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教育經費兩委員的作用與相關工具箱 的原始碼
←
教育經費兩委員的作用與相關工具箱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上課或演講]][[分類:教育財政]]__NOTOC__ <p align=right>丁志仁 2024.07.13</p> ==關於今天的課== ===一、復振台灣的教育常民政治=== ===二、諸微社群=== {{: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諸微社群}} ==台灣教育經費== ===一、政府教育經費自然上漲=== {{:政府教育經費跨年分析}} 但稅收增加漲在中央(佔 2/3),但教育經費增加,主計總處堅持中央政府教育經費應分擔比例固定在總分擔數的<span style='color:red'> 46.79% </span>。 所以有七八個縣市教育經費編列數常年跟不上應分擔數。 ===二、那到底教育經費有沒有到達或超過法定下限?===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tr><th colspan=20>地方政府教育經費應分擔數(單位:億)</th></tr> <tr><th>95年</th><th>96年</th><th>97年</th><th>98年</th><th>99年</th><th>100年</th><th>101年</th><th>102年</th><th>103年</th><th>104年</th><th>105年</th><th>106年</th><th>107年</th><th>108年</th><th>109年</th><th>110年</th><th>111年</th><th>112年</th><th>113年</th><th>114年</th></tr> <tr><th>2254</th><th>2334</th><th>2403</th><th>2456</th><th>2486</th><th>2503</th><th>2527</th><th>2565</th><th>2659</th><th>2827</th><th>2903</th><th>3106</th><th>3210</th><th>3310</th><th>3386</th><th>3476</th><th>3591</th><th>3800</th><th>4099</th><th>4447</th></tr> </table> <br/>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right style='margin:0.5em 0 0.8em 1.4em;'> <tr><th>年份</th><th>108年</th><th>109年</th><th>110年</th><th>111年</th></tr> <tr><th style='padding:3pt'>法定下限</th><th>6215</th><th>6358</th><th>6543</th><th>6759</th></tr> <tr><th>決算金額</th><th>6406</th><th>6785</th><th>7227</th><th>7446</th></tr> <tr><th>地方決算</th><th>3677</th><th>3978</th><th>4361</th><th>4415</th></tr> <tr><th>地方比重</th><th>57.40%</th><th>58.63%</th><th>60.34%</th><th>59.29%</th></tr> <tr><th>中央比重</th><th>42.60%</th><th>41.37%</th><th>39.66%</th><th>40.71%</th></tr> </table> 但是教育經費決算(實際執行後果),中央政府的教育經費分擔比重,每年減 0.5% ;地方政府的教育經費分擔比重,每年增加 0.5% 。對照新增財源主要是發生在中央,此狀態不可持續。但如果地方增加的 0.5% 主要是來自行政院一般教育補助,則目前的運作又變得可以持續。 ====地方編列教育經費跟不上,但教育決算卻能超過法定下限的原因==== #一般教育補助編在中央,決算卻發生在地方。 #行政院特別預算中的教育支出,預算處理不計入 23% 。 #教師課稅收入 100 億/年,專用於特定項目教育支出,理論是不計入 23% 。但剝離困難,未追蹤是否依約照做。 ===三、相同的支出項目,現在的單價比以前更貴===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台灣學生單位成本.png' width='400' height='336'/></div> #博士生:新通過《教育部博士生獎學金補助計畫作業要點》五年要投入 41 億,維持博士生的規模。 #如右圖所示,國中小學生每年單位成本快速攀高: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2012年後,教育部開始合計國中小每生單位成本。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1年破 20萬/年。 #*依振鐸學會辦理機構實驗教育(2013~2021),高國中小實施自主學習之學生單位成本,新冠疫前落在每生每年 18 萬,新冠疫後落在每生每年 20 萬,我國實在是有開始在現場大規模推廣自主學習之財務可行性,惟教師文化與教育行政制度,尚有須微調配合之處。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教師月薪 4.5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一個月年終,師生比 1:7),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成分如下: #*#導師:10.3萬/生.年(57%) #*#教室折舊:0.14萬/生.年(0.8%) #*#選修/組課:6萬/生.年(33.3%) #*#行政支出:1.58萬/生.年(8.8%) #*:主要是因為實施「班本課程」,再加上導師、家長、同學、合作課程共同分擔課務,使得成本下降。 #傳統教學典範下,維持相同規模的教育成本也變貴<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3/傳統教學典範維持相同規模成本變貴.png' width='400' height='208'/></div> #*右圖是研究 2018 與 2022 兩年的台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決算。 #*迴歸曲線取二次函數相關。 #*剔除台北市之後,各縣市的教育支出呈現幾乎完美的迴歸曲線。 #* X 軸以教學人力(須多少老師教完課綱),代表一個縣市的教育規模。 #* Y 軸是該縣市當年的決算教育支出。 #*磚紅線代表 2018 年的迴歸曲線。 #*藍色線代表 2022 年的迴歸曲線。 #*單位教學人力(政府基本的教育義務)對應的成本系統性攀高。 ===四、如果不能維持財政紀律,或升級教育典範,保障教育經費將受政治攻擊=== 1997 年連戰連手韋端凍結憲法 164 條的故事將重演 ==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 #決定教育經費的計算邏輯 #決定教育經費的計算公式 #決定次年教育經費編列的具體數字 ===一、應編多少?=== #歲入淨額平均值之23%<br/>不含舉債 #原住民族教育預算至少佔教育部之1.9% #特殊教育預算至少 #*佔教育部預算之4.5% #*佔地方預算之5% ===二、怎麼計算=== ====(一)基本需求可以考慮的六個因子==== <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跨校選修/202/基本需求六元素.png' width=800 height=450 /> ====(三)應分擔數與一般教育補助==== <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跨校選修/202/應分擔數與一般教育補助.png' width=800 height=450 />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諸微社群
(
檢視原始碼
)
台灣教育的里程碑事件
(
檢視原始碼
)
政府教育經費跨年分析
(
檢視原始碼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推動實驗教育要點/新增項目表
(
檢視原始碼
)
自主學習支援人力運用場景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教育經費兩委員的作用與相關工具箱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