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募款核心文宣/振鐸/2版: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一段落:我們能催化「高品質的國是討論」:
背景與基本說明:
 
(未顯示4位用戶所作出之63次版本)
第 11 行: 第 11 行:
 
:[https://chatgpt.com/ chatgpt]<!-- alledu2@gmail.com / KFpn74rHqGQkDui-->
 
:[https://chatgpt.com/ chatgpt]<!-- alledu2@gmail.com / KFpn74rHqGQkDui-->
 
:[https://www.napkin.ai Napkin]
 
:[https://www.napkin.ai Napkin]
 +
:[https://ai.invideo.io invideo]
 
四段落共同流程:
 
四段落共同流程:
 
# 蒐集資料
 
# 蒐集資料
第 27 行: 第 28 行:
 
</mwdetails>
 
</mwdetails>
  
==第一段落:我們能催化「高品質的國是討論」:==
+
==第一段落:台灣須要變得更好! / 台灣為什麼能改變?==
 +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舉幾個台灣須要改變的理由 => <span style='color:brown'>台灣擁有三個優勢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span> => 「實驗教育三法」 => 常民政治 =>
 +
(1) 舉全民國防教育討論跟施教的例子 / (2)青年彈性學習 / (3)新莊社大提升大齡同胞生活機能組課 / (4)以修改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高國中小教育經工費設算邏輯</p>
 +
<br/>
 +
<p style="color:red">概述台灣當前政經現況以及困難</p>
 +
<p style="color:red">台灣憑藉以下三大優勢,不僅有能力應對當前的安全挑戰,還能進一步推動各項改革</p>
 +
<p style="color:red">實驗教育三法讓台灣可以快速測試並推行不同教育模式,從而使公民具備更強的應變能力</p>
 +
<br/>
 +
===<p style="color:red">段落整理</p>===
 +
<br/>
 +
<p style="color:red">台灣在應對當前政經困境時,擁有三大獨特優勢,包括教育經費編列法、實驗教育三法及深厚的常民政治傳統,這些優勢共同構成了台灣推動社會改革和提升公民韌性的基石。<br/><br/>
 +
首先,「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確保了教育經費隨政府收入穩步提升,自民國89年施行後,教育預算與政府歲入掛鉤,使得教育支出逐年穩增。例如,從民國95年至114年,教育經費已增至8357億元,增幅達4338億元,成為支撐各項教育改革的重要財源。這些新增經費被廣泛應用於推行12年國教、班級人數減少、基礎設施建設、教室空調設備更新、以及學費補助等計劃,為台灣教育的穩定發展提供了豐沛的資金保障。這樣的經費分配模式不僅提升了教育質量,也讓台灣在亞洲各國中擁有相對優勢。<br/>
 +
<br/>
 +
其次,台灣的「實驗教育三法」賦予了教育改革靈活性,使台灣可以嘗試並實施多元的教育模式。該法於2014年立法通過,涵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允許學校和家長依據自身需求進行教育實驗。這一制度促使台灣學生在適應性教育中發展應變能力,以應對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例如,面對台灣安全情勢,微社群開發的全民國防課程便可申請教育部經費支持,在體制內外的教育機構中推廣,藉此培育更具責任感和危機意識的公民。<br/>
 +
<br/>
 +
最後,台灣的常民政治傳統為推動教育與社會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這一政治形態源自台灣的社運歷史,強調普通民眾在政策制訂過程中的影響力。常民政治的優勢在於其靈活性與草根性,使得政策在公民參與下更加貼近民生需求。以往教育改革、婦女權益、環保和勞工運動等,皆是透過常民的力量發聲,經過反覆磨合後進入立法與政策層面。然而,隨著解嚴世代逐漸老去,常民政治正面臨衰退的挑戰。為延續這一精神,台灣需要鼓勵新世代參與,復興常民政治,才能維持政策的民眾支持度與適應力。<br/>
 +
<br/>
 +
整體而言,這三大優勢共同奠定了台灣的未來基礎。教育經費保障、實驗教育靈活性及常民政治的深厚傳統,讓台灣具備了面對內外挑戰的能力,並且在教育體系中不斷推進改革與創新。</p>
 +
 
 +
 
 +
 
 +
<br/>
 +
 
 +
===台灣需要改變===
 +
今天,台灣面臨諸多挑戰,迫在眉睫的是對岸政權的威脅日益明確,與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是全球暖化對生存環境問的破壞,青年世代的生活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趨於困頓,最新的變化是生成式AI問世之後快速改的變就業市場及工作型態。因應這一切,台灣必需改變。顯然,當前的職業政治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使情勢惡化。但是我們相信台灣,有機會改變,而且可以變得更好。原因如下:
 +
 
 +
===台灣可以改變===
 +
台灣可以改變,因為我們擁有三大優勢: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95-114年教育經費變化.png' width=400 geight=* /></div>
 +
#台灣有「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br/>右圖是民國 95~114 年,政府年收入與教育經費之間的變化: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於民國89年12月13日公布之後,對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定有下限。這個下限以政府前三年歲入淨額乘以一定比例,此比例在民國100年是21.5%,目前是 23%。由於這種制度設計,只要政府收入增加,教育經費編列下限就會跟著水漲船高。長期而言,台灣的教育經費年增228億,每4.4年增加約1000億。教育經費下限在民國95年是4019億,二十年後的民國114年是8357億。增加了4338億。
 +
#*過去二十年來,新增的教育經費用來推動12年國教、降低每班學生人數、增加每班教師編制、充裕水電、網路與資訊建設、為國中小學生每班教室裝冷氣、補助私立大學生與高中生學費、補助學前教育等,各種教育改革的訴求從未因財源短絀而難以實行。這是其他亞洲國家所沒有的優勢。
 +
#*同時,常民政治可以透過「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及「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參與教育財政治理,並且以教育為起點,進一步投射到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治理。以前述全民國防教育為例,由微社群針對當前台灣局勢而開發的課程,能向教育部全民國防科申請經費,而得以在實驗教育機構及體制內學校施教。
 +
#台灣有「實驗教育三法」:<br/>2014.11.4,立法院通過實驗教育三法(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主要影響就是人民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讓下一代更有能力面對快速的社會變遷所帶來的重大挑戰。
 +
#數十年來台灣已建立常民政治的基礎<br/>過去在台灣走出戒嚴的過程中,培養出強大的常民政治傳統。其特性是職業政治與常民政治互補,政策往往由社運開創,政黨收割。 教育改革的「十二個里程碑事件」皆如此,其他婦女平權、環境保護、勞工權利等領域的社會運動也都是常民政治的成果。常民政治的優點在於
 +
#*較不容易「異化」,普通人比職業政客,更能堅持原來的理想。
 +
#*倡議者必需勤於跟各方溝通建立影響力,其訴求因而被反復錘煉至缺點較少。
 +
#*珍惜經費與資源。
 +
#*使用較多的非科層組織,較能適應變遷,參與者動機與動能較高。
 +
然而隨著「解嚴世代」的年華老去,台灣的常民政治正在消亡中。我們必需設法復振常民政治,台灣當前困境才有可能改變。
 +
 
 +
==第二段落:我們能催化「高品質的國是討論」:==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span style='color:brown'>中共三次圍台軍演過程中的客觀事實</span> => 反映出的中共作戰意圖 => 台灣如何撐過中共的封鎖台灣作戰 => 須要哪些基建調整與制度準備=> 在微社群中討論</p>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span style='color:brown'>中共三次圍台軍演過程中的客觀事實</span> => 反映出的中共作戰意圖 => 台灣如何撐過中共的封鎖台灣作戰 => 須要哪些基建調整與制度準備=> 在微社群中討論</p>
 
<br/>
 
<br/>
 
<p style="color:red">面對中共軍事壓力,國內進行高品質國是討論,有助於凝聚共識,促使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應對。</p>
 
<p style="color:red">面對中共軍事壓力,國內進行高品質國是討論,有助於凝聚共識,促使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應對。</p>
 
<p style="color:red">有效建設微社群,逐步擴充數量並有效引導討論,導入這些果是討論讓民間參與、傳遞共識的有效途徑,逐步強化社會意識</p>
 
<p style="color:red">有效建設微社群,逐步擴充數量並有效引導討論,導入這些果是討論讓民間參與、傳遞共識的有效途徑,逐步強化社會意識</p>
 +
<br/>
 +
===<p style="color:red">段落整理</p>===
 +
<br/>
 +
<p style="color:red">
 +
面對中共連續三次軍演,台灣面臨持續加劇的軍事壓力。從2022年起,中共藉由「聯合利劍」等演習展開對台圍堵策略,顯示其意圖利用「封鎖台灣」來迫使台灣心理崩潰,而非立即武力攻擊。此一策略反映出中共期望藉由軍事威懾與封鎖使台灣內部產生不安,進而加強其對台灣的影響力。<br/>
 +
<br/>
 +
這三次軍演分別在不同的敏感時機發動:2022年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的四天軍演,2024年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就職與雙十演說後分別舉行的短期演習。透過這些行動,中共軍方不僅在台灣周邊密集展開封鎖操演,並在軍演過程中進一步擴展「區域拒止與反介入」能力。這些軍演不僅展示了中共航母戰鬥群、長程無人機群及中程導彈的威懾力,還於2024年射出具備「第二擊」能力的東風31AG導彈,以加強對台與國際社會的壓力。<br/>
 +
<br/>
 +
台灣要撐過中共封鎖,必須在關鍵基礎設施與資源自給上做好充分準備。能源方面,台灣目前5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火電,未來可透過地熱、海洋黑潮等替代能源以及微電網建設,增加能源的自主性與冗餘性。在水資源方面,應加強地下水保護和淨水設施,以應對可能的供水危機。糧食自給率提升也是重點,目前僅有30%,需要擴展黃豆、玉米等耐儲作物的生產。此外,通信海纜一旦被切斷或低軌衛星受到干擾,台灣需備妥醫藥與物資運送的應急計劃,確保在遭封鎖期間仍能保持運轉。<br/>
 +
<br/>
 +
在面對這樣的威脅下,建立與強化微社群以進行討論、凝聚共識非常重要。透過民間社群平台進行深入且高品質的討論,有助於形成共同的防衛理念,並為政府提供實際需求的回饋。微社群的活躍能促進政策制定的透明度,並強化社會的自我防衛意識。如此,台灣才能在中共壓力下有效維持穩定,並向國際展示捍衛主權的決心。<br/>
 +
</p>
 
<br/>
 
<br/>
 
一、中共三次圍台軍演
 
一、中共三次圍台軍演
第 135 行: 第 189 行:
 
#* 畫定空中禁航區禁止中共軍機進入台灣海峽。
 
#* 畫定空中禁航區禁止中共軍機進入台灣海峽。
  
==第二段落:我們能將「國是討論」的成果,轉化成具體行動==
+
==第三段落:我們能將「國是討論」的成果,轉化成具體行動==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公共教育旨在讓人民能通過教育:看懂世界,改善生活,建立生涯與職涯,參與公民社會 => <span style='color:brown'>幾乎台灣公共治理的大小事,教育部都有相應的補助要點 => 全民國防教育補助要點 => 高中以下在教育部學特司全民國防科管 => 我們正申請補助在現場施教</span> => 介紹微社群 => 課綱與本單元對應 => 施教情形 => 學習者反饋</p>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公共教育旨在讓人民能通過教育:看懂世界,改善生活,建立生涯與職涯,參與公民社會 => <span style='color:brown'>幾乎台灣公共治理的大小事,教育部都有相應的補助要點 => 全民國防教育補助要點 => 高中以下在教育部學特司全民國防科管 => 我們正申請補助在現場施教</span> => 介紹微社群 => 課綱與本單元對應 => 施教情形 => 學習者反饋</p>
 
<br/>
 
<br/>
<p style="color:red">透過教育機構與課程設計,我們將『國是討論』落實在全民國防教育中,進而讓更多人瞭解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p>
+
* 我們透過與一般或實驗教育機構合作,藉由我們的課程設計,將「素養討論」落實在全民國防教育中,進而讓學生們能透過課程瞭解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並讓學生進行思辨,提出疑問、查找資料、產生解方,進一步讓全民國防知能提升。
<p style="color:red">微社群不僅促進學習交流,也為教學提供支持資源,使更多學校得以有效推行這樣的課程</p>
+
* 全民國防教育微社群不僅進行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廣工作、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討論,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支持資源,使更多學校得以有效推行有品質的全民國防課程
 
<br/>
 
<br/>
 +
 
介紹微社群:
 
介紹微社群:
 +
<br/>
 +
我們是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全民國防小組,成立以來致力於連結民團體的力量,和黑熊學院、鐵杉民防協會、台灣民團協會、沃草、壯闊台灣協會、數位外交協會、新莊社大、新莊高中等團體合作,以推進台灣全民國防教育為目標,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累積相關的學習資源。期待透過小組的努力,讓全民國防教育深入各級學校與終身學習。
 +
<br/>
 +
自成立以來,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全民國防教育小組多方邀請各民間團體,舉辦多次全民國防教育的課程。例如參訪國家太空中心、舉辦全民國防圓桌會議、舉辦民防基礎營、空氣槍射擊練習、衛生與基礎救護、防災避難規畫、資訊戰等課程。
  
 
#[[全民國防開放課程13單元/簡表]]的第五單元「中共攻台想定」(6hr 分成 3 課次)
 
#[[全民國防開放課程13單元/簡表]]的第五單元「中共攻台想定」(6hr 分成 3 課次)
第 151 行: 第 210 行:
 
:#*計畫:對全民國防科的申請計畫  
 
:#*計畫:對全民國防科的申請計畫  
 
:#*把課程設計出來
 
:#*把課程設計出來
:#*培養可以帶這個單元課程的「老師」/ 非人領教師證者
+
:#*培養可以帶這個單元課程的「老師」/ 非領教師證者
 
:#*找到合作學校與班級(高國中小 / 社大)上一次課
 
:#*找到合作學校與班級(高國中小 / 社大)上一次課
 
:#*全民國防科核結
 
:#*全民國防科核結
第 163 行: 第 222 行:
 
# 任懷鳴
 
# 任懷鳴
 
# 范智鈞
 
# 范智鈞
# 沈昱承
+
# 沈昱丞
 
# 蔡定榮:關心能源靭性,刑事警察局智慧財產權偵查大隊,新店安坑
 
# 蔡定榮:關心能源靭性,刑事警察局智慧財產權偵查大隊,新店安坑
 
# Lev 南樂:美國人,連結到 史雋皓(4T)
 
# Lev 南樂:美國人,連結到 史雋皓(4T)
第 170 行: 第 229 行:
 
:李頎(6T)、張庭昀(6T)、王筱元(6T)
 
:李頎(6T)、張庭昀(6T)、王筱元(6T)
  
==第三段落:台灣為什麼能改變? => 變得更好==
+
==第四段落:這一輪社運的核心:「自主學習公共化」==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span style='color:brown'>台灣擁有三個優勢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span> => 「實驗教育三法」 => 常民政治 => 以第二段落的例子來說明</p>
+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對自主學習的簡明解說 => <span style='color:brown'></span> 比較 傳統典範 / 自主學習典範 / 中間過渡型態 => 自主學習特別能與其他的時代趨勢協作 => 願景</p>
 
<br/>
 
<br/>
<p style="color:red">台灣憑藉以下三大優勢,不僅有能力應對當前的安全挑戰,還能進一步推動各項改革</p>
+
<p style="color:red">概述自主學習如何提升台灣的全民國防意識與行動力</p>
<p style="color:red">實驗教育三法讓台灣可以快速測試並推行不同教育模式,從而使公民具備更強的應變能力</p>
+
<p style="color:red">
 +
自主學習在當前的全球安全形勢和台灣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中,對於增強全民國防意識和行動力尤為關鍵。這種學習模式鼓勵學習者參與決策、培養協作能力,並主動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使每個人都具備應對突發情勢和支持國防的基本素養。</p>
 +
===<span style="color:red">段落整理</span>===
 
<br/>
 
<br/>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95-114年教育經費變化.png' width=400 geight=* /></div>
+
<span style="color:red;font-size:16pt">自主學習典範如何支撐台灣的全民國防</span>
 +
<ul style="color:red">
 +
<li>學習者參與學習治理,增強責任意識與行動力</li>
 +
<li>在自主學習的模式中,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這種治理學習的經驗能培養出對社會責任的認知。面對國防需求,自主學習者更具備「公民責任」的意識,對於防災、救援、以及防務支援等面向有更高的投入意願。他們學會自主決策,理解應變措施的重要性,並能夠迅速響應。</li>
 +
</ul>
 +
<br/>
 +
<span style="color:red;font-size:16pt">群學模式支援「全民國防」協作需求</span>
 +
<ul style="color:red">
 +
<li>自主學習典範中的群學模式,強調夥伴之間的協作及互相支持,這種習慣讓學習者在遇到危機時能快速組織有效的小組,以團隊的形式面對挑戰。這對於全民國防尤為重要,因為國防不僅僅是軍方的責任,而是需要社會各層共同參與。透過群學訓練,學習者可以在突發情境中迅速形成自救和支援小組,維持社會秩序、保障社區安全。</li>
 +
</ul>
 +
<br/>
 +
<span style="color:red;font-size:16pt">無界學習增強「國防教育」的廣度與深度</span>
 +
<ul style="color:red">
 +
<li>自主學習打破了學校與社會的邊界,學習者可以在真實場景中掌握與國防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例如戶外急救、基礎防衛技能和危機管理等實用知識。這樣的無界學習為國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習者的知識不僅限於書本,而是真正可以應用於現實情境,從而形成面對威脅的真實應對能力。</li></ul>
 +
<br/>
 +
<span style="color:red;font-size:16pt">生活實踐強化「學以致用」的國防意識</span>
 +
<ul style="color:red">
 +
<li>自主學習典範強調生活實踐,這不僅體現在個人技能上,還使每位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具備應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他們學會如何在家中儲備應急物資、如何辨識和響應潛在威脅、如何配合社區內的安全措施,這些都是構成全民國防基礎的必備素質。透過日常的實踐,學習者能在危機時刻迅速有效地協助防災或維持社會運作。</li></ul>
 +
<br/>
 +
<span style="color:red;font-size:16pt">自主學習模式如何強化台灣的防禦韌性</span>
 +
<ul style="color:red">
 +
<li>自主學習典範與台灣的國防需求高度契合。全球趨勢顯示,未來的安全挑戰更加多元,且需要高度靈活的應變模式,而自主學習能提供這種韌性。當學習者從小就在自主學習中培養應變和協作能力,他們長大後能夠自發性地參與公共防衛措施,並有能力在社區層面提供即時支援。因此,自主學習不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強化台灣國防韌性、增進國民應對能力的重要策略。</li></ul>
 +
<br/>
 +
<span style="color:red;font-size:16pt">台灣未來全民國防的願景</span>
 +
<p style="color:red">台灣若能推廣自主學習典範,將培養出一批對國防具有高度認知和行動力的公民。未來的國防不再只依賴少數軍事部門,而是依靠全民參與的綜合防禦體系。自主學習能讓每位公民成為有效的國防資源,不僅在危機時刻能自救,更能積極協助防衛和重建。透過這樣的願景,台灣的全民國防意識將更加普及,面對威脅時也能夠更從容應對。</p>
 +
<br/>
 +
<div style='float:right'><table style='border:none;margin:0 10em 0.8em 10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42p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480px-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 width=260 height=260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br/>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從傳統教學到自主學習.svg' width=500 height=* /></div>
  
#推動任何政治社會的改革,都需要充裕的經費。台灣有「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br/>右圖是民國 95~114 年,政府年收入與教育經費之間的變化:
+
===什麼是自主學習典範?===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於民國89年12月13日公布之後,對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定有下限。這個下限以政府前三年歲入淨額乘以一定比例,此比例在民國100年是21.5%,目前是 23%。由於這種制度設計,只要政府收入增加,教育經費編列下限就會跟著水漲船高。長期而言,台灣的教育經費年增228億,每4.4年增加約1000億。教育經費下限在民國95年是4019億,二十年後的民國114年是8357億。增加了4338億。
+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自主學習典範包括四個元素:
#*過去二十年來,新增的教育經費用來推動12年國教、降低每班學生人數、增加每班教師編制、充裕水電、網路與資訊建設、為國中小學生每班教室裝冷氣、補助私立大學生與高中生學費、補助學前教育等,各種教育改革的訴求從未因財源短絀而難以實行。這是其他亞洲國家所沒有的優勢。
+
# 學習者參與治理學習:學習者可以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主導自己的學習,這是整個典範的基礎。
#*同時,常民政治可以透過「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及「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參與教育財政治理,並且以教育為起點,進一步投射到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治理,例如全民國防、長照等在教育經費分配之中都有相對應的補助項目。
+
# 群學: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習夥伴之間彼此的協作,學習者需秉持「立約承責」的態度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任何務實的改革計畫,均有賴小規模的推行與驗證。台灣有「實驗教育三法」:<br/>2014.11.4,立法院通過實驗教育三法(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主要影響就是人民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讓下一代更有能力面對快速的社會變遷所帶來的重大挑戰。
+
# 無界學習:學習的場域不以教室或學校為範圍,可以擴大到整個世界。
#數十年來台灣已建立常民政治的基礎<br/>過去在台灣走出戒嚴的過程中,培養出強大的常民政治傳統。其特性是職業政治與常民政治互補,政策往往由社運開創,政黨收割。 「十二個里程碑事件」皆如此。常民政治的優點在於
+
# 生活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知識技能是否「學會」端看能否在生活中實際應用。
#*較不容易「異化」,普通人比職業政客,更能堅持原來的理想。
+
===傳統學習典範的特色===
#*倡議者必需勤於跟各方溝通建立影響力,其訴求因而被反復錘煉至缺點較少。
+
# 傳統學習的內容主題由課綱及教科書決定,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
#*珍惜經費與資源。
+
# 傳統學習的人際關係主要建立在教師與每位學習者的師承關係,學生個人不學只會影響自己;
#*使用較多的非科層組織,較能適應變遷,參與者動機與動能較高。<br/>然而隨著「解嚴世代」的年華老去,台灣教育治理中的常民政治正在消亡中。我們必需設法復振常民政治,台灣當前困境才有可能改變。
+
# 傳統學習視學校為城堡,傾向隔絕學習者與校外的世界;
 +
# 傳統學習偏離生活實踐,學習者的生活模式與上課模式完全分離,「學會」與否通常以是否通過考試來判斷。
 +
===兩者之間有過渡型態嗎===
 +
傳統學習與自主學習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但其中仍有過渡型態,也就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之中逐漸可以見到的樣貌。例如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數位學習推動的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可視為傳統固定課綱與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生參與學習治理之間的過渡型態。中小學普遍施行的各種戶外教學則是由學校邁向無界學習的例子。
 +
===自主學習典範特別能與其他的時代趨勢協作===
 +
三百年來全球建立的傳統公共教育典範是配合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市場經濟而建立的科層體制的產物。但未來世界將大大不同。新的時代趨勢是以水平整合取代垂直整合:
 +
# 為避免全球暖化導致人類文明滅絕,必需以綠色能源取代石化能源。綠能發電將是互聯共生的智慧電網。
 +
# 網際網路興起,進一步有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三者必然造成生產自動化,人類有機會建立以共享經濟為主的新體制。
 +
# 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促進微權力的成長,大公司及國家的影響力日漸減弱。<br>未來世界與三百年來的世界將大大不同,而自主學習典範的的學習模式與網絡取代科層的時代趨勢相合。自主學習典範之下的學習者能夠與時俱進,自主解決問題,更適合劇烈變遷的社會。
 +
===為什麼需要「自主學習公共化」?===
 +
今天公共教育採取傳統學習典範,只有部分實驗學校採用自主學習典範。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不分家庭社經地位高低均能在較優的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習。
 +
===台灣教育轉向自主學習的願景===
 +
<div style='float:right'><table style='border:none;margin:0 10em 0.8em 10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42pt;'>
 +
<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譚翰駿/當代適應.png" width=300 height=* /></tr></table>
 +
</div>
 +
# 未來世代須面對的挑戰<br>未來世代必需面對嚴峻的生態災難及科技顛覆的雙重挑戰,傳統學習典範教育實在無以因應。
 +
# 自主學習對未來台灣社會的好處
 +
#* 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正在進一步將人類社會「巨嬰化」,有可能使多數人類成為無用階級,自主學習能夠強化自造精神,教出動手能力強大的下一代,進而中和一部分巨嬰化的趨勢。
 +
#* 自主學習典範自小訓練人與人協作,離開學校之後可以自主微社群,不僅能動手解決問題、 提供微社群生活機能,還能與其他微社群進行資源的交流或交換,因而提高面對各種災變的生存靭性。例如發展全民國防教育、電網靭性、糧食安全、低軌衛星等等攸關台灣未來存亡的重要議題。
 +
#* 自主學習典範由治理自己的學習出發,可以提高未來公民公共參與的能力,出錢出力去維持台灣的常民政治,從政客和資本家手中將部分公共資源拿來造福百姓。舉凡: 加課資本利得稅,提高租稅負擔率、爭取地熱黑潮等天然能源的公共化、利用房價反轉的時機實現居住正義、將托育及終身學習轉為公共服務,乃至正確的長照政策、健保政策及環境保護政策等等,均有賴相當人數的公民主動參與、貢獻心力。
 +
#* 生成式AI 進入教育領域之後,傳統學習典範的課程內容極大部分不再有人人學習的需要,首要的因應策略就是萬事回歸基本思考(Go Basic)的習慣,自主學習典範的基本精神正是如此。
 +
#* 自主學習典範強調學用合一、生活實踐,學習者不再進行於生活無用的應試學習。
 +
===自主學習公共化是這一輪社運的核心===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了讓台灣更好,我們選擇自主學習公共化做為這一輪社運的核心。因為我們相信,加速台灣教育轉向自主學習典範,有助於培育更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下一代,同時在推動過程中,我們可以支持青年世代團結,復振台灣的常民政治。
  
以前述全民國防教育為例,由微社群針對當前台灣局勢而開發的課程,能向教育部全民國防科申請經費,而得以在實驗教育機構及體制內學校施教。
+
捐款資訊:
 +
 +
新光銀行(103)
 +
 +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第四段落:這一輪社運的核心:「自主學習公共化」==
+
帳號:0338-10-100843-0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6pt'>故事主軸(敘事主軸):對自主學習的簡明解說 => <span style='color:brown'></span> 比較 傳統典範 / 自主學習典範 / 中間過渡型態 => 自主學習特別能與其他的時代趨勢協作 => 願景</p>
+
 
<div style='float:right'><table style='border:none;margin:0 10em 0.8em 10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42p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480px-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 width=260 height=260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br/>
+
連絡信箱:gogopublictw@gmail.com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從傳統教學到自主學習.svg' width=500 height=* /></div>
+
 
# 什麼是自主學習典範?<br>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自主學習典範包括四個元素:
+
聯絡電話:(02)-2221-1391
#* 學習者參與治理學習:學習者可以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主導自己的學習,這是整個典範的基礎。
+
#* 群學: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習夥伴之間彼此的協作,學習者需秉持「立約承責」的態度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
#* 無界學習:學習的場域不以教室或學校為範圍,可以擴大到整個世界。
+
#* 生活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知識技能是否「學會」端看能否在生活中實際應用。
+
#  傳統學習典範的特色:
+
#* 傳統學習的內容主題由課綱及教科書決定,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
+
#* 傳統學習的人際關係主要建立在教師與每位學習者的師承關係,學生個人不學只會影響自己;
+
#* 傳統學習視學校為城堡,傾向隔絕學習者與校外的世界;
+
#* 傳統學習偏離生活實踐,學習者的生活模式與上課模式完全分離,「學會」與否通常以是否通過考試來判斷。
+
# 兩者之間有過渡型態嗎?<br>傳統學習與自主學習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但其中仍有過渡型態,也就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之中逐漸可以見到的樣貌。例如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數位學習推動的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可視為傳統固定課綱與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生參與學習治理之間的過渡型態。中小學普遍施行的各種戶外教學則是由學校邁向無界學習的例子。
+
# 自主學習典範特別能與其他的時代趨勢協作<br> 三百年來全球建立的傳統公共教育典範是配合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市場經濟而建立的科層體制的產物。但未來世界將大大不同。新的時代趨勢是以水平整合取代垂直整合:
+
#* 為避免全球暖化導致人類文明滅絕,必需以綠色能源取代石化能源。綠能發電將是互聯共生的智慧電網。
+
#* 網際網路興起,進一步有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三者必然造成生產自動化,人類有機會建立以共享經濟為主的新體制。
+
#* 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促進微權力的成長,大公司及國家的影響力日漸減弱。<br>未來世界與三百年來的世界將大大不同,而自主學習典範的的學習模式與網絡取代科層的時代趨勢相合。自主學習典範之下的學習者能夠與時俱進,自主解決問題,更適合劇烈變遷的社會。
+
#為什麼需要「自主學習公共化」?
+
#* 自主學習典範優於傳統學習典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助於培養批判思維和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成為終身學習者,也有較強能力面對今日快速變遷的社會。但今天公共教育採取傳統學習典範,只有部分實驗學校採用自主學習典範。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不分家庭社經地位高低均能在較優的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習。
+
#* 自主學習公共化可以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台灣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城鄉差距明顯,推廣自主學習,能使所有學生不論背景和地區,都能接觸到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實現教育機會均等。
+
# 台灣教育轉向自主學習的願景
+
#*有些方面更能適應當代
+
#*有古老的問題還是跟過去一樣
+

2025年1月8日 (三) 09:10的最新修訂版本

背景與基本說明:

製作人:任懷鳴、丁志仁

核心成員:

杏芬
翰駿
智鈞
  • 潔伃

工具:

chatgpt
Napkin
invideo

四段落共同流程:

  1. 蒐集資料
  2. 架構資料
  3. 形成文本:一修、二修、三修…
  4. 增加圖示
  5. 製作分鏡
  6. 製作該段落短片
  7. 試閱與調整

請認知到:

  1. 大型社運 => 非常燒錢
  2. 以前也如此 => 多個大型 NGO 共撐

全民國防開放課程第五單元

第一段落:台灣須要變得更好! / 台灣為什麼能改變?

故事主軸(敘事主軸):舉幾個台灣須要改變的理由 => 台灣擁有三個優勢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 「實驗教育三法」 => 常民政治 => (1) 舉全民國防教育討論跟施教的例子 / (2)青年彈性學習 / (3)新莊社大提升大齡同胞生活機能組課 / (4)以修改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高國中小教育經工費設算邏輯


概述台灣當前政經現況以及困難

台灣憑藉以下三大優勢,不僅有能力應對當前的安全挑戰,還能進一步推動各項改革

實驗教育三法讓台灣可以快速測試並推行不同教育模式,從而使公民具備更強的應變能力


段落整理


台灣在應對當前政經困境時,擁有三大獨特優勢,包括教育經費編列法、實驗教育三法及深厚的常民政治傳統,這些優勢共同構成了台灣推動社會改革和提升公民韌性的基石。

首先,「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確保了教育經費隨政府收入穩步提升,自民國89年施行後,教育預算與政府歲入掛鉤,使得教育支出逐年穩增。例如,從民國95年至114年,教育經費已增至8357億元,增幅達4338億元,成為支撐各項教育改革的重要財源。這些新增經費被廣泛應用於推行12年國教、班級人數減少、基礎設施建設、教室空調設備更新、以及學費補助等計劃,為台灣教育的穩定發展提供了豐沛的資金保障。這樣的經費分配模式不僅提升了教育質量,也讓台灣在亞洲各國中擁有相對優勢。

其次,台灣的「實驗教育三法」賦予了教育改革靈活性,使台灣可以嘗試並實施多元的教育模式。該法於2014年立法通過,涵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允許學校和家長依據自身需求進行教育實驗。這一制度促使台灣學生在適應性教育中發展應變能力,以應對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例如,面對台灣安全情勢,微社群開發的全民國防課程便可申請教育部經費支持,在體制內外的教育機構中推廣,藉此培育更具責任感和危機意識的公民。

最後,台灣的常民政治傳統為推動教育與社會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這一政治形態源自台灣的社運歷史,強調普通民眾在政策制訂過程中的影響力。常民政治的優勢在於其靈活性與草根性,使得政策在公民參與下更加貼近民生需求。以往教育改革、婦女權益、環保和勞工運動等,皆是透過常民的力量發聲,經過反覆磨合後進入立法與政策層面。然而,隨著解嚴世代逐漸老去,常民政治正面臨衰退的挑戰。為延續這一精神,台灣需要鼓勵新世代參與,復興常民政治,才能維持政策的民眾支持度與適應力。

整體而言,這三大優勢共同奠定了台灣的未來基礎。教育經費保障、實驗教育靈活性及常民政治的深厚傳統,讓台灣具備了面對內外挑戰的能力,並且在教育體系中不斷推進改革與創新。



台灣需要改變

今天,台灣面臨諸多挑戰,迫在眉睫的是對岸政權的威脅日益明確,與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是全球暖化對生存環境問的破壞,青年世代的生活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趨於困頓,最新的變化是生成式AI問世之後快速改的變就業市場及工作型態。因應這一切,台灣必需改變。顯然,當前的職業政治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使情勢惡化。但是我們相信台灣,有機會改變,而且可以變得更好。原因如下:

台灣可以改變

台灣可以改變,因為我們擁有三大優勢:

  1. 台灣有「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右圖是民國 95~114 年,政府年收入與教育經費之間的變化: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於民國89年12月13日公布之後,對政府編列教育預算定有下限。這個下限以政府前三年歲入淨額乘以一定比例,此比例在民國100年是21.5%,目前是 23%。由於這種制度設計,只要政府收入增加,教育經費編列下限就會跟著水漲船高。長期而言,台灣的教育經費年增228億,每4.4年增加約1000億。教育經費下限在民國95年是4019億,二十年後的民國114年是8357億。增加了4338億。
    • 過去二十年來,新增的教育經費用來推動12年國教、降低每班學生人數、增加每班教師編制、充裕水電、網路與資訊建設、為國中小學生每班教室裝冷氣、補助私立大學生與高中生學費、補助學前教育等,各種教育改革的訴求從未因財源短絀而難以實行。這是其他亞洲國家所沒有的優勢。
    • 同時,常民政治可以透過「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及「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參與教育財政治理,並且以教育為起點,進一步投射到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治理。以前述全民國防教育為例,由微社群針對當前台灣局勢而開發的課程,能向教育部全民國防科申請經費,而得以在實驗教育機構及體制內學校施教。
  2. 台灣有「實驗教育三法」:
    2014.11.4,立法院通過實驗教育三法(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主要影響就是人民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讓下一代更有能力面對快速的社會變遷所帶來的重大挑戰。
  3. 數十年來台灣已建立常民政治的基礎
    過去在台灣走出戒嚴的過程中,培養出強大的常民政治傳統。其特性是職業政治與常民政治互補,政策往往由社運開創,政黨收割。 教育改革的「十二個里程碑事件」皆如此,其他婦女平權、環境保護、勞工權利等領域的社會運動也都是常民政治的成果。常民政治的優點在於
    • 較不容易「異化」,普通人比職業政客,更能堅持原來的理想。
    • 倡議者必需勤於跟各方溝通建立影響力,其訴求因而被反復錘煉至缺點較少。
    • 珍惜經費與資源。
    • 使用較多的非科層組織,較能適應變遷,參與者動機與動能較高。

然而隨著「解嚴世代」的年華老去,台灣的常民政治正在消亡中。我們必需設法復振常民政治,台灣當前困境才有可能改變。

第二段落:我們能催化「高品質的國是討論」:

故事主軸(敘事主軸):中共三次圍台軍演過程中的客觀事實 => 反映出的中共作戰意圖 => 台灣如何撐過中共的封鎖台灣作戰 => 須要哪些基建調整與制度準備=> 在微社群中討論


面對中共軍事壓力,國內進行高品質國是討論,有助於凝聚共識,促使政府採取有效措施應對。

有效建設微社群,逐步擴充數量並有效引導討論,導入這些果是討論讓民間參與、傳遞共識的有效途徑,逐步強化社會意識


段落整理


面對中共連續三次軍演,台灣面臨持續加劇的軍事壓力。從2022年起,中共藉由「聯合利劍」等演習展開對台圍堵策略,顯示其意圖利用「封鎖台灣」來迫使台灣心理崩潰,而非立即武力攻擊。此一策略反映出中共期望藉由軍事威懾與封鎖使台灣內部產生不安,進而加強其對台灣的影響力。

這三次軍演分別在不同的敏感時機發動:2022年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的四天軍演,2024年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就職與雙十演說後分別舉行的短期演習。透過這些行動,中共軍方不僅在台灣周邊密集展開封鎖操演,並在軍演過程中進一步擴展「區域拒止與反介入」能力。這些軍演不僅展示了中共航母戰鬥群、長程無人機群及中程導彈的威懾力,還於2024年射出具備「第二擊」能力的東風31AG導彈,以加強對台與國際社會的壓力。

台灣要撐過中共封鎖,必須在關鍵基礎設施與資源自給上做好充分準備。能源方面,台灣目前5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火電,未來可透過地熱、海洋黑潮等替代能源以及微電網建設,增加能源的自主性與冗餘性。在水資源方面,應加強地下水保護和淨水設施,以應對可能的供水危機。糧食自給率提升也是重點,目前僅有30%,需要擴展黃豆、玉米等耐儲作物的生產。此外,通信海纜一旦被切斷或低軌衛星受到干擾,台灣需備妥醫藥與物資運送的應急計劃,確保在遭封鎖期間仍能保持運轉。

在面對這樣的威脅下,建立與強化微社群以進行討論、凝聚共識非常重要。透過民間社群平台進行深入且高品質的討論,有助於形成共同的防衛理念,並為政府提供實際需求的回饋。微社群的活躍能促進政策制定的透明度,並強化社會的自我防衛意識。如此,台灣才能在中共壓力下有效維持穩定,並向國際展示捍衛主權的決心。


一、中共三次圍台軍演

  1. 2022年,裴洛西訪台,8月4日四天
  2. 利劍 A,賴清德就職演說,2 天
  3. 利劍 B,賴清德雙十演說,11 小時

二、解放軍的傳播其思維的頻道「鈞正平工作室」微信號13日發出帖子,不爽賴清德:

  1. 『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
  2. 國防預算大增
  3. 組成要打造40萬民防力量的韌性委員會
  4. 誓言絕不簽署和平協議

三、從利劍的部署看:「封鎖台灣」才是演習的核心。「封鎖」已成為北京解決台灣問題的首選。也就是雖兵臨城下卻先不啟戰,讓台灣脆弱的社會心理自行崩潰後,再登島收拾殘局。

四、這一思維逐漸占得上風,主要得力於解放軍區域拒止與反介入能力的大幅攀升:

  1. 航母戰鬥群,以及可長時間滯空的遠程無人機群 => 攔截在台灣東部任何冀圖援救台灣的機艦
  2. 中程導彈可以精確打擊第一到第二島鏈的一切軍事目標 => 封鎖時,外力難以介入
  3. 展示了核武的第二擊能力,2024/10/04 東風31AG射入南太平洋,公路機動型洲際導彈,射程在12000公里左右。

五、封鎖作戰的基礎:

  1. 造艦能力與無人機生產已難有匹敵
  2. 研製出高超音速加上乘波體(產生升力面的衝擊波,提高升阻比(升力與阻力的比值))
  3. 北斗衛星的精確制導

國防部長董軍2024年6月:「甕中捉鱉」

六、台灣撐過封鎖需:

  1. 能源:台灣準備一半的電力靠天然氣火電 => 地熱、黑潮 / 儲能、微電網 / 電力冗餘
  2. 水 => 地下水 / 淨水
  3. 糧食 => 30% 糧食自給率 => 黃小玉 / 馬鈴薯
  4. 被切斷海纜 / 卡死低軌衛星
  5. 醫藥
  6. 分配與運送

可用素材的相關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的相關分類

Milit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Youtube

  1. 進 youtube
  2. 蒐「Milit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3. 點開篩選器 / 選「創用 CC」

其他

  1. https://pixabay.com 圖片灣,沒找到
  2. https://www.pexels.com 沒找到
  3. google.com 蒐「Chinese navy」,創用 CC 很多

中共圍台軍演諸報導連結:

  1. 2024年環台軍事演練WIKI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24年環台軍事演練
  2. 佩洛西訪台:中國環台軍演彈道導彈「穿越台灣上空」的戰略及民眾反應 - BBC News 中文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2433817
  3. 賴清德就職三天後北京「無預警」環台軍演 首次覆蓋金馬等外島 - BBC News 中文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9052050
  4. 中國再次舉行環台軍演,警告賴清德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41014/china-taiwan-war-games/zh-hant/
  5. 中國解放軍舉行「聯合利劍-2024B」軍演 你需要知道的6個要點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9414558
  6. 中共軍演 美國務院罕見嚴厲回應「嚴重關切」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10140188.aspx
  7. 製造不安混亂的新軸心國:中國對台包圍軍演、北韓升高邊境情勢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8290329
  8. 法媒關注中國軍演 專家:歐洲應對台展現支持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1015/2835203.htm
  9. 共軍圍台軍演13小時落幕 125共機擾台創新高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19430
  10. 反制賴清德「新兩國論」 中國軍演13點鐘煞鼓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19364
  11.  中共「聯合利劍」軍演不同以往 國防學者:距台更近、威脅更大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30388
  12. 《中共「聯合利劍-2024B」演習研究》(國防安全研究院) https://indsr.org.tw/focus?uid=11&pid=2730&typeid=26
  13. 《美國CSIS:中國封鎖台灣 有三種劇本》 https://168abc.net/special-report/political-econ/18067
  14. 《中國解放軍對台的「聯合封控」:台灣與美國應對方案研析》(軍傳媒)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3525/7282237
  15. 《中國軍演模擬“環台封鎖” 台灣不對稱武器恐無用武之地?》(美國之音)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mp/a-review-of-taiwan-s-asymmetrical-warfare-capabilities-after-chinese-drills-20220807/6690734.html?fbclid=IwY2xjawF7OvxleHRuA2FlbQIxMQABHTsGDqPYPT_HfMSAf3LkvXyDsposaK8kg6xkqxt9yyFUkGHWlcJhsagCKw_aem_25IGdY-r_-27H5Zj7ehEyA
  16. 經長郭智輝拋「菲律賓綠電送台」構想,再生能源業者怎麼看? https://www.reccessary.com/zh-tw/news/world-market/Taiwan-plans-power-plant-in-Philippines-for-green-energy
  17. 赴菲律賓設電廠倡議遭疑圖利 經部澄清:沒要買雲豹綠電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410160331.aspx
  18. 綠電需求大 經長提菲律賓設電廠再運回台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19468

「2024年環台軍事演練」摘要:

  1. 軍演背景與名稱
    • 先前的「聯合利劍—2024A」軍演於5月23日舉行,主要針對台灣周邊的軍事行動​(因賴總統就任)
    • 軍演代號「聯合利劍—2024B」,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主導,於2024年10月14日展開(因賴總統國慶演講​)
  2. 軍演意圖
    • 中國此舉是回應台灣總統賴清德提出的「互不隸屬」立場,強調其對台灣的主權聲索​
    • 軍演展現中國對台灣周邊海域的全面控制,並伴隨網路攻擊和認知戰等非軍事行動,以增加威懾​
  3. 軍演參與力量與範圍
    • 這次軍演結合了陸、海、空、火箭軍和海警部隊,進行了環台巡航與作戰演練​
    • 海警首次派出萬噸級艦艇參與,並在台灣本島和外島周邊(包括東引島、馬祖等)進行巡航與執法行動​(海警出動製造管轄權爭議)
  4. 三大戰略突破
    • 首次派出大型艦艇:中國海警2901號艦艇參與,強化了在台海地區的執法與威懾能力​
    • 環台巡航:突破以往僅限於固定區域的巡航模式,首次達成全域環台巡航​
    • 進入馬祖水域:首次進入馬祖的「限制水域」進行巡航,進一步強化對台灣外島的控制​
  5. 國際影響與未來展望
    • 這次軍演標誌著中國對台海局勢的態度更強硬,顯示未來兩岸關係將更加緊張且不確定​
  6. 2024/10/16 經長郭智輝拋出「菲律賓綠電送台」構想
    • 此構想解決了經濟問題,但可能增加對於我國國安的可預期
    • 行政院因應美日菲「呂宋經濟走廊」仍在評估中

之前相關書籍對中共封鎖台灣的看法

  1. 《阿共打來怎麼辦》(王立、沈伯洋)P123-134
    中共不可能封鎖台灣。因為承平時很難確定船隻的目的地是否為台灣,以潛艦布雷亦阻礙重重,只有在瀕臨開戰或已經開打之後才能進行,但在台灣仍有強大海空軍實力的戰爭初期,此舉無異自殺。
  2. 《我們如何守住台灣》(謝宇程)
    戰爭一開旦始將依以下順序進行:撤僑→封鎖→導彈→空戰→渡海作戰。而在封鎖階段,則視台灣的準備狀況有兩種可能:一是引發全面恐慌,房市股價慘跌、台幣重挫(P206);二是成功防禦,並未全面崩潰(P237)。
  3. 《台灣的勝算》(李喜明)P146
    當中共發動戰爭時,美國可能協助台灣反封鎖,方式包括
    • 聯合其他國家不遵守中共之禁制公告。
    • 以國籍船懸掛美國國旗的方式刻意通過禁制區向台灣運補
    • 對進出中國大陸的商船強制禁運。
    • 畫定空中禁航區禁止中共軍機進入台灣海峽。

第三段落:我們能將「國是討論」的成果,轉化成具體行動

故事主軸(敘事主軸):公共教育旨在讓人民能通過教育:看懂世界,改善生活,建立生涯與職涯,參與公民社會 => 幾乎台灣公共治理的大小事,教育部都有相應的補助要點 => 全民國防教育補助要點 => 高中以下在教育部學特司全民國防科管 => 我們正申請補助在現場施教 => 介紹微社群 => 課綱與本單元對應 => 施教情形 => 學習者反饋


  • 我們透過與一般或實驗教育機構合作,藉由我們的課程設計,將「素養討論」落實在全民國防教育中,進而讓學生們能透過課程瞭解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並讓學生進行思辨,提出疑問、查找資料、產生解方,進一步讓全民國防知能提升。
  • 全民國防教育微社群不僅進行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廣工作、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討論,也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支持資源,使更多學校得以有效推行有品質的全民國防課程


介紹微社群:
我們是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全民國防小組,成立以來致力於連結民團體的力量,和黑熊學院、鐵杉民防協會、台灣民團協會、沃草、壯闊台灣協會、數位外交協會、新莊社大、新莊高中等團體合作,以推進台灣全民國防教育為目標,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累積相關的學習資源。期待透過小組的努力,讓全民國防教育深入各級學校與終身學習。
自成立以來,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全民國防教育小組多方邀請各民間團體,舉辦多次全民國防教育的課程。例如參訪國家太空中心、舉辦全民國防圓桌會議、舉辦民防基礎營、空氣槍射擊練習、衛生與基礎救護、防災避難規畫、資訊戰等課程。

  1. 全民國防開放課程13單元/簡表的第五單元「中共攻台想定」(6hr 分成 3 課次)
  2. 本單元設計(6hr),包含兩個子題:中共封鎖台灣+中共強攻台灣
微社群
第五單元
  1. 監製:懷鳴 / 例會
    • 計畫:對全民國防科的申請計畫
    • 把課程設計出來
    • 培養可以帶這個單元課程的「老師」/ 非領教師證者
    • 找到合作學校與班級(高國中小 / 社大)上一次課
    • 全民國防科核結
    • 其他單位可以抄計畫、課程、講義、核結表,並且隨選列印 => 再分享給更多人

施教範例:

  1. 和平實小黃志順校長:研究方法課
    • 中共想不想隔離台灣
    • 中共怎麼隔離台灣
    • 中共隔離台灣,台灣要如何因應

講者群:

  1. 任懷鳴
  2. 范智鈞
  3. 沈昱丞
  4. 蔡定榮:關心能源靭性,刑事警察局智慧財產權偵查大隊,新店安坑
  5. Lev 南樂:美國人,連結到 史雋皓(4T)
  6. 楊雅安(2T):台灣的糧食安全

推廣工作協力團隊:尋路教育工作室

李頎(6T)、張庭昀(6T)、王筱元(6T)

第四段落:這一輪社運的核心:「自主學習公共化」

故事主軸(敘事主軸):對自主學習的簡明解說 => 比較 傳統典範 / 自主學習典範 / 中間過渡型態 => 自主學習特別能與其他的時代趨勢協作 => 願景


概述自主學習如何提升台灣的全民國防意識與行動力

自主學習在當前的全球安全形勢和台灣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中,對於增強全民國防意識和行動力尤為關鍵。這種學習模式鼓勵學習者參與決策、培養協作能力,並主動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使每個人都具備應對突發情勢和支持國防的基本素養。

段落整理


自主學習典範如何支撐台灣的全民國防

  • 學習者參與學習治理,增強責任意識與行動力
  • 在自主學習的模式中,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這種治理學習的經驗能培養出對社會責任的認知。面對國防需求,自主學習者更具備「公民責任」的意識,對於防災、救援、以及防務支援等面向有更高的投入意願。他們學會自主決策,理解應變措施的重要性,並能夠迅速響應。


群學模式支援「全民國防」協作需求

  • 自主學習典範中的群學模式,強調夥伴之間的協作及互相支持,這種習慣讓學習者在遇到危機時能快速組織有效的小組,以團隊的形式面對挑戰。這對於全民國防尤為重要,因為國防不僅僅是軍方的責任,而是需要社會各層共同參與。透過群學訓練,學習者可以在突發情境中迅速形成自救和支援小組,維持社會秩序、保障社區安全。


無界學習增強「國防教育」的廣度與深度

  • 自主學習打破了學校與社會的邊界,學習者可以在真實場景中掌握與國防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例如戶外急救、基礎防衛技能和危機管理等實用知識。這樣的無界學習為國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習者的知識不僅限於書本,而是真正可以應用於現實情境,從而形成面對威脅的真實應對能力。


生活實踐強化「學以致用」的國防意識

  • 自主學習典範強調生活實踐,這不僅體現在個人技能上,還使每位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具備應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他們學會如何在家中儲備應急物資、如何辨識和響應潛在威脅、如何配合社區內的安全措施,這些都是構成全民國防基礎的必備素質。透過日常的實踐,學習者能在危機時刻迅速有效地協助防災或維持社會運作。


自主學習模式如何強化台灣的防禦韌性

  • 自主學習典範與台灣的國防需求高度契合。全球趨勢顯示,未來的安全挑戰更加多元,且需要高度靈活的應變模式,而自主學習能提供這種韌性。當學習者從小就在自主學習中培養應變和協作能力,他們長大後能夠自發性地參與公共防衛措施,並有能力在社區層面提供即時支援。因此,自主學習不僅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強化台灣國防韌性、增進國民應對能力的重要策略。


台灣未來全民國防的願景

台灣若能推廣自主學習典範,將培養出一批對國防具有高度認知和行動力的公民。未來的國防不再只依賴少數軍事部門,而是依靠全民參與的綜合防禦體系。自主學習能讓每位公民成為有效的國防資源,不僅在危機時刻能自救,更能積極協助防衛和重建。透過這樣的願景,台灣的全民國防意識將更加普及,面對威脅時也能夠更從容應對。


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

什麼是自主學習典範?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自主學習典範包括四個元素:

  1. 學習者參與治理學習:學習者可以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主導自己的學習,這是整個典範的基礎。
  2. 群學: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習夥伴之間彼此的協作,學習者需秉持「立約承責」的態度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3. 無界學習:學習的場域不以教室或學校為範圍,可以擴大到整個世界。
  4. 生活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知識技能是否「學會」端看能否在生活中實際應用。

傳統學習典範的特色

  1. 傳統學習的內容主題由課綱及教科書決定,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
  2. 傳統學習的人際關係主要建立在教師與每位學習者的師承關係,學生個人不學只會影響自己;
  3. 傳統學習視學校為城堡,傾向隔絕學習者與校外的世界;
  4. 傳統學習偏離生活實踐,學習者的生活模式與上課模式完全分離,「學會」與否通常以是否通過考試來判斷。

兩者之間有過渡型態嗎

傳統學習與自主學習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但其中仍有過渡型態,也就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之中逐漸可以見到的樣貌。例如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數位學習推動的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可視為傳統固定課綱與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生參與學習治理之間的過渡型態。中小學普遍施行的各種戶外教學則是由學校邁向無界學習的例子。

自主學習典範特別能與其他的時代趨勢協作

三百年來全球建立的傳統公共教育典範是配合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市場經濟而建立的科層體制的產物。但未來世界將大大不同。新的時代趨勢是以水平整合取代垂直整合:

  1. 為避免全球暖化導致人類文明滅絕,必需以綠色能源取代石化能源。綠能發電將是互聯共生的智慧電網。
  2. 網際網路興起,進一步有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三者必然造成生產自動化,人類有機會建立以共享經濟為主的新體制。
  3. 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促進微權力的成長,大公司及國家的影響力日漸減弱。
    未來世界與三百年來的世界將大大不同,而自主學習典範的的學習模式與網絡取代科層的時代趨勢相合。自主學習典範之下的學習者能夠與時俱進,自主解決問題,更適合劇烈變遷的社會。

為什麼需要「自主學習公共化」?

今天公共教育採取傳統學習典範,只有部分實驗學校採用自主學習典範。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不分家庭社經地位高低均能在較優的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習。

台灣教育轉向自主學習的願景

  1. 未來世代須面對的挑戰
    未來世代必需面對嚴峻的生態災難及科技顛覆的雙重挑戰,傳統學習典範教育實在無以因應。
  2. 自主學習對未來台灣社會的好處
    • 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正在進一步將人類社會「巨嬰化」,有可能使多數人類成為無用階級,自主學習能夠強化自造精神,教出動手能力強大的下一代,進而中和一部分巨嬰化的趨勢。
    • 自主學習典範自小訓練人與人協作,離開學校之後可以自主微社群,不僅能動手解決問題、 提供微社群生活機能,還能與其他微社群進行資源的交流或交換,因而提高面對各種災變的生存靭性。例如發展全民國防教育、電網靭性、糧食安全、低軌衛星等等攸關台灣未來存亡的重要議題。
    • 自主學習典範由治理自己的學習出發,可以提高未來公民公共參與的能力,出錢出力去維持台灣的常民政治,從政客和資本家手中將部分公共資源拿來造福百姓。舉凡: 加課資本利得稅,提高租稅負擔率、爭取地熱黑潮等天然能源的公共化、利用房價反轉的時機實現居住正義、將托育及終身學習轉為公共服務,乃至正確的長照政策、健保政策及環境保護政策等等,均有賴相當人數的公民主動參與、貢獻心力。
    • 生成式AI 進入教育領域之後,傳統學習典範的課程內容極大部分不再有人人學習的需要,首要的因應策略就是萬事回歸基本思考(Go Basic)的習慣,自主學習典範的基本精神正是如此。
    • 自主學習典範強調學用合一、生活實踐,學習者不再進行於生活無用的應試學習。

自主學習公共化是這一輪社運的核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了讓台灣更好,我們選擇自主學習公共化做為這一輪社運的核心。因為我們相信,加速台灣教育轉向自主學習典範,有助於培育更能適應未來社會的下一代,同時在推動過程中,我們可以支持青年世代團結,復振台灣的常民政治。

捐款資訊:

新光銀行(103)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帳號:0338-10-100843-0

連絡信箱:gogopublictw@gmail.com

聯絡電話:(02)-2221-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