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國是論壇教育趴/青年彈性學習: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5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議題說明=====
+
=====簡要議題說明=====
#建立青年彈性學習網絡,以去中心化精神
+
#已去中心化精神,建立一個能協助當代青年學習的網絡。目的在於:
背景說明:
+
##回應近未來挑戰
{{: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
##回應學用落差所產生,在生涯與職涯上需要填補的學習需求
 +
##回應終身學習的趨勢
 +
#探討問題:
 +
##青年如何透過此網絡,累積回應當代議題的軟實力/硬技能
 +
##青年如何透過此平台,滾動挖掘出自己的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學習內容
 +
##青年如何透過參與平台,進入一個有效幫助自己成長的社會網絡(參與網絡的都是已在就業的社會人士)
 +
 
 +
==背景說明==
 +
{{: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
==討論紀錄==
 +
組內討論紀錄:[http://jendo.org:9001/p/YLN]

2023年11月7日 (二) 16:05的最新修訂版本

簡要議題說明
  1. 已去中心化精神,建立一個能協助當代青年學習的網絡。目的在於:
    1. 回應近未來挑戰
    2. 回應學用落差所產生,在生涯與職涯上需要填補的學習需求
    3. 回應終身學習的趨勢
  2. 探討問題:
    1. 青年如何透過此網絡,累積回應當代議題的軟實力/硬技能
    2. 青年如何透過此平台,滾動挖掘出自己的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學習內容
    3. 青年如何透過參與平台,進入一個有效幫助自己成長的社會網絡(參與網絡的都是已在就業的社會人士)

背景說明

兩個背景:教育經費與人口縮減潮

一、教育經費

現況:右圖是 2006~2023 年台灣「教育經費」,教育經費數量及增長斜率約為政府歲入的 ⅕ 。約每六年增加一千億。由於這個背景,所以教育部得以推動下列新的工作,而不會排擠既有經費:

  1. 12年國教
  2. 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3. 增加每班教師員額
  4. 節節升高的退撫支出(已踩剎車)
  5. 充裕水電
  6. 網路與資訊建設(這一輪尚閒置)
  7. 學前教育
  8. 為國中小學生教室裝冷氣

二、新生兒縮減潮對各階段教育的影響:

  • 幅度是由 20 萬掉到 15 萬,掉¼,剩 75%。
  • 對高中以下的影響:
    1. 新生兒縮減潮(以下簡稱縮減潮),目前開始進入小學,六年內會有大量的小學連一個學生都不剩。
    2. 縮減潮 6 年後會進入國中,國中規模雖比國小大,仍慘。
    3. 縮減潮 9 年後會進入高中,使公立高中的就學機會率到達 79% 。
  • 對高中畢業生進入公立大學就學機會率的影響:
    1. 從 2033 年開始有顯著影響:40%。
    2. 然後每年快速跳高:43%,47%,48.6%…
    3. 到 2039 年挺進到 56% ,甚至到 59%,要看這一兩年的出生率。
    4. 私立大學會反彈,公立大學若不縮減,一定面臨轉型。
    5. 移民與招外生的政策也會改變。

三、對策建議:

  1. 建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以基金別預算因應:
    • 學前教育公共化
    • 國中小生源縮減
    • 高中再社區化
  2. 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修改教育基本需求計算基準
  3. 了解全部國小的學生數量與人口移動方向
  4. 預為監控全部國中的學生數量與人口移動方向
  5. 最大程度保留各種教育用地,以為後續運用
  6. 實施高中再社區化,與區內國中、國小編織成網絡
  7. 高國中小,就網絡、減科層。
  8. 發展「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四、2030 近未來

十年一代的無線通信應用變遷如下:

傳輸質量與運用提升倍率年份
1G2kbps,類比訊號,行動電話系統突破「定點」的限制--1980
2G64kbps,數位訊號,語音傳輸、簡訊時代30倍1990
3G384kbps,瀏覽網站與串流音樂6倍2000
4G100Mbps(10,240kbps),應用程式(App)盛行,帶動智慧型手機普及27倍2010
5G10Gbps(1,048,576kbps),物聯網,零時差互動100倍2021
6G1Tbps,極致低延遲:支援智慧工廠、自駕車、機器人、混合實境等新應用;
全球覆蓋:衛星和衛星間直接通訊,不同衛星系統間相互切換、漫遊。
100倍2030
  1. 人類與 AI 共同治理的社會
  2. 對數位領域的大移民,公民權的再定義(數位領域的人權與公民權無法照搬實體世界)
  3. 物流、資訊流、醫療、教育等基本生活功能,引發對城鄉的再定義

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一、第一節點,大學增加學習彈性

(一)共同性建議:

  1. 重組節奏很快、與社會打成一片。改善大學「只想訓練學者」。
  2. 如果可以,讓: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三個部會合作。
  3. 開門辦教育:從社會取得大量、多元地陪伴學生的資源。

(二)針對政大建議:

  1. 分兩步驟打造「實驗學院」:
    • 第一步驟:找 100 位同學,發展 10 個「試行學程」,同時建立更輕快的「學程審核中心」,更快重組出新的學程。由政大大二以上的學生參加。
    • 依試行結果,向教育部申請學院,審核員額,聘請人員。由特殊選才加上政大大二以上的學生參加。
  2. 在三個面向上發展 10 個「試行學程」。
  3. 向下滲透一般的技術高中與實驗教育的高中部,形成其他大學沒有的 Know How ,如悠遊台中學與桃園實驗教育 3.0
  4. 增加政大「特殊選才」招生與進修部招生。未來可佔 100 位同學的一半。
  5. 兩年的副學士制度,終身保留回大學修完學士的權利。
  6. 擴大學生輔系雙修免申請,且雙修生可當教師員額計算基礎。
  7. 試行「課證合一」(學歷與工作資歷可交流換算)制度(參考澳洲的 TAFE) 。
  8. Stanford 2025:自定節奏的學習、能力轉軸、意義學習。
  9. USR 再擴大與外延。
  10. 鼓勵大學收國際生(僑外生)。
  11. 大一新生行動學習。

二、第二節點,終身學習節點:

  1. 小團隊包含:謝國清(社大全促會)、柯穎瑄(社大全促會議題組組長)、度昀奇、陳健一、(張瑜晴、碧麗、金玉、君頤)、邱星崴(地方創生)、彭仁鴻(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黃鈴諭(協調層與執行層實務支援)
  2. 打造以青年為主要客群的新型社大。
  3. 籌開辦三個區塊五個課程,形成核心之後,再逐步疊加上去
  4. 一半社大以外的人,一半從各社大抽工作人員中最有學習傾向者
  5. 不是真的實體社大,是一個跨社大的專案計畫

三、三個區塊簡述:

(一)界定:

  1. 即應用課程:配合學習需求調查,青年目前最迫切的學習需求。會有「量」的表現。
  2. 福留台灣子孫相關課程:台灣子孫生存發展所需的知識、技能、價值觀。不一定會有「量」的表現。
  3. 近未來前瞻課程:描準 2030 年近未來相關的課程。

(二)舉隅:

終身學習節點大學實驗教育


★不歪樓理財合作
手機攝影合作
WEB 3.0(一)合作
手機拆解
與簡易維修
跨境電商
新農業
新漁業





★全民國防合作
兩岸公民社會
★永續環境
河川治理
☆待定向青少
年自主學習
合作
台灣地熱
與黑潮
合作
在地區域電網
同村共養教育




★近未來
數位公民
合作
☆生成式AI
與自主學習
合作
WEB3.0(二)合作
★自由軟體
與3D建模
合作
近未來與
城鄉重定位

(三)舉隅課程補充說明:

  1. 不歪樓理財
    • 加入《21世紀資本論》
    • 當前理財管道的各論
  2. 新農業以遙測、無人機、AI、立體栽植、網約販售參與農業管理為基礎
  • 全民國防課程:丁丁在 2022.5.31 修改《教育部補助辦理全民國防精神動員教育活動實施要點》成功
    五大主題:
    1. 武器與武器使用
    2. 不對稱作戰的理念與實踐
    3. 快速反應
    4. 軍事協作 / 供應鏈合作 / 經貿聯盟
    5. 價值觀共享 / 地緣政治
    發展中的單元:
    1. 終身學習課程:電網靭性,丁丁
    2. 終身學習課程:俄烏戰例,丁丁
    3. 終身學習課程:小部隊運動射擊,樂生
    4. 終身學習課程:戰爭樣貌 ,榮良
    5. 終身學習課程:資訊作戰
    6. 終身學習課程:衛生與基礎救護
    7. 終身學習課程:防災避難規畫
  • 培養當代數位公民
    用「培養當代數位公民」取代「媒體識讀」的概念。
    1. 建構「NGO hub」成為聯絡政府跨部會、多個民間團體的樞鈕。
    2. 提供「圖照變造」識別的公共服務。
    3. 培養「群學」的能力,並訓練運用社群資源糾錯。
    4. 善用「資源池」,領域達人,求取可靠資訊,增加第一手資訊來源。
    5. 更好的邏輯思辨訓練,更好的領域核心知能,更強的工具能力。

四、上位節點:

  1. 學習媒合類似 urclass.net ,目前最好由第一節點與第二節點共同發起,找出青年主體網絡的骨幹分子。
  2. 治理如實驗教育光譜平台,成員是法人,但整個網絡不是法人,而以簡則治理
  3. 在學歷與證照之外,建立節奏更快的「學習歷程」系統:準永久性與不可竄改性
  4. 上位的青年陪伴/治理網絡,須有「青年主體性」與「青年承擔性」,不能淪為靠么與巨嬰
  5. 補助跨校的學習媒合平台。
  6. 繼續支持甚至擴大青年就業就學方案。

五、其他節點的重要元素

  1. 以勞動合作社讓獨立教育工作者形成網絡。
  2. 勞工每個月有四小時的有薪學習時數,去學想要學的。
  3. 外加失業給付,給沒工作者參與職訓,以提高再就職率。
  4. 補助退休人士再學習。

可合作清單:

1. Google(網路與前瞻)

2. 國泰集團(金融業)

3. UNIQLO(品牌、通路、流行時尚)

4. PressPlay(訂閱經濟、線上課程、獨角獸新創)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1236/pressplay-b-round-and-ipo

5. KKday(跨境旅遊電商、獨角獸新創)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98032-prepare-for-cross-border-tourism-opportunities-kkday-completes

6. iKala(AI科技、KOL行銷、獨角獸新創)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9611/ikala-bn

7. 圖靈鏈 TuringCerts(區塊鏈)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60/6400781

8. 甘樂文創、禾乃川(地方創生、在地品牌、政大校友創辦) https://esg.ettoday.net/news/2314540

9. One-Forty(移工議題、政大校友創辦)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585

10. 鮮乳坊(B型企業、食品正義)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6737

附錄

附錄一:「不歪樓理財」須補入資料

一、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論》


19 世紀

20 世紀

21 世紀
  1. 21 世紀更像 19 世紀,而不是更像 20 世紀
  2. 社會系統自動將財富抽往擁有鑄幣權的政府與資本家
  3. 美國對美元擁有鑄幣權,所以能透過國際金融向全世界割韭菜
  4. r > g
  5. 各國政府的理想通膨是每年 2% ,這代表每 34 年,擁有鑄幣權的一方可以拿走社會一半的財富
  6. 在新冠疫情期間被完美驗證
  7. 溫和斯文的建議如果都不肯放行…

生物體內也有能量貨幣 ATP ,但比較像古典的資本主義,不會像現在透過金融資本主義,系統性地讓貨幣貶值。

二、歪樓理財

  1. 教導青年要提高財商,用理財去得到「財務自由」
  2. 其實整個局就像發行彩券的局
  3. 理財可以對抗通膨,減少被「擁有鑄幣權的人」剝削

三、對青年的世代危機須要提供團結解方

0~35 歲青年與未來青年的立身難題是集體的,如:

  1. 台灣同島一命的國家安全。
  2. 金融資本主義之下,擁有鑄幣權的政府與資本家將 85% 的新增流動性用於提高資產價格, 15% 的新增流動性才用於實業融資(皮凱提說的,但在過去三年疫情中被完美印證),使中產階級萎縮,青年世代在經濟系統中處於必敗之局。
  3. 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可能使大量的青年與未來青年由「無產階級」再成為「無用階級」。
  4. 全球暖化若未能順利治理,青年與未來青年將面臨巨大的國土危機。

這些共同命運,青年與未來青年的人際關係如果走向「原子化」必然無解;所以須要用「群學」的典範來養大下一代,讓青年與未來青年能有比今天更強的「網絡能力」,教育不改變,這一點做不到。

四、在台灣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

能源以地熱、黑潮、河川水力、生質能為基載電力,太陽能、風能支援中載、尖載電力。

建立智慧電網,人人發電給人人用。

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各家戶都有充裕的能源支援自造活動。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基本收入是能源而非成品,人民仍須「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

附錄二:「全民國防」團隊與課程大綱

團隊:

  1. 丁志仁
  2. 洪榮良:佛光山私立均頭國中老師(振鐸前理事長、私立高中前校長、前主任)
  3. 楊雨青:新莊社大資深工作人員
  4. 周樂生:宜蘭人文國中小校長

全民國防教育的議題架構

目標:讓台灣人民

  1. 認知到習近平正認真準備攻打台灣
  2. 理解台灣如果做「對」:能對習近平建立「可信的威懾」
  3. 練習過「戰時節奏」
  4. 不怕槍

一、武器與武器使用

  1. 預算:台灣國防預算從常態3700億,明年提升到4100億,佔總體GDP的2.4%
    1. 中國的國防預算2022年統計約6兆台幣。且預算並不如台灣屬於公開透明的,無法實際掌握對方到底花了多少錢。
  2. 近年特別預算與軍購內容:預計7年內買到66架F-16V,2022-2026年要買反艦飛彈、無人攻擊載具。兩年內買108輛新型戰車、18套M142海馬是多管火箭系統
    1. 原來我們用傳統的方式來整備;但現在質和量都落後太多。

(一)射擊用武器

  1. 基礎射擊預習與實作(課綱:J-V-1,J-V-2,J-V-3)
    1. 步槍簡介與安全規定。
    2. 射擊要領與姿勢。
    3. 瞄準訓練。

(二)海戰用武器

(三)空戰用武器

(四)陸戰用武器

  1. 建議我們的幻象、IDF5戰鬥機,太老舊就不要用了

(五)太空設施

(六)網際網路

二、不對稱作戰的理念與實踐

  1. 不對稱作戰的特色:靈活、分散、具殺傷力、精準,雖然不能打得很遠,但保護自己很有效。
  2. 機會成本:整體防構想是在有限資源之下做最好的分配(資源配置)
  3. 最重要的觀念:不是控制而是拒止。沒有要反攻大陸,而是要保衛家園。
    1. 例如:沒有說要制空、但也沒有說要放棄空權。我無法完全控制上空,但我的能力也讓你無法控制上空。千系列的飛機在我們空域上滿天飛不可能的。
    2. 延伸——烏克蘭的戰場和台灣的不同:補給線的問題。有個台灣海峽在:如果有聰明的辦法,根本不用攻打他的部隊,攻打補給線就可以。

(一)中共攻台想定

  1. 一定會打,只是時間問題。
    1. 因為是習近平實踐中國夢的一環。
    2. 必須要在習近平第三任期結束前對攻打臺灣有一定的準備和成果,才有籌碼爭取第四任國家總主席連任。
    3. 目前推斷可能的時間點是2027(習近平第三任期結束,美國印太司令部的國會報告)
  2. 中共軍力的逐步增強(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二章〉)
  3. 在對抗能對這些傳統的戴具、傳統海空軍對我們的威懾,不對稱作戰一樣可以有應對的方式,例如無人機偵測+岸置飛彈。

(二)台灣防衛作戰之兵員、設施設備與經費

  1. 瞭解全民防衛動員的意義(課綱H-V-2)
    1. 青年服勤動員的意義與作為。
  2. 臺灣重要戰役與影響(課綱:K-V-1,K-V-2)
    1. 臺灣重要戰役概述。
    2. 戰役對全民國防的啟示。
  3. 役期問題
  4. 女性服役問題
  5. 國土防衛部隊:志願。青壯年組成。每年兩次或一季一次,在社區就地訓練。
    1. 建立民間拒止的能力,最主要的功能是展示自己防衛家園的決心。
    2. 參考波羅的海、烏克蘭、塔利班
    3. 對方就算登陸了,在各個城市還是有小型不對稱戰力。這會複雜化對方的作戰。
  6. 臺灣戰略的典範轉移。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三章〉
    1. 軍人對自我肯定與價值的來源大部分是落在傳統武器上面。例如我是一位F-16的飛行員,我飛了一輩子,這是我的驕傲。
    2. 有一天你告訴我,為了整體安全,可能防空飛彈比你還重要,所以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傳統的東西。這個他理性上可以接受,但感性上對自我認同有衝擊。
    3. 戰車不要了,多買一些反戰車的火箭,他想戰車都沒有了,我還叫陸軍嗎?
    4. 以美國為例,了把錢投資在濱海作戰團,也是岸置武器能夠遠距離把對方的軍艦消滅掉。
  7. 整體防衛構想。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三部〉
    1. 傳統戰力與不對稱作戰有性質上的差距
      1. 傳統戰力容易顯示出一國的國威、國家的門面、軍隊的實力。
      2. 傳統戴具有比較高的能見度,會影響人民的信心。
      3. 從俄烏戰爭中看出,俄羅斯傳統戰力對烏克蘭小型的不對稱武器沒輒。
      4. 在對抗能對這些傳統的戴具、傳統海空軍對我們的威懾,不對稱作戰一樣可以有應對的方式,例如無人機偵測+岸置飛彈。
    2. 整建傳統戰力(飛機、軍艦、戰車)時間非常長,五年的時間絕對不夠。
      1. 不對稱作戰建戰略速度很快。
      2. 建議臺灣政府把資源投入在購置不對稱武器,去年已編置特別預算購買不對稱武器
    3. 美兩院「台灣政策法」軍事重點
      1. 未來5年提供臺灣65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融資
      2. 在原來的台灣政策法中已提及「整體防衛構想ODC」,據美國台灣觀測站統計,這幾年已經有9個法案提到ODC。代表ODC是美國認為小國對抗大國威脅的最好解方。
      3. 美國提供65億美金,換等值的不對稱武器。
      4. 陰諆論者認為此舉是逼迫我們喪失國防自主權;李喜明認為應善用這個機會充實不對稱作戰的實力。
  8. 克服台灣自身的慣性。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四部〉

三、快速反應

  1. 提升國民對國家安全的重視(A-V-1,B-V-1,C-V-1)
  2. 提升公民快速躲避反應能力
    軟體:從社區到校園,個人到群體的正確反應
    平時對避難空間的認知(知道位置、如何安全前往)、關心(空間可達性、是否堆放雜物或是難以使用)、社群演練(從認知轉化為身體反應)
    硬體:足夠的防禦強度與足夠的避難空間、合適的避難物資儲備
  3. 準備救傷物資儲備與練習救傷能力
    冷靜理解現場狀況與迅速作出正確判斷、通報時提供足夠且正確的資訊
    CPR施作與AED使用
    傷口止血與正確搬運
    (除了AED之外,還有什麼設施是救難現場常常會需要的?)

四、軍事協作 / 供應鏈合作 / 經貿聯盟

(一)美台軍事協作。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四章〉

  1. 敵我識別
  2. 戰場情報交流
  3. 美國倡議ODC的優點:美國不介入,臺灣有自我防衛能力。美國介入,美台之間不會互相誤擊,有分工合作的基本概念。
    1. 實際作戰時,美國軍隊無法和臺灣軍隊並肩作戰,因為沒有「指揮管制共通性」、「通信共通性」、「作戰能力共通性」、「共同的作戰圖象」、「即時快速的情報系統」、「無防止自我衝突」…等機制.
    2. 實域空域化
      1. 臺灣:中距離、近距離防衛
      2. 美國:遠距離攻擊

五、價值觀共享 / 地緣政治

  1. 瞭解全球與亞太區域安全情勢(課綱D-V-1,D-V-2,D-V-3)
    1. 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
    2. 全球與亞太區域安全情勢與發展
    3. 兩岸關係的安全情勢與發展
  2. 瞭解我國國家安全情勢與機會(課綱E-V-1)
    1. 臺灣海洋利益與軍事地緣價值
  3. 學老羅斯福:「拿著大棒子,但講話輕聲細語」。臺灣現在完全相反:手裡沒武器,講話又挑臖。
  4. 不要用單一假想來判斷中國十四億人民全都支持武統。中國的民意對政府還是有一定影響力;但反過來民意也可以被操弄。用錯誤的假想來認識對岸民眾,很容易挑起極端的民族情緒,對兩岸完全沒幫助。
  5. 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想像美國到底會介入多少,那是一回事。不能完全依賴另一個國家/盟友,而沒有自主成長。
    1. 中國的軍事能力愈來愈強大;美國的嚇阻能力愈來愈弱
  6. 為了要加強台灣對中國本身的嚇阻能力,我們必須更加了解戰爭。了解戰爭才能避免戰爭。

附錄三:「全民國防」相關的參考資料

=====書=====
  1. 《臺灣的勝算》: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022.9 聯經出版社
  2. 《阿共打來怎麼辦》:王立, 沈伯洋,2022.1 大塊文化
  3. 《中共攻台大解密》中譯本:易思安,2018.1.1 遠流出版社
  4. 《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范疇,2019.8 八旗文化
    =====網站=====
  5.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全民國防教育網
  6. 台灣國防政策研究會
  7. LASS創辦人哈爸有在關注全民國防
  8. 王孟源的部落格
  9. 火力君
  10. 教育部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容及實施辦法(從大專至國中小,未念幼兒園及機構實驗教育)

附錄四:全民國防教育法

2005.2.2

第 1 條
為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以增進全民之國防知識及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健全國防發展,確保國家安全,特制定本法。
第 2 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國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本法所定事項,涉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
第 3 條
下列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掌理:
一、全民國防教育法規、政策之研訂事項。
二、全民國防教育之研究、發展事項。
三、全民國防教育工作之策劃及考核事項。
四、全民國防教育工作之獎助及評鑑事項。
五、全民國防教育人員培訓及在職訓練事項。
六、全國性全民國防教育之宣導、推展事項。
第 4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掌理轄區下列事項:
一、全民國防教育工作之策劃、辦理及督導事項。
二、所屬學校、機關(構)等辦理全民國防教育工作之獎助及評鑑事項。
三、所屬全民國防教育人員之在職訓練事項。
四、全民國防教育之宣導、推展事項。
五、其他全民國防教育有關事項。
第 5 條
本法所稱全民國防教育,以經常方式實施為原則,其範圍包括:
一、學校教育。
二、政府機關(構)在職教育。
三、社會教育。
四、國防文物保護、宣導及教育。
第 6 條
行政院應訂定全民國防教育日,並舉辦各種相關活動,以強化全民國防教育。
第 7 條
各級學校應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並視實際需要,納入教學課程,實施多元教學活動。
前項課程內容及實施辦法,由教育部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8 條
政府各機關(構)應依據其工作性質,對所屬人員定期實施全民國防教育。
前項教育內容及實施辦法,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會同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9 條
各級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製作全民國防教育電影片、錄影節目帶或文宣資料,透過大眾傳播媒體播放、刊載,積極凝聚社會大眾之全民國防共識,建立全民國防理念。
第 10 條
各級主管機關應配合動員演習,規劃辦理全民防衛動員演習之教育活動或課程,並於動員演習時配合實施全民國防教育。
第 11 條
各級主管機關應妥善管理各類具全民國防教育功能之軍事遺址、博物館、紀念館及其他文化場所,並加強其對具國防教育意義文物之蒐集、研究、解說與保護工作。
前項之實施辦法,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會同教育部、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2 條
政府機關(構)、學校、事業單位之人員,參加全民國防教育者,應給予公假。
第 13 條
各級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編列經費,推行全民國防教育相關事項。
第 14 條
實施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具有傑出貢獻之機關(構)、團體或個人,應給予適當獎勵。
前項獎勵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 15 條
本法自公布日一年內施行。

附錄五:教育部補助辦理全民國防精神動員教育活動實施要點

2022.5.31

一、 教育部(以下簡稱本部)為宣揚全民國防理念,依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綱領及全民防衛精神動員準備方案與分類計畫,訂定本要點。
二、補助對象:
(一)直轄市、縣(市)政府。
(二)本部補助設立校園安全維護及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之學校。
(三)本部各縣(市)聯絡處。
(四)各級學校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機構實驗教育
三、補助原則:
(一)辦理與全民國防精神教育有關之多元或教學活動(含教材設計研發及跨校共備課程等)。
(二)直轄市、縣(市)政府應以辦理全直轄市、縣(市)活動為主。
(三)設立校園安全維護及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之學校,申請補助應以辦理各分區活動為主。
(四)本部各縣(市)聯絡處申請補助應以辦理高級中等學校校際及地區活動為主。
(五)各級學校及機構實驗教育申請補助,應以辦理落實課程教學及多元輔教活動為主。
四、申請及審查基準:
(一)活動內容應與本部年度全民國防精神教育配合計畫之「落實全民國防教育,推動全民精神動員」事項內所定活動為限。
(二)於活動辦理一個月前,檢具公文、活動企劃書及經費預算表,向本部提出申請。
(三)每年十月一日前受理該年度之申請案,並採每季(一月、四月、七月、十月)首月十五日前辦理申請案審查。
(四)經審查符合補助條件者,依補助對象採下列基準,且年度經費核撥完後不再受理申請:
  1. 直轄市、縣(市)政府:採部分補助方式,依直轄市、縣(市)政府之財力級次給予不同補助比率,最高不超過核定計畫金額之百分之九十;其中第一級者,補助核定經費比率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第二級者,補助核定經費比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八十;第三級者,補助核定經費比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八十四;第四級者,補助核定經費比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八十七;第五級者,補助核定經費比率不得超過百分之九十;且每案補助金額以新臺幣二十萬元為上限。
  2. 設立校園安全維護及全民國防教育資源中心之學校:訂定年度工作計畫協助各分區學校推動全民國防精神教育相關工作,經審核同意得全額補助。
  3. 本部各縣(市)聯絡處:各縣(市)聯絡處申請補助以推動本部年度精神動員方案及分類計畫所律定之執行工作,經審核同意得全額補助。
  4. 各級學校:以部分或酌予補助為原則,補助金額以新臺幣十萬元為上限,並以不超過核定計畫金額百分之九十為限。但經本部協調辦理之研習及活動,經審核同意得全額補助,不受核定補助金額之限制。對直轄市、縣(市)政府所屬學校之補助,並依第一目規定辦理。
五、經費請撥與核銷:
(一)經費請撥:經本部審查同意補助之單位,於收到本部同意函後,檢附領據送本部辦理撥款,為部分補助者,應註明「部分補助」字樣,各縣(市)聯絡處應由經費代管學校辦理。
(二)經費核銷:受補助單位於活動結束後一個月內,將成果報告及經費收支結算表報本部辦理核結,原始支出憑證留存單位備查。
(三)經費請撥、支用、核銷結報:依教育部補助及委辦經費核撥結報作業要點規定辦理。
六、成效考核:
(一)受補助單位於活動結束後一個月內,活動成果應報本部接受審核。活動成果報告應包含下列資料(封面加註單位全名、活動名稱、活動起訖時間、地點):
  1. 接受補助案之活動計畫書。
  2. 辦理活動內容之相關資料:如海報、傳單、公文、邀請卡、活動人員簽到簿、附日期之活動照片等。
  3. 活動經費收支決算報告表。
  4. 成效檢討及建議(以文字具體陳述)。
(二)本部得於活動期間派員訪視執行情形,如發現受補助單位未依核定計畫執行,或變更計畫未報經本部核定者、或未提成果報告或辦理績效不彰者,取消未來申請資格。
(三)辦理績優之受補助單位,由各該主管機關依權責予以敘獎或依有關規定辦理表揚。
七、其他應行注意事項:
(一)活動實施對象以學校師生為主,社會大眾為輔。
(二)活動內容,不論動、靜態,須符合全民國防之精神。
(三)主辦單位如向參加人員酌收費用,須於計畫中載明收費額度,及其在總經費中所佔比例。
(四)申請單位應按計畫時程進行活動,如因故變更,應報部核定。
(五)經本部補助辦理全民國防精神教育之教材設計研發及跨校共備等活動所產生之教材教案,倘需進行教學資源公開分享,應依「創用CC(Creative Commons)」授權辦理釋出。

討論紀錄

組內討論紀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