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1A/v2: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以“分類:教育社運__NOTOC__ ==總說明== ===一、背景=== 多年以來我國教育因為財源不足,始終困在兩個基本問題上面: #從課綱到...”为内容创建页面) |
|||
第 13 行: | 第 13 行: | ||
所以台灣教育在未來十年,應該走向以「質」代「量」的台灣教育發展路徑,使政府的教育支出仍能達到法定下限。 | 所以台灣教育在未來十年,應該走向以「質」代「量」的台灣教育發展路徑,使政府的教育支出仍能達到法定下限。 | ||
+ | ===二、目標=== | ||
+ | #將高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由目前的15萬提高到20萬,將每班的維運成本由目前的400萬提高到500萬。藉此同時提高學生的適性學習、縮小教育機會的落差。 | ||
+ | #適度增加公共化學前教育的規模,降低父母在托育上的負擔。 |
2017年8月24日 (四) 14:32的修訂版本
總說明
一、背景
多年以來我國教育因為財源不足,始終困在兩個基本問題上面:
- 從課綱到教學現場,皆將學生學習規畫為「規格化教學」,致使學生的適性學習難以達成,適性揚才的教育目標淪為口號。
- 人民同胞因為地緣與社經的因素,導致受教機會有落差:
- 若干鄉村或市鎮地區,因為生活機能不夠完整,不易留住人民,連鎖反應之下,學生的學習成就形成系統性落差。
- 收入較低之家庭,其子女在就學機會、文化刺激上,也比不上主流家庭。
再者目前我國學前托育與教育資源之公共性也不足,父母撫養教育學前兒童的負擔十分沈重,使少子女化問題雪上加霜,也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
我國教育經費處理方面有一項十分進步的立法:即政府必須保留收入的 23% ,使用於教育用途。近年來因為政府歲入金額增加、少子女化學生與班級的數量降低,展望未來由於年金改革教育人員的退撫支出又將會下降,於是從中形成了教育財政上的一點餘裕,正好可以用來改善上述問題。
所以台灣教育在未來十年,應該走向以「質」代「量」的台灣教育發展路徑,使政府的教育支出仍能達到法定下限。
二、目標
- 將高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由目前的15萬提高到20萬,將每班的維運成本由目前的400萬提高到500萬。藉此同時提高學生的適性學習、縮小教育機會的落差。
- 適度增加公共化學前教育的規模,降低父母在托育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