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教育公共化聯盟) |
(→教育公共化聯盟)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我們要推動台灣的學前教育公共化:將台灣的學前教育由「以商品為主」,走向成為一項「公共服務」。 | 我們要推動台灣的學前教育公共化:將台灣的學前教育由「以商品為主」,走向成為一項「公共服務」。 | ||
− | == | + | ==教育部與民間團體對此議題之前的合作== |
自 2017 底教育社運團體就聯合組成了教育公共化聯盟,並於 2018.3.8 和潘部長有了商議和默契: | 自 2017 底教育社運團體就聯合組成了教育公共化聯盟,並於 2018.3.8 和潘部長有了商議和默契: | ||
#在「政府歲入不斷提高」,而少子化使「班級量體不斷縮小」,規格化教學又使得「學生單位成本無法提升」的脈絡下,要維持政府以歲入 23% 為教育經費之有效運用,須: | #在「政府歲入不斷提高」,而少子化使「班級量體不斷縮小」,規格化教學又使得「學生單位成本無法提升」的脈絡下,要維持政府以歲入 23% 為教育經費之有效運用,須: | ||
第 14 行: | 第 14 行: | ||
#教育部與民團以「研究案」為合作的起點。 | #教育部與民團以「研究案」為合作的起點。 | ||
#葉意通為教育部與民團合作的窗口。 | #葉意通為教育部與民團合作的窗口。 | ||
− | + | 之後雖因潘部長請辭,民間團體與吳茂昆及葉俊榮部長皆無繼續合作之意願,直至范次長回任教育部後,大家才想再請教范次長有無接續合作的意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12月27日 (四) 11:42的修訂版本
我們要推動台灣的學前教育公共化:將台灣的學前教育由「以商品為主」,走向成為一項「公共服務」。
教育部與民間團體對此議題之前的合作
自 2017 底教育社運團體就聯合組成了教育公共化聯盟,並於 2018.3.8 和潘部長有了商議和默契:
- 在「政府歲入不斷提高」,而少子化使「班級量體不斷縮小」,規格化教學又使得「學生單位成本無法提升」的脈絡下,要維持政府以歲入 23% 為教育經費之有效運用,須:
- 推動學前教育公共化。
- 提升偏鄉地區的生活與教育機能,如落實《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
- 強化教育的社會安全網。
- 提升國教品質與學生單位成本。如,高中編班調到公立學校每班 35 人,私校每班 45 人;高中基本教學人力係數調到普通高中每班2.1、綜合高中每班2.3、技術高中每班2.5。
- 以十年為期,推動目前學前大、中、小班為「國民幼兒園」:
- 國民幼兒園人民有就學權利,無就學義務。
- 普及率要做到「免抽籤」。
- 國民幼兒園不是以目前公立幼稚園為藍本擴大。
- 參考歐洲的學前託育制度,起草並通過專法。
- 教育部與民團以「研究案」為合作的起點。
- 葉意通為教育部與民團合作的窗口。
之後雖因潘部長請辭,民間團體與吳茂昆及葉俊榮部長皆無繼續合作之意願,直至范次長回任教育部後,大家才想再請教范次長有無接續合作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