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教育社群/偏鄉教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第一組) |
(→第一組) |
||
第 94 行: | 第 94 行: | ||
#*線上教學能否輔助教學人力的不足 | #*線上教學能否輔助教學人力的不足 | ||
+ | <mwdetails><summary>詳細討論紀錄:</summary> | ||
謝國清:越來越多學生在家自學顯然教育體制有狀況。剛的案例彰化大城鄉連續四年廢校三所學校,集中在南方跟北方緊鄰濁水溪,透過混齡教學或委託私人(實驗教育團體)改善不要馬上廢校的狀況,但從這個案例來看可能是財政部分不會處理這麼細的問題。 | 謝國清:越來越多學生在家自學顯然教育體制有狀況。剛的案例彰化大城鄉連續四年廢校三所學校,集中在南方跟北方緊鄰濁水溪,透過混齡教學或委託私人(實驗教育團體)改善不要馬上廢校的狀況,但從這個案例來看可能是財政部分不會處理這麼細的問題。 | ||
典義有提到高雄草衙 | 典義有提到高雄草衙 | ||
第 123 行: | 第 124 行: | ||
Caren:改變政治現況很難,力量太微博。跟社區連結越低就會越往都市集中,到城市好像才是現實考量。 | Caren:改變政治現況很難,力量太微博。跟社區連結越低就會越往都市集中,到城市好像才是現實考量。 | ||
+ | </mwdetails> | ||
===第二組=== | ===第二組=== |
2024年1月19日 (五) 15:40的最新修訂版本
引言:丁志仁
近未來:2030 年附近的人類社會,距今 6~10 年。與中未來與遠未的區別:可以預測,可以準備。
無線通信
B5G 是指 Beyond 5G 的意思,這是介於 5G 與 6G 之間的的中介無線通信協定,也是台灣目前發展低軌衛星所採用的通信協定。
B5G / 6G 通信,都是以低軌衛星為骨幹的通信。另一個特性就是極低延遲,即百萬分之一秒的延遲,目標是支援智慧工廠、自駕車、機器人、混合實境等新應用。
台灣發展低軌衛星,除了是為了因應「國土防衛」時,海纜被切斷,通訊系統遭破壞,還能夠維持重要通信、指揮、調度等用途之外,也是國土發展,地方創生的重要基礎。
行動通訊標準發展列表
代 | 傳輸質量與運用 | 提升倍率 | 年份 |
---|---|---|---|
1G | 2kbps,類比訊號,行動電話系統突破「定點」的限制 | -- | 1980 |
2G | 64kbps,數位訊號,語音傳輸、簡訊時代 | 30倍 | 1990 |
3G | 384kbps,瀏覽網站與串流音樂 | 6倍 | 2000 |
4G | 100Mbps(10,240kbps),應用程式(App)盛行,帶動智慧型手機普及 | 27倍 | 2010 |
5G | 10Gbps(1,048,576kbps),物聯網,零時差互動 | 100倍 | 2021 |
6G | 1Tbps,極致低延遲:支援智慧工廠、自駕車、機器人、混合實境等新應用; 全球覆蓋:衛星和衛星間直接通訊,不同衛星系統間相互切換、漫遊。 | 100倍 | 2030 |
B5G / 6G 對非都會區生活機能的影響
- 資訊流:不再有山谷、海面沒有訊號的問題。
- 物流:每週以自駕車固定路線補給,配合無人機,可以大幅降低非都會地區物流不便的問題。
- 醫療:遠距醫療可以大幅縮小城鄉醫療資源的落差。
- 教育:還要看政府的態度。
當非都會區生活機能不便的狀況舒解,其生態優勢與景觀優勢就會開始抬頭。
台灣社會價值錯置
有價值:
- 鈔票:有市場上的商品價值。
- 選票:有政治上的選舉價值。
國土網絡價值:上世紀中葉,以「教育為精神國防」之名,把國中小鋪到國土的每個角落。留給今天的重大遺產。
- 拆了,以後沒有總統有能耐再建一個這樣子的網絡。
- 它是許多公共服務展開的節點。
- 往後「學校」應和「在地」結合,進入「開門辦教育」的階段。一步一步走向「同村共養教育」。
- 跨校構成網絡。
引言:謝國清
我要因為少子化而裁校 今天的新聞基隆市市立高中從下學年開始,每班30人(目前是一班35人),去年年中,台北市宣布市立高中每班為34人, 高中班級人數減少其實是反應了少子化的現象,一來避免招不到學生,基隆有4所高中,幾年前就有要不要收的聲音。 少子化也會引起要不要裁併校的問題。 全國2千6百多所小學�超過500所學生人數少於50人�約佔全體學校數20% 如果按教育部的準則,很多學校已經要合併或停辦,去年教育部就準則改為考慮合併或停辦, 「規模較小的學校」? 廢校之後的影響 忽視學生的學習權:轉學、路途遠、適應
加強學生與社區的疏離感←→小學範圍大約是一個社區。早年口號: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 社區文化逐漸消失 返鄉青年不再返鄉 滅村
教育部準則提醒 第7條第1項、第8條:採取混齡教學方式,或將學校委託私人辦理 哪些狀況不能停辦:到臨近同級學校交通有重大顧慮 要不要停辦的權限在縣市政府(不在教育部) 但提醒但提醒沒有用 例子:彰化大城鄉,4年內廢3校 校長覺得交通沒有問題,這條路很直,學生本來就是家長接送 但實際問家長後發現: 接送由年邁的祖父母負責 冬天東北季風強勁,騎摩托車危險 如果學生年級不同,需要多次接送 縣市政府廢校考慮都是財政問題,不會考慮教育部的準則。 如果準則不能解決廢校的問題,不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解決地方政府輕易廢校的問題。
引言:游士賢
偏鄉人力需求與家庭功能 2018專法上路,形同虛設,偏鄉師資、教師行政量、待遇問題至今尚未解決 預計2024年 3、4月檢討 去年國教署有做偏鄉教育會議 國教署方案: 三年200萬
代理教師全年聘期 共聘教師制度 小校結盟 如一個學校英文老師實體上課,另五個學校現場有帶班老師,減低備課壓力
搜集:教育經費、混齡教學的現況
偏鄉教育人力圖像
穩定受聘
好老師敘獎 宿舍、交通費…等勞動條件 生活機能的具體定義
實例 代課多年考上正式教師,反而不能留在原校服務(因為小校自己沒有開缺,是由花蓮縣統一處理,即使已經在同一個學校服務七年也是由縣的部分來處理) 混齡:依學習程度混齡(非年級) 中高年級混齡:利用數位工具,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任務
教育工作者的新圖像 本身是個好的學習者 與社會交流 與同行交流 陪伴、嚮導、教練 提高學習者高度
社工:社會資源申請 家參: 跨班:共備、資源共享、跨校網絡
學校變成社會資源窗口
分組討論紀錄
第一組
謝國清(屏東縣在家自學審議委員)、亭臻、Caren(實驗教育工作者第六屆夥伴)、許加豐、蕭典義(Only實驗教育:個人自學輔導、自學生中輟生轉自學、做自己愛自己結合生涯發展結合地方創生等發展、有心理輔導解決現在高自殘高自殺率的問題)
重點整理:
- 都會區該廢就廢
- 偏鄉要看當地政府態度
- 不廢校難度高,取得平衡點:社區空間再利用,成為學習據點
- 以轉型取代廢校
- 解方建議:商店作為其中一個社區據點,結合不同領域的實驗教育,也成為一種教育資源聚集地。
- 補貼教師加給無法根除招聘問題
- 線上教學能否輔助教學人力的不足
詳細討論紀錄:
謝國清:越來越多學生在家自學顯然教育體制有狀況。剛的案例彰化大城鄉連續四年廢校三所學校,集中在南方跟北方緊鄰濁水溪,透過混齡教學或委託私人(實驗教育團體)改善不要馬上廢校的狀況,但從這個案例來看可能是財政部分不會處理這麼細的問題。
典義有提到高雄草衙
蕭典義:高雄草衙國中在前鎮漁港旁邊面臨欸笑問題但目前不動。估計在都會區該廢的都會廢,偏鄉要看當地政府態度,主要是因為經營績效,就是選票,跟政治有關。關心這個問題的團體很少,如何不廢校難度高,因此提出了社區小型空間再利用、結合社區資源,如果可以取得平衡點,民間團體提供創新成本低廉又可以解決社區廢校問題。主張不廢校,公部門要照顧中下階層的人,創新型實驗教育怎麼做,裡面有很多可創造的經營模式。
謝國清:一旦一個村子廢校可能會有廢村、文化疏離的問題,如果有空間可以進到裡頭不論年齡可以進到新教育體系,可能會降低疑慮,政府要提供的資源包括空間和實質協助。要找出路,政治人物每四年換一次不會做長期抗爭。
Caren:好奇可以做到什麼進展?怎麼維持不要廢校?
謝國清:比較是轉型不是廢校。
Caren:如果廢校了,如果以後再有需求要在建立一個學校更不容易,原本的資源也會很浪費,場地會被怎麼處理,有更好的運用嗎?
謝國清:彰化大城是大片農田拿去中店(蓋太陽能版),裏面綠能利益非常大,犧牲孩子的受教權
Caren:就算學生再少也一定有人,有更好的方式不管是聯盟大家一起分擔區域的部分。偏鄉的經費比都市更多,如果回偏鄉孩子可以得到的資源發展更多。
謝國清:我們教育支出大家是有一至性的。以學校教職員人數是以班級數算,跟學生人數無關,相對人力成本被拉高。在小校裡頭行政事務(例如營養午餐一樣要吃)一樣多,大校可能久久辦一次,但小校可能輪得很快,增加行政負擔。
蕭典義:要打破現在學校邏輯不然背後活不了,背後是錢的問題。偏鄉如果有711或全家存在,以前二樓曾經考慮做過補習班,如果這種形態有可能一起討論。現在便利商店也要做社區睦鄰,如果這個機制可以變形做喀領域做實驗教育,可能是解方之一。
謝國清:但像大城鄉沒有711或全家,所以可能不一定是解決辦法。
蕭典義:不然就是地方創生和在地企業合作。
謝國清:金門為了鼓勵老師到金門小校,除了有加給之外金門政府還多給一萬但依然沒用,招聘老師的部分不知道怎麼解決。難道沒辦法在偏鄉大量使用線上教學嗎? 丁丁有提到縣市沒有前中央有錢,但每一次選舉政治人物開支票都在吃錢,再補貼地方教育經費幾乎不可能。
Caren:改變政治現況很難,力量太微博。跟社區連結越低就會越往都市集中,到城市好像才是現實考量。
第二組
陳玟瑾,柏璋(4T),佑維,林辰潔(繩結)、家敏、May、玟瑾、懷鳴
柏璋:近年都在偏鄉服務,生態廚師團隊有跟偏鄉學校的合作,還在討論要不要廢校已經是過去式了,留下來的通常都是找到自己的方向跟當地的定位,逐漸的穩定下來。
我是高中職業學校的老師,我看到的是孩子讀完書有沒有機會留在這裡,找到在這裡生存下來的意義與方法。我觀察的結果很多孩子不是無法學習,而是其他生活上的原因。
需要看的是教育跟當地的連結,否則很多討論都是假議題。
辰潔:教學與行政配合(公辦民營),宜蘭,人文國中小可實踐部分的開門辦教育(家長端)
家敏:
懷鳴:如果B5G要6年才滿足,現在那可以做什麼?或做什麼準備,以加速B5G在偏鄉的佈建? 台灣低軌衛星產業生態鏈 中共最近的論文發表,建議中共盡快發射低軌衛星到空中卡位 海底電纜被切斷網路不受影響,台灣需要有120顆低軌衛星 政府目前丟了100億在做 需要想辦法跟國外合作
佑維:老家在東勢,地震後重建的學校,算是偏鄉的學校。看到學校裡有原住民小朋友跟漢人小朋友融合的問題,另外,學生有很多不是住在那裡的居民,而是特別送來這裡念書的。所以下課就被接走了。所以剛剛講到跟社區的連結這一塊,我特別有感覺。其實有實滅村,但其實是收的是外地送來的,想要接受好教育的學生。
高社經家庭,特地送到偏鄉的實驗教育學校,但都不是當地的居住的人。
地方政府現階段可以做的是 測試遠距醫療的實驗性措施 前膽基礎建設頻寬增加,可支援學生做任務驅動式課程設計(中央發展基金:中央出錢、地方趨動) 以日本做地方創生為例,前3年不設 KPI ,鼓勵各種小團隊到地方蹲點。 台灣地方創生不成功的原因:科層、官僚蠻嚴重的
柏璋分享地方創生的成果 柏璋曾拒絕大溪的國3生考證照,但後來回到雲林,就看到有學校這麼做。 雲林有很多做了很多很棒的事,最多做的是高齡化的部分, 社造要看執行原來的用意、跟執行的地點發生了什麼。 要看這個村莊有沒有繼續留下來的必要,如果沒有必要的話為什麼要投入資源。 以谷坑咖啡為例,今年的口號,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咖啡產區。 地方創生有發展性,但要合縱連橫,
地方創生的維度:低頭看地方,抬頭看台灣 如:新農業。
玟瑾:任職的國小有面臨廢校,後來轉型為實驗學校,面臨來就讀的學生都是從外地轉來的,都跟當地沒有聯結,覺得從突兀的存在這個地方,我自己也不是當地的人,也是因為要自己也覺得很矛盾。
鈴諭:鄉下學校,為了刷存在感一直塞特色課程。基本能力,因為看走馬燈而沒有增加學生的基本能力。 老師自己明年就不教,不開正式缺,長期代課,只當收入不錯的營生。正式老師想等退休。 特教生比例偏高,但教師沒有特教知能。 教師本身都是從外地來工作的,很少有居住在當地的居民。
大量老師是從外地通勤一小時去上課,為什麼?工作不錯,學生人數少,決定上課內容。
建立更多的關係人口,結合科技。 更多有能力的家長願意把小孩送到偏鄕村學習,就可以跟鄉村的學生有互動。 透過教育建立的關係相對單純
揉合都會教育與鄉間教育 ,移動與交流成本大幅下降,
第三組
趙五、Lili、吳文娟、mimi、黃思宇、游士賢
醬子:老師的狀態,學校不開缺。
私人承接要法人。
文山區學校,變成大學區學校轉型成實驗小學。
少子化不管是不是偏鄉,有代理老師師資就不穩定。
偏校如何穩定師資問題,帶班老師一年換一個,國文老師教數學。
偏鄉孩子學習動力低,校長用心辦學,轉型實驗教育,師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誠致、TFT、均一
TFT培訓老師二年時間,誠致教育基金會 KIST 用PBL來做,適合偏鄉孩子。
轉型實驗教育,必須給家長公聽會,讓家長有共識,需要校長配合。
合橫國小:海洋教育,辦的不錯。
宜蘭三星國中張煇志校長,不確定有沒有定義偏鄉小校,平日做體制內學校要做的事情,六日非教育部課程 (EX:木工課)。(https://tw.news.yahoo.com/宜蘭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助中輟生-003000611.html)
不該用同標準 KPI 去看待偏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