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楊昭瑾、沈潔伃討論: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一、總目標:
第 24 行: 第 24 行:
 
#*青年世代團結
 
#*青年世代團結
  
 +
===二、重要策略===
 +
#公開格式,共享內容,開放工具,開源生態
 +
#運用危機,不讓危機在形成新的適應路徑與慣性時,偏離我們的目標並僵固下來
 +
#與台灣孩子的書屋結盟
 +
#與黃昆輝教育基金會聯絡,尋找合作空間
 +
#終身司教的育基金會,尋找相關的董事來參與
 +
#開發青年署的青年人脈
  
 +
===三、是什麼,有什麼(擺在那兒)===
 +
#1000~2000人的社群網絡
 +
#不用成立法人,卻有法人可使用
 +
#不斷生成「改變機會」的生態系
 +
#*改變台灣的機會,會自己來撞上來
  
 +
===四、提供什麼(不斷耗能補充)===
 +
#無私高質量的國是討論
 +
#*不是政黨的側翼,內容農場發動的認知戰
 +
#*比海量的網絡資訊好
 +
#*比同溫層來的資訊好
 +
#有人買單的「倡議」上升通路,如推展全民國防
 +
#*倡議主題不斷與同胞溝通,讓同胞由「沒聽過」進展到都「聽得懂」
 +
#*實施方案打磨到具備可行性
 +
#*完成職業政治部門收割
 +
 +
===五、有效的通路===
 +
#能觸及不同世代
 +
#維護與使用的費用是可負擔
 +
#與工作伙伴間有對應關係,並彼此能協作、組合
 +
 +
===六、用 15 場論壇來同時發展教育社群===
 +
<ol>
 +
<li>常民政治與青年世代團結</li>
 +
<li><details><summary>台灣公共教育如何邁入近未來</summary>
 +
<ol><li>怎麼因應國中小四分之一幅度的生員縮減危機?</li>
 +
<li>怎麼升級高、國中小的公共教育方法與內容,以跟上快速變遷的「當代」?</li>
 +
<li>怎麼運用近未來的通訊發展,翻轉台灣非都會地區的地方發展與教育發展?</li>
 +
<li>怎麼促成行政減量,讓老師專心於課程、輔導與學生的學習帶領?</li></ol>
 +
</details></li>
 +
<li>近未來數位公民</li>
 +
<li>修法,為待定向青少年提供「生涯發展高中」</li>
 +
<li>補助實驗教育特殊學習需求學生</li>
 +
<li>為青年提供「公共的」終身學習網絡</li>
 +
<li>全民國防教育向前走</li>
 +
<li>不歪樓理財</li>
 +
<li>學前教育公共化</li>
 +
</ol>
 +
 +
時間:2023.11.29~2024.03.31
  
 
{{:以福格行為模型說明「發展教育社群」}}
 
{{:以福格行為模型說明「發展教育社群」}}

2023年12月12日 (二) 11:33的修訂版本

2023.12.12

打造台灣教育「常民政治」的作業系統

○、前提:

  1. 年流量100萬小額捐額
  2. 有相容的價值觀
    • 普世:權利責任對等(對應得失相兼)、人類生存延續、世間慈悲的價值台灣,包括中國大陸人民,以巴關係
    • 台灣:台灣社會生存、多元與公平
    • 教育:教育公共化

共化五原則:

  1. 平等取得原則:任何地域、財力或其他弱勢的國民,皆能平等取得政府提供之公共化服務。
  2. 公益規準原則:教育機構的運營,應以「學習者福祉」為依歸,而不是以商品市場上的「賣相」為依歸。
  3. 國庫分擔原則:公共化服務的大部分或主要部分,應由公庫撥款來運營和維繫。
  4. 權責相符原則:在國庫補助的過程中,提供服務的機構,得到的補助有多少,所應承擔的責任就應該有多少,所受到的監督就應該有多強。也可以說:「高補助高規範,低補助低規範」。
  5. 公開透明原則:在承受國庫補助的部分,資訊應該公開透明。陽光照進去越多,長期而言,公共化服務就會越健康。

一、總目標:

  1. 常民政治
    • 高品質的自我培力課程
    • 五年內培養出「教育經費委員會」的接班人才
    • 中階文官的管道認識
    • 與立委合作的經驗
  2. 改善台灣的教育治理
    • 演進「學校」的內涵
    • 演進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
  3. 改進教育方法和內容
    • 演進教育工作者(以前叫教師)的角色
  4. 跨世代協作
    • 青年世代團結

二、重要策略

  1. 公開格式,共享內容,開放工具,開源生態
  2. 運用危機,不讓危機在形成新的適應路徑與慣性時,偏離我們的目標並僵固下來
  3. 與台灣孩子的書屋結盟
  4. 與黃昆輝教育基金會聯絡,尋找合作空間
  5. 終身司教的育基金會,尋找相關的董事來參與
  6. 開發青年署的青年人脈

三、是什麼,有什麼(擺在那兒)

  1. 1000~2000人的社群網絡
  2. 不用成立法人,卻有法人可使用
  3. 不斷生成「改變機會」的生態系
    • 改變台灣的機會,會自己來撞上來

四、提供什麼(不斷耗能補充)

  1. 無私高質量的國是討論
    • 不是政黨的側翼,內容農場發動的認知戰
    • 比海量的網絡資訊好
    • 比同溫層來的資訊好
  2. 有人買單的「倡議」上升通路,如推展全民國防
    • 倡議主題不斷與同胞溝通,讓同胞由「沒聽過」進展到都「聽得懂」
    • 實施方案打磨到具備可行性
    • 完成職業政治部門收割

五、有效的通路

  1. 能觸及不同世代
  2. 維護與使用的費用是可負擔
  3. 與工作伙伴間有對應關係,並彼此能協作、組合

六、用 15 場論壇來同時發展教育社群

  1. 常民政治與青年世代團結
  2. <details><summary>台灣公共教育如何邁入近未來</summary>
    1. 怎麼因應國中小四分之一幅度的生員縮減危機?
    2. 怎麼升級高、國中小的公共教育方法與內容,以跟上快速變遷的「當代」?
    3. 怎麼運用近未來的通訊發展,翻轉台灣非都會地區的地方發展與教育發展?
    4. 怎麼促成行政減量,讓老師專心於課程、輔導與學生的學習帶領?
    </details>
  3. 近未來數位公民
  4. 修法,為待定向青少年提供「生涯發展高中」
  5. 補助實驗教育特殊學習需求學生
  6. 為青年提供「公共的」終身學習網絡
  7. 全民國防教育向前走
  8. 不歪樓理財
  9. 學前教育公共化

時間:2023.11.29~2024.03.31

福格行為模型

右圖叫「福格行為模型」,簡單表述為「B=MAT」,即任何行為只會發生於「動機」「能力」「提示」三個要素同時出現的時候。

一、兩個區域

它首先考慮兩個維度:

  1. 縱軸代表「動機」,人對一個行為的動機越強,越容易行動。
  2. 橫軸代表「能力」,人受限於時間、金錢、體力、專注力、人脈…等限制,不是有動機就有能力去追求的。

綜合以上兩者,得到中間這條曲線,它叫做「行動線」。行動線的右上代表我們有動機也有能力去做的事;行動線的左下代表我們或許動機不足,或者力有未逮,所以不會去做這件事。

提示和前面兩者不一樣,它要麼有,要麼沒有。在行動線右上時,它如果出現,我們就會去做。舉例來說:你昨晚沒睡飽,需要提神,這是動機; 7-11 咖啡一杯 55 元,你買得起,而且店面就在上班的路上,路過去買也很方便,這是能力;剛好這個時候呢 7-11 透過手機發給你一張咖啡優惠券,這個就是提示了;動機、能力、提示三大因素都出現,必須來一杯了。你的購買行為於是就這麼發生。不睏的話你不會買,沒錢你不會買,手機沒跳優惠券,你多半在想其他事情,也不會買。

在當代社會中,「人」其實是被「想做的事」與「能做的事」所淹沒的,其中的絕大部分皆因為須要注意的事太多而沒有發生,而「提示」常常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

其實了解「福格行為模型」,對建構生活中的好習慣,通常很有用,例如:早晨起來固定運動…等等,此處就先不展開了。

「發展教育社群」

聯盟和丁丁在推動的事,叫「常民政治」,就是讓一不當官二不參選的普通百姓,能參與到公共政策治理上面。這件事其實是很難的,即使在民主國家都不容易。真的是需要找到很多人肯幫忙才能有進展。在茫茫人海中瞎找,找到肯幫忙改良教育治理的人比例會很低。所以整個「發展教育社群」,頭一件事,就是去找到一些比較「關心改良教育治理」的人,人不用多,但動機一定要有,那些對改良教育治理興趣不大的人,其實不用去找

找到之後呢,就是要確保只要他們願意參與互動,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所以安排好十五次論壇,讓每次論壇都能讓參與者學到東西,覺得時間花得值了。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將六樣「產品」包在一起,以增加參與者可能的收獲:

  1. 論壇本身:除了參與討論之外,也公布該次論壇的相關參資料與討論的紀錄。
  2. 每次正式線上論壇之前半小時的閒聊,不要小看閒聊,閒聊中學到的東西,不會比正式討論少。
  3. 每次論壇前都會拿題綱和付費版的 ChatGpt 預討論,討論的結果摘要,會放在論壇資料中供參考。
  4. 會建立「社群日誌」,讓有帳號的人,可以彼此分享論壇之外,大家在生活當中,與教育有關的經歷和想法。例如:丁丁和士賢受邀去參加了五所中途學校聯繫會議中,值得分享的人和事;丁丁去參加教育經費審議委員會當中,審議到的重要補助要點修訂…。
  5. 資源池:線上論壇的作用不只發生在線上論壇當時,更會影響日後。我們會將每次論壇蒐集的文章、影片製成「資源池」,供之後長期使用。
  6. 進度條:每次論壇的準備大約是循「拉該主題的潛在的引言者成立 line 群 → 確認該主題論壇的週次與日期 → 分配引言人任務 → 引言人提供子題 → 分配子題請人與付費版的 ChatGpt 預討論 → 稍微準備正式論壇前的閒聊 → 對論壇進行廣宣與報名 → 準時進行論壇 → 紀錄與整理 → 解散 line 群」。中間其實有很多社群可以參與的空間。由於各場是論壇同時平行進行準備的,而各場論壇目前走到哪一步,聯盟也會以進度條的方式公告周知。

聯絡網的功能與作用

要促成特定行為發生,主要須要進行兩件事:

  1. 找出行動線與其右上的「提示反應區」,這一點可以透過過濾掉動機不夠或力有未逮的人群來達成。
  2. 建立提示系統,穩定、可靠地向「提示反應區」中的目標群體發送「提示」。右圖的聯絡網就是一種穩定、可靠的提示發送系統

右圖中:

  1. T1 是整個「小聯絡網」的「線頭」,每張「小聯絡網」只有一位。
  2. 由 T1 聯絡兩位 T2 ,和一位「提示接受對象」成員。
  3. 兩位 T2 各聯絡三位 T3 ,六位 T3 再各聯絡三位「提示接受對象」。
  4. T1、T2、T3 (虛線方框內),負有「系統性放送提示」的「責任」,所以應致贈酬謝。
  5. 虛線方框外即是「提示」要放送的對象。
  6. 一個小型聯絡網共 28 人,其中約三分之一是聯絡員。整體構成一個「可靠」的提示發布系統。

匯集若干個小型聯絡網就可以構成整個社群聯絡網。

立約承責

眾人之事,權責相符則成,權責不符則敗。我們「發展教育社群」這件事也一樣,須要聯盟和聯絡網兩邊都挑起自己那一方的責任,事情才會有進展,不致浪費了彼此的資源與生命。

聯盟方的責任主要有四項:

  1. 在 2024 年三月底之前把十五場線上活動「如期」「如質」地辦出來,並做好廣宣與報名。節奏其實很緊湊,工作壓力更是十分十分地巨大。
  2. 把每場的論壇的副產品:活動之之前半小時的閒聊,與 ChatGpt 的預討論,發展社群日誌,建構資源池,維護進度條,運用有限的人力,儘量往前推進。
  3. 致贈聯絡員酬謝。
  4. 支付聯絡網推手工錢。

這過程所消耗的人力與財力,其實十分巨大。

而聯絡網中所有的人都是願意幫忙的伙伴,應該可以做到:

  1. 到活動介面中去「打勾」,表示「願意參與討論」,哪怕實際情況太忙,最後線上活動一場也沒有參加到。
  2. 讀一遍這一篇說明文,弄清楚大家請你幫忙的本意是要做什麼。
  3. 在 2024 年三月底前,每週欣然接收活動訊息、參考連結,當然可以認真看,也可以不認真看,甚至可以不看。但不要去抱怨居中傳訊息給你的聯絡人。

聯絡人則:

  1. 除了在活動介面中去「打勾」,表示「願意參與討論」之外,還應「打勾」表示願意「當聯絡人」。
  2. 反復細讀這一篇說明文,吃透了這篇文章之後,讓自己有辦法和自己「下線」的「提示放送對象」討論,解答他們的疑惑。
  3. 接到應該傳達的訊息之後,弄清楚訊息內容,然後穩定可靠地向下傳達。
  4. 欣然地接下聯盟致贈的酬謝。十二月加入聯絡人行列的酬謝是 2000 元,一月加入聯絡人行列的酬謝是 1500 元,二月加入聯絡人行列的酬謝是 1000 元,三月加入聯絡人行列的酬謝是 500 元。


聯盟還有許多有酬的工作須要委託,往後會優先在聯絡網中尋找受託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