻他們,逼他們來跟新課綱的施行為難。 | ||
+ | |||
+ | <p align=right>振鐸學會理事長丁志仁敬致</p> | ||
+ | <p align=right>請國清和旭政考慮要不要一起聯名</p> |
2018年7月27日 (五) 17:42的最新修訂版本
問題源起
我國在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大會(以下簡稱大會) 107 年度第 30 次會議時,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國教院)提議:對「Maker」一詞使用「創客」做為我國課綱中的翻譯與代稱。
關於此事我們和許多 Maker 社群友人,期期以為不妥,特致函大會,建議大會再酌予考慮。
Maker一詞的起源與涵意
「Maker」一詞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5 年,歐萊禮出版創辦人之一 Dale Dougherty 在美國成立了 Maker Media 發行《MAKE》雜誌,提供給愛好自己動手做的族群一個發表平台與交流管道,隔年 Dougherty 於舊金山舉辦了第一屆的 Maker Faire(自造者嘉年華),更提供「Maker」一個實體的交流活動,並讓參觀者也能親自體會到實作的樂趣,進而引發興趣並投入「Maker」的行列。這股風潮漸漸成為眾所週知的「自造者運動 ( The Maker Movement )」。
Maker 的核心特點有三:
- 熱愛動手做;
- 分享工具、做法與設計予他人;
- 透過分享技能與相互學習,進而精進自己的作品。
而其動手做的範疇涵蓋:
- 數位製造
- 木工
- 金工
- 電工
- 烹飪、裁縫、繪畫…等古典手做領域
依 Dougherty 觀察,認為 Maker 主要分為三種:
- Zero to Maker(入門自造者):純粹為了興趣和享受製作過程;
- Maker to Maker(進入社群):和其他自造者分享、串連與合作;
- Maker to Market(進入市場):透過群眾募資或一些商業模式發展服務及產品,開始創業。
所以 Maker 不是不能有「創業」的成分,但僅能代表 Maker to Market 那一部分的 Maker ,不能代表全部 Maker ,尤其不能代表熱愛動手做以及樂於在社群中與人分享的大部分 Maker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不一定要走上創業那條路。
特別是在教育領域中,我們提倡動手做,主要是想要喚起同學們動手做的天賦與興趣,鼓勵分享與相互學習的社群文化。鼓動同學為創業而動手做,絕不是我們的初衷,更容易「異化」同學的學習。
台灣對 Maker 的使用與翻譯
早期,台灣最常使用英文原文 Maker 或將其翻譯成「自造者」。
四個指標性的翻譯有林育修將其 2014 年製作的紀錄片《Maker》中譯為《自造世代》, 2013 年《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中譯為《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2015 年《物聯網革命:共享經濟與零邊際成本社會的崛起》書中 Maker 也譯為自造者,中文維基百科簡繁互轉機制,台灣正體 Maker 一律翻為「自造者」,大陸簡體一律翻為「創客」。
中國大陸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
《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在大陸便翻成《創客:新工業革命》。這個高度連結到「創業」的翻譯,充分反映出中國大陸特殊的社會風貌:在中國,做一件事你只要告訴共產黨你不是「為了賺錢」,那大約就無法得到共產黨的放心而鬆手,你如果再進一步闡述你的倡議背後有什麼崇高的理想,並符應普世價值,那共產黨大概就會讓你做不成了。
所以儘管大陸的社群友人也了解: Maker 運動的重點是熱愛動手做與社群中的分享精神,創業只是部分 Maker 的附帶行為,但將 Maker 翻成「創客」仍是最安全而有利的策略。
果然,中國總理李克強便順勢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在 2015 年 1 月公開參訪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再提出「眾創空間」的口號。 2015 年 3 月李克強並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支持發展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其中的「創客」已經被完全是指「創業者」,取代掉 Maker 的原意。而在這份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版中,創客的譯文已不是 Maker ,而是譯為 creator 。
唉!橘逾淮,必為枳。雖然 Maker 的原意先被「窄化」為創客,再被「異化」為創業者,但共產黨才不管這個呢!
晚近台灣受大陸「創客」翻譯的影響
近幾年由於兩條線的影響,大陸對 Maker 的翻譯「創客」漸漸影響到台灣:
第一是《MAKE》雜誌的國際中文版,雖然在文章中多數仍使用 Maker 原文,但在對公眾的活動宣傳時,開始使用「創客」這個詞,包括他們贊助的 Maker Faire 活動。
第二是台灣一些「教養書出版社」,開始大量靠攏「創客」這個翻譯,因為這樣可以刺激家長們的焦慮,讓他們覺得自己家的小孩如沒跟上 Maker 運動的潮流,就會在創意和創業力上輸在起跑點上,因此多多消費圖書、雜誌及其週邊產品。
當然我們得尊重人民的言論自由,所以也不能要求大家不得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但國家課綱則不同,它代表政府在公共教育中的價值觀與立場,就不該將 Maker 硬性指定翻譯為「創客」。
對課審大會的建議
對於課綱中 Maker 一詞,建請考慮使用的優先順序如下:
- Maker
- 自造者
- 自造者/創客
- 完全拿掉不使用
- 萬請不要強迫領綱小組硬性將 Maker 翻譯為「創客」
理由有三:
- 台灣在課綱中提示 Maker 與 Maker 運動,應著眼於喚醒同學們動手做的天賦與體會社群中的分享精神,而非創業。此處也不是中國,不必接受對 Maker 一詞的窄化與異化。
- 政府是辦公共教育的,提倡公共性是其天職。政府不是「賣教養書的」,不必刺激家長為其子女增加創業力而成為 Maker 。
-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實施步步惟艱,台灣的各個社群是其有用的助力。社群中有很多「基本教義派」,不必為了 Maker 的不當翻譯來惹翻他們,逼他們來跟新課綱的施行為難。
振鐸學會理事長丁志仁敬致
請國清和旭政考慮要不要一起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