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的里程碑事件: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未顯示2位用戶所作出之69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 | [[分類: | + | [[分類:青年公共教育參與]][[分類:教育社運]] |
− | + | 過去四十年,台灣教育共發生了十二次的里程碑事件,這些里程碑事件的選擇標準如下: | |
− | + | # 由一或多個明確的事件構成 | |
− | + | # 提供巨大的常民政治參與空間 | |
+ | # 改變了台灣教育的制度或生態 | ||
+ | 這些里程碑事件,透過「走出戒嚴」「走向公共」「公共教育典範轉移」,配合台灣走向「多元社會」的總潮流,幫助台灣有序地進行當代適應。 | ||
+ |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8pt;text-align:center'>台灣教育十二個里程碑事件簡述</p> | ||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 ||
<tr><th></th><th>事件</th><th>年份</th><th>運作機構</th><th>重要參與者</th><th>簡述</th><th>影響</th></tr> | <tr><th></th><th>事件</th><th>年份</th><th>運作機構</th><th>重要參與者</th><th>簡述</th><th>影響</th></tr> | ||
第 8 行: | 第 11 行: | ||
<th style='padding:0 2pt'>1</th> | <th style='padding:0 2pt'>1</th> | ||
<th>大學法修法</th> | <th>大學法修法</th> | ||
− | <th> 1994 </th> | + | <th> 1987<br/>~'''1994''' </th> |
− | <th>大學教育<br/>改革促進會</th> | + | <th>[[zhtwwikipedia::大學法改革促進會|大學教育<br/>改革促進會]]</th> |
<td> | <td> | ||
謝長廷、賀德芬、王九逵、陳滌清、王顯達、<br/>劉源俊… | 謝長廷、賀德芬、王九逵、陳滌清、王顯達、<br/>劉源俊… | ||
第 28 行: | 第 31 行: | ||
<th>2</th> | <th>2</th> | ||
<th>四一○遊行</th> | <th>四一○遊行</th> | ||
− | <th>1994</th> | + | <th>'''1994'''</th> |
<th>遊行籌<br/>備團隊<hr/>人本教育<br/>基金會</th> | <th>遊行籌<br/>備團隊<hr/>人本教育<br/>基金會</th> | ||
<td>黃武雄等</td> | <td>黃武雄等</td> | ||
第 48 行: | 第 51 行: | ||
<th rowspan=2>3</th> | <th rowspan=2>3</th> | ||
<th rowspan=2>行政院教育改<br/>革審議委員會</th> | <th rowspan=2>行政院教育改<br/>革審議委員會</th> | ||
− | <th rowspan=2> 1994<br/>~1996 </th> | + | <th rowspan=2> '''1994'''<br/>~'''1996''' </th> |
<th>審議委員會</th> | <th>審議委員會</th> | ||
<td> | <td> | ||
第 54 行: | 第 57 行: | ||
</td> | </td> | ||
<td rowspan=2> | <td rowspan=2> | ||
− | + | 摩仿日本臨教審,1994年9月21日於行政院成立為<br/> | |
− | + | 期兩年的臨時編組,在1996年12月2日提出《行政<br/> | |
− | + | 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後解散。 | |
</td> | </td> | ||
<td rowspan=2> | <td rowspan=2> | ||
1. 使教育改革成為官方立場<br/> | 1. 使教育改革成為官方立場<br/> | ||
2. 確立以鬆綁為教育發展路線<br/> | 2. 確立以鬆綁為教育發展路線<br/> | ||
− | 3. 得到名目編列1570億元的推動經費<br/>& | + | 3. 得到名目編列1570億元的推動經費<br/>  (教育改革行動方案) |
</td> | </td> | ||
</tr> | </tr> | ||
第 71 行: | 第 74 行: | ||
<th>4</th> | <th>4</th> | ||
<th>家長會法治化</th> | <th>家長會法治化</th> | ||
− | <th> 1994 </th> | + | <th> 1989<br/>~'''1994''' </th> |
<th>主婦聯盟</th> | <th>主婦聯盟</th> | ||
<td> | <td> | ||
第 77 行: | 第 80 行: | ||
</td> | </td> | ||
<td> | <td> | ||
− | + | [https://forum.yam.org.tw/women/digest/backinfo/recreation/bulletin/int04.htm 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推動,起草「台北市中小學學<br/> | |
− | + | 生家長會設置辦法」並在台北市議會通過。1997年<br/> | |
− | + | 通過「臺灣省各級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辦法」,讓<br/> | |
− | + | 家長能夠參與學校校務運作。 | |
</td> | </td> | ||
<td> | <td> | ||
第 91 行: | 第 94 行: | ||
<th>5</th> | <th>5</th> | ||
<th>師資改革</th> | <th>師資改革</th> | ||
− | <th> 1989<br/>~1995<br/>~1999 </th> | + | <th> 1989<br/>~'''1995'''<br/>~1999 </th> |
<th>振鐸學會<hr/>教師人權<br/>促進會</th> | <th>振鐸學會<hr/>教師人權<br/>促進會</th> | ||
<td> | <td> | ||
第 97 行: | 第 100 行: | ||
</td> | </td> | ||
<td> | <td> | ||
− | 1.大法官 308 號解釋(1992)公立學校教師不適用公<br/>& | + | 1.大法官 308 號解釋(1992)公立學校教師不適用公<br/>  務員服務法<br/> |
− | 2.《師範教育法》改為《師資培育法》(1994) | + | 2.《師範教育法》改為《師資培育法》(1994),普<br/>  通大學參與師資培育<br/> |
3.《教師法》立法(1995)<br/> | 3.《教師法》立法(1995)<br/> | ||
4.教師會籌組運動 | 4.教師會籌組運動 | ||
第 104 行: | 第 107 行: | ||
<td> | <td> | ||
1.公教分途<br/> | 1.公教分途<br/> | ||
− | 2. | + | 2.普通大學參與師資培育<br/> |
3.公費改自費<br/> | 3.公費改自費<br/> | ||
4.分發改選聘<br/> | 4.分發改選聘<br/> | ||
第 114 行: | 第 117 行: | ||
<th>6</th> | <th>6</th> | ||
<th>社大成立<br/>並發展</th> | <th>社大成立<br/>並發展</th> | ||
− | <th> 1998~ </th> | + | <th> '''1998'''~ </th> |
<th>人本教育<br/>基金會<hr/>社區大學<br/>全國促進會</th> | <th>人本教育<br/>基金會<hr/>社區大學<br/>全國促進會</th> | ||
<td> | <td> | ||
第 133 行: | 第 136 行: | ||
<tr> | <tr> | ||
<th>7</th> | <th>7</th> | ||
− | <th>課程改革I</th> | + | <th><span style='color:brown'>課程改革I</span></th> |
− | <th> 1999 </th> | + | <th> 1993<br/>~'''1999''' </th> |
<th>振鐸學會<hr/>教師人權<br/>促進會</th> | <th>振鐸學會<hr/>教師人權<br/>促進會</th> | ||
<td> | <td> | ||
第 140 行: | 第 143 行: | ||
</td> | </td> | ||
<td> | <td> | ||
− | + | 一、1989年5月民間第一次參與國家課程標準討論<br/>    。<br/> | |
− | + | 二、1993.12.25 翁金珠提出《國民教育法修正案》<br/>     | |
+ | 教科書由教育部評鑑,縣市教師專業團體選<br/>    用。 1999.2.3 《國民教育法》修法成功:<br/> | ||
1.課程與教科書改革<br/> | 1.課程與教科書改革<br/> | ||
− | & | + |   (1)課程標準改成課程綱要<br/> |
− | & | + |   (2)一綱多本,各出版社編書,政府審書<br/> |
− | & | + |   (3)教科書全面走向民編,經審查後學校選用<br/> |
2.中小學校長由派任制改採遴選制<br/> | 2.中小學校長由派任制改採遴選制<br/> | ||
3.中小學重大校務應經校務會議議決<br/> | 3.中小學重大校務應經校務會議議決<br/> | ||
第 158 行: | 第 162 行: | ||
<th>8</th> | <th>8</th> | ||
<th>教育基本法</th> | <th>教育基本法</th> | ||
− | <th> 1999 </th> | + | <th> 1994<br/>~'''1999''' </th> |
<th>四一○<br/>教改聯盟<hr/>人本教育<br/>基金會</th> | <th>四一○<br/>教改聯盟<hr/>人本教育<br/>基金會</th> | ||
<td> | <td> | ||
第 164 行: | 第 168 行: | ||
</td> | </td> | ||
<td> | <td> | ||
− | 1. | + | 1.確立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學習權」置於「受<br/>  教權」之前。參考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br/> |
2.父母有對子女的國民教育選擇權<br/> | 2.父母有對子女的國民教育選擇權<br/> | ||
3.禁止對學生體罰及霸凌<br/> | 3.禁止對學生體罰及霸凌<br/> | ||
第 179 行: | 第 183 行: | ||
<th>9</th> | <th>9</th> | ||
<th>教育經費編<br/>列與管理法</th> | <th>教育經費編<br/>列與管理法</th> | ||
− | <th> 2000 </th> | + | <th> 1997<br/>~'''2000''' </th> |
− | <th>人本教育<br/>基金會<hr/>四一○<br/>教改聯盟<hr/>中華民國教<br/>育改革協會<hr/>全國教師會<br/>促進會<hr/>927搶救教科<br/>文行動連線<hr/>600個<br/>教育團體</th> | + | <th>人本教育<br/>基金會<hr/>四一○<br/>教改聯盟<hr/>中華民國教<br/>育改革協會<hr/>全國教師會<br/>促進會<hr/>927搶救教科<br/>文行動連線<hr/>選教育當總<br/>統行動聯盟<hr/>600個<br/>教育團體</th> |
<td> | <td> | ||
眾教育團體負責人、劉進興、李慶安、朱惠良<br/>林全、丁志仁 | 眾教育團體負責人、劉進興、李慶安、朱惠良<br/>林全、丁志仁 | ||
第 187 行: | 第 191 行: | ||
1.1995年民間即著手起草《教育經費管理法》<br/> | 1.1995年民間即著手起草《教育經費管理法》<br/> | ||
2.1997.7.16~18國民大會凍結了原憲法第164條<br/> | 2.1997.7.16~18國民大會凍結了原憲法第164條<br/> | ||
− | 3.1997.9.27 民間團體遊行並在國父紀念館前發動<br/>& | + | 3.1997.9.27 民間團體遊行並在國父紀念館前發動<br/>  5000名師生戶外教學(罷課)<br/> |
4.1997.11劉進興提出《教育經費國庫負擔法草案》<br/> | 4.1997.11劉進興提出《教育經費國庫負擔法草案》<br/> | ||
− | 5.1999.12 李慶安、朱惠良、范巽綠等跨黨派提出<br/>& | + | 5.1999.12 李慶安、朱惠良、范巽綠等跨黨派提出<br/>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草案》<br/> |
− | 6.2000年「選教育當總統行動聯盟」評許信良、朱<br/>& | + | 6.2000年「選教育當總統行動聯盟」評許信良、朱<br/>  惠良為五組總統候選人第一名;陳水扁、呂秀蓮<br/>  為五組總統候選人第二名<br/> |
− | 7.選前兩天,陳水扁的競選團隊主動致電給教改團<br/>& | + | 7.選前兩天,陳水扁的競選團隊主動致電給教改團<br/>  體成員,表示願意支持其所提出「保障教育經費<br/>  占國民生產毛額(GNP)百分之六下限保障」<br/> |
− | 8.2000.6 各教育團體要求總統兌現承諾,否則將與<br/>& | + | 8.2000.6 各教育團體要求總統兌現承諾,否則將與<br/>  新政府決裂,同時發動大規模抗爭<br/> |
− | 9.教育團體與主計長林全協商以政府歲入 21.5% 為<br/>& | + | 9.教育團體與主計長林全協商以政府歲入 21.5% 為<br/>  政府教育經費編列下限<br/> |
− | 10. | + | 10.同時建立教育財政兩委員會,並實施地方教育發<br/>    展基金,以強化教育財政紀律 |
</td> | </td> | ||
<td> | <td> | ||
− | 1.教育經費平均每 4.4 年將增加約<br/>& | + | 1.教育經費平均每 4.4 年將增加約 1000<br/>  億<br/> |
2.台灣教育發展不會受限於財源短絀<br/> | 2.台灣教育發展不會受限於財源短絀<br/> | ||
− | 3. | + | 3.常民政治透過兩委員會參與教育財政治<br/>  理<br/> |
4.教育各項支出成本越來越高 | 4.教育各項支出成本越來越高 | ||
</td> | </td> | ||
第 205 行: | 第 209 行: | ||
<tr> | <tr> | ||
<th>10</th> | <th>10</th> | ||
− | <th>九年一貫課程<br/>(課程改革Ⅱ)</th> | + | <th>九年一貫課程<br/>(<span style='color:brown'>課程改革Ⅱ</span>)</th> |
− | <th> 1998<br/>~2004<br/>~2018 </th> | + | <th> 1998<br/>~'''2004'''<br/>~2018 </th> |
<th>總綱小組<hr/>七大領綱小組</th> | <th>總綱小組<hr/>七大領綱小組</th> | ||
<td> | <td> | ||
第 225 行: | 第 229 行: | ||
<td> | <td> | ||
1.與傳統師培的各學科掌門人結仇<br/> | 1.與傳統師培的各學科掌門人結仇<br/> | ||
− | 2.確立學校在課程治理中的地位<br/>& | + | 2.確立學校在課程治理中的地位<br/>  (校本課程)<br/> |
3.以符號系統劃分學習領域<br/> | 3.以符號系統劃分學習領域<br/> | ||
4.確立「領域」「議題」兩大類課綱單位<br/> | 4.確立「領域」「議題」兩大類課綱單位<br/> | ||
5.確立老師可以自編教材或選用教科書<br/> | 5.確立老師可以自編教材或選用教科書<br/> | ||
6.擴大混用週課表與學期課表<br/> | 6.擴大混用週課表與學期課表<br/> | ||
− | 7.開始倡議「學習典範」取代「教學典範<br/>& | + | 7.開始倡議「學習典範」取代「教學典範<br/>  」,但仍未穩固<br/> |
− | 8.高中課綱拒絕銜接九年一貫課程的九年<br/>& | + | 8.開始倡議「親師生共學」<br/> |
+ | 9.高中課綱拒絕銜接九年一貫課程的九年<br/>  級課綱 | ||
</td> | </td> | ||
</tr> | </tr> | ||
第 237 行: | 第 242 行: | ||
<th>11</th> | <th>11</th> | ||
<th>十二年國教</th> | <th>十二年國教</th> | ||
− | <th> 2014~ </th> | + | <th> 2009<br/>~'''2014'''<br/>~ </th> |
<th>全國家長<br/>團體聯盟<hr/>人本教育<br/>基金會<hr/>正確推動12<br/>年國教參見<br/>同胞列車</th> | <th>全國家長<br/>團體聯盟<hr/>人本教育<br/>基金會<hr/>正確推動12<br/>年國教參見<br/>同胞列車</th> | ||
<td> | <td> | ||
第 243 行: | 第 248 行: | ||
</td> | </td> | ||
<td> | <td> | ||
− | 1. | + | 1.2009年,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等<br/>  民間團體發起「712我要十二年國教」遊行<br/> |
− | 2. | + | 2.2010年教育部召開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延長國<br/>  教年限為該會議的重要討論項目之一<br/> |
− | 3.2011年總統馬英九元旦談話宣布十二年國教將於<br/>& | + | 3.2011年總統馬英九元旦談話宣布十二年國教將於<br/>  2014年上路<br/> |
− | 4.2011.9.26~10.10 53個民間團體發動「正確推動<br/>& | + | 4.2011.9.26~10.10 53個民間團體發動「正確推動<br/>  十二年國教參見同胞列車」舉辨全台 16 場座談<br/> |
− | 5.2011.12修《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政府教育<br/>& | + | 5.2011.12修《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政府教育<br/>  經費下限由歲入 21.5% 提高至 22.5% ,每年新<br/>  增 200 億教育經費,支持推動十二年國教<br/> |
− | 6.林淑芬、鄭麗君提出民進黨版《十二年國教推動<br/>& | + | 6.林淑芬、鄭麗君提出民進黨版《十二年國教推動<br/>  條例草案》;陳學聖提出國民黨版《十二年國教<br/>  推動條例草案》<br/> |
− | + | ||
7.2013.7立《高級中等教育法》為十二年國教法源<br/> | 7.2013.7立《高級中等教育法》為十二年國教法源<br/> | ||
8.2014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發布<br/> | 8.2014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發布<br/> | ||
− | 9.2019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常被<br/>& | + | 9.2019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常被<br/>  稱為108課綱,<span style='color:brown'>課程改革Ⅲ</span>)全面實施。<br/> |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4/108Curriculum.svg' width=268.3 height=121.3 /> | ||
</td> | </td> | ||
<td> | <td> | ||
− | 1. | + | 1.國庫每年支付 200 億反轉高中生家庭<br/>  社經逆分配(私立高中生免學費補助)<br/> |
2.國中升高中逐漸走向免試<br/> | 2.國中升高中逐漸走向免試<br/> | ||
− | 3.推動第三輪課程改革( | + | 3.推動第三輪課程改革(參考左欄下圖)<br/> |
4.高中生實施學習歷程檔案<br/> | 4.高中生實施學習歷程檔案<br/> | ||
5.大學入學更加走向多元入學 | 5.大學入學更加走向多元入學 | ||
</td> | </td> | ||
</tr> | </tr> | ||
− | + | <tr><th>12</th> | |
+ | <th>實驗教育<br/>三法立法</th> | ||
+ | <th> 2012<br/>~'''2014'''<br/>~ </th> | ||
+ | <th>保障教育<br/>選擇權聯盟<hr/>振鐸學會<hr/>各地既存的<br/>實驗教育團<br/>體與家庭</th> | ||
+ | <td> | ||
+ | 蔣偉寧、吳思華、林佳龍、黃志雄、莊國榮、<br/>丁志仁、陳怡光 | ||
+ | </td> | ||
+ | <td> | ||
+ | 1.2012.4.28,均優學習論壇提出「立法保障實驗<br/>  教育」開始推動立法<br/> | ||
+ | 2.台灣智庫莊國榮與丁志仁、陳怡光以非公開座談<br/>  整合各既存的實驗教育團體意見<br/> | ||
+ | 3.2012.11.7黃志雄提出國民黨版《實驗教育實施<br/>  條例草案》<br/> | ||
+ | 4.2012.12.12林佳龍提出跨黨派版《機構實驗教育<br/>  實施條例草案》<br/> | ||
+ | 5.2013.5.15林佳龍提出跨黨派版《家長自主教育<br/>  條例草案》《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實施條例草<br/>  案》<br/> | ||
+ | 6.2014.9 教育部提出實驗教育三法草案<br/> | ||
+ | 7.2014.10.15 立法院趕在縣市長選舉前協商完成<br/>  所有實驗教育立法版本<br/> | ||
+ | 8.2014.11.4,立法院完成實驗教育三法三讀 | ||
+ | </td> | ||
+ | <td> | ||
+ | 1.人民可以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br/>  台灣教育開始有了「教育自造」精神<br/> | ||
+ | 2.加速自主學習典範論述與實踐的發展<br/> | ||
+ | 3.啟發 108 課綱中的自主學習精神<br/> | ||
+ | 4.台灣加速引進國際間的各種理念學校<br/> | ||
+ | 5.讀經教育(聖經、佛經、儒經)合法化<br/> | ||
+ | 6.開啟混搭式的國民教育支持模式<br/> | ||
+ | 7.若干年後補習班辦理機構實驗教育<br/> | ||
+ | 8.開啟自辦義務教育的正當性爭奪<br/> | ||
+ | 9.逐步擴展國庫對「國民自造教育」的補<br/>  助<br/> | ||
+ | 10.開啟教師端的自主學習帶領培力<br/> | ||
+ | 11.為銜接「後AI公共教育」提供基礎<br/> | ||
+ | 12.開啟「班本課程」的探索與發展 | ||
+ | </td> | ||
+ | </tr> | ||
</table> | </table> | ||
+ | <p style='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8pt;text-align:center'>台灣教育諸里程碑事件催化關係圖解</p> | ||
+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8/台灣教育的里程碑事件.svg' width=680 height=302.2 /></div> | ||
+ | #藍線代表過去十二個里程碑事件的相互關聯。 | ||
+ | #而「自主學習公共化」有機會成為第十三個里程碑事件。 | ||
+ | #紅線代表過去的里程碑事件如何影響「自主學習公共化」。 | ||
+ | #由左至右分為三個階段: | ||
+ | #:(1)走出戒嚴:①~⑦ | ||
+ | #:(2)走向公共:⑧~⑩ | ||
+ | #:(3)典範轉移:⑪~⑫ | ||
+ | #其中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與「十二年國教」適合向青年世代當作宏觀公共參與的戰例解說。 |
2024年9月7日 (六) 18:28的最新修訂版本
過去四十年,台灣教育共發生了十二次的里程碑事件,這些里程碑事件的選擇標準如下:
- 由一或多個明確的事件構成
- 提供巨大的常民政治參與空間
- 改變了台灣教育的制度或生態
這些里程碑事件,透過「走出戒嚴」「走向公共」「公共教育典範轉移」,配合台灣走向「多元社會」的總潮流,幫助台灣有序地進行當代適應。
台灣教育十二個里程碑事件簡述
事件 | 年份 | 運作機構 | 重要參與者 | 簡述 | 影響 | |
---|---|---|---|---|---|---|
1 | 大學法修法 | 1987 ~1994 |
大學教育 改革促進會 |
謝長廷、賀德芬、王九逵、陳滌清、王顯達、 |
1.由臺大、央大、成大、清華等教授成立促進會 |
1.大學自治,校長遴選 |
2 | 四一○遊行 | 1994 | 遊行籌 備團隊 人本教育 基金會 |
黃武雄等 |
台灣民間團體於 1994.4.10 發起大遊行活動,並 |
1. 促成政府成立行政院教改會 |
3 | 行政院教育改 革審議委員會 |
1994 ~1996 |
審議委員會 |
李遠哲、劉兆玄、林清江、黃榮村、曾憲政 |
摩仿日本臨教審,1994年9月21日於行政院成立為 |
1. 使教育改革成為官方立場 |
聯絡人系統 | 曾憲政 | |||||
4 | 家長會法治化 | 1989 ~1994 |
主婦聯盟 |
李美玲、竺鳳鳳、劉雲英、呂美鸞、萬佩萱 |
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推動,起草「台北市中小學學 |
1.之後台灣各級家長團體紛紛成立 |
5 | 師資改革 | 1989 ~1995 ~1999 |
振鐸學會 教師人權 促進會 |
謝長廷、丁志仁、石文傑、吳忠泰、張輝山、 |
1.大法官 308 號解釋(1992)公立學校教師不適用公 |
1.公教分途 |
6 | 社大成立 並發展 |
1998~ | 人本教育 基金會 社區大學 全國促進會 |
黃武雄、陳水扁、顧忠華、蔡傳暉、林孝信、 |
1.1998年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設立 |
1.普及平價的終身學習 |
7 | 課程改革I | 1993 ~1999 |
振鐸學會 教師人權 促進會 |
翁金珠、彭百顯、李慶華、丁志仁… |
一、1989年5月民間第一次參與國家課程標準討論 |
1.結束統編本教科書 |
8 | 教育基本法 | 1994 ~1999 |
四一○ 教改聯盟 人本教育 基金會 |
翁金珠、朱惠良、范巽綠、林政則、蔡璧煌、 |
1.確立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學習權」置於「受 |
1.開啟 2014 年實驗教育三法立法 |
9 | 教育經費編 列與管理法 |
1997 ~2000 |
人本教育 基金會 四一○ 教改聯盟 中華民國教 育改革協會 全國教師會 促進會 927搶救教科 文行動連線 選教育當總 統行動聯盟 600個 教育團體 |
眾教育團體負責人、劉進興、李慶安、朱惠良 |
1.1995年民間即著手起草《教育經費管理法》 |
1.教育經費平均每 4.4 年將增加約 1000 |
10 | 九年一貫課程 (課程改革Ⅱ) |
1998 ~2004 ~2018 |
總綱小組 七大領綱小組 |
吳京、林清江、楊朝祥、陳伯璋、周麗玉 |
1.吳京請各學科掌門人在總綱制訂後再進場 |
1.與傳統師培的各學科掌門人結仇 |
11 | 十二年國教 | 2009 ~2014 ~ |
全國家長 團體聯盟 人本教育 基金會 正確推動12 年國教參見 同胞列車 |
馬英九、蔣偉寧、林淑芬、鄭麗君、陳學聖、 |
1.2009年,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等 |
1.國庫每年支付 200 億反轉高中生家庭 |
12 | 實驗教育 三法立法 |
2012 ~2014 ~ |
保障教育 選擇權聯盟 振鐸學會 各地既存的 實驗教育團 體與家庭 |
蔣偉寧、吳思華、林佳龍、黃志雄、莊國榮、 |
1.2012.4.28,均優學習論壇提出「立法保障實驗 |
1.人民可以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 |
台灣教育諸里程碑事件催化關係圖解
- 藍線代表過去十二個里程碑事件的相互關聯。
- 而「自主學習公共化」有機會成為第十三個里程碑事件。
- 紅線代表過去的里程碑事件如何影響「自主學習公共化」。
- 由左至右分為三個階段:
- (1)走出戒嚴:①~⑦
- (2)走向公共:⑧~⑩
- (3)典範轉移:⑪~⑫
- 其中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與「十二年國教」適合向青年世代當作宏觀公共參與的戰例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