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策畫一 的原始碼
←
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策畫一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教育社運]] ==國發會︰翻轉貧富差距 教育列重大策略== 2017-08-11 自由時報、中時、聯合 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昨開會,確認未來3年策略架構以及重點工作項目。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認為,教育是翻轉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今年重新將教育納入四大策略之一;勞動部則承諾2年內提出基本工資法草案,目標是吉尼係數不超過0.35。 國發會人力處長林至美表示,因小家庭、單身等趨勢,若政府不作為,貧富差距一定會惡化,過去教育也曾列入改善所得分配策略之一,此次再度被納入,將聚焦在改善弱勢學生的人力資本上,希望透過教育能打破貧窮循環。 根據最新「改善所得分配具體方案」,共四大策略,分別為「社福」、「就學及就業」、「薪資」及「租稅」,總計35項重點工作項目;其中,在「就學及就業」新增強化偏鄉及弱勢家庭學生教育協助,提升就業力等,教育部提出推動高中免費入學方案、強化大專院校弱勢學生入學管道及持續推動學生就學貸款等。 至於「薪資」策略,勞動部承諾將於2018年著手研議基本工資法,預計2019年提出,2020年推動立法。 林至美說,由於35項工作重點多是各部會正在推動的政策,國發會將於年底召開專家學者會議,廣徵外部意見,看看還有什麼措施可以納入,當年「奢侈稅」達成共識就是在此小組中提出,儘管目前財政部基於整體經濟發展考量,在租稅議題上能讓步的不多,但國發會仍期待小組持續發揮功能,持續改善所得分配狀況。 ==關於地方教育創生== 台灣的地方分成三級:都會、市鎮、鄉村,各自有不同的治理邏輯和治理方法。 ===一、「地方教育創生」是「地方創生」的一環=== ====(一)態度與方法的改變==== #以投資代替補助(參考日本) #政府投資的前三年,沒有 KPI ,就是做媒合(參考日本,媒合產官學研媒金) #*媒合當地人和外來的扶助力量(如大學、企業、NGO、訪問教師…)(參考日本) #*媒合公社(合作社),或其他適合的組織模式(如社企) #*媒合專業人士(如社規師,具能源知識與技能的人,具情報能力的人)與草根人士 #*媒合返鄉者、移居者、留在在地的人(參考日本) #不是立一個政策,而是立一種價值觀,和一種在基層分配資源的遊戲規則。 #莫忘在很多時候政府必須結合非政府力量,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莫忘「商品經濟」本身可能削弱地方主體,要混搭提倡共享經濟和禮物文化。 <br style='page-break-before:always;' /> ====(二)目標==== #提高醫療機會 #提高照護能量 #提高社區安全(含防災與治安) #充分發揮景觀與環境上的優勢(須要一點小投資) #適當的產業發展:如讓各地成功的社造社區,成為實驗教育基地群。觀光、農業、手作。適合當地的能源產業。 #網路頻寬隨時可到達。從 NCC 、教育部、交通部合作。 #物流三天可到達。 #從學前至國中自足式的教育系統。 ===二、地方教育創生的具體作法=== 可以運用改良體制學校、公辦公營學校、公辦民營學校三種方法擇一進行。現在就能做,不必另外再修法。 以下以公辦民營學校為例,說明怎麼做: #建立參與式教育治理平台。 #一校多校區。由單一村落或若干村落形成一個網絡。 #跳出「穿制服」的課綱: #*結合當地環境、產業、文化的課程設計,讓景觀、生態優勢出的來,而且能源蒐集與使用符合當地的特性。 #*親師生共學,橋接學校功能家庭機能。 #*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規畫。 #*以「程度」取代「學齡」。 #*以「學會」(會用)取代「學過」。 #開門辦教育的人力運用策略: #*先用後養的師培政策。 #*大學來人 #*企業深耕式的參與 #*訪問教師。 #*退休教師來以服務換食宿。 #*交換生 #用全世界的資源來幫助同學學習: #*全縣:社大布署、教師糾團進修、巡迴輔導人力。透過有巡迴團體教鄉村的親師生如何網絡學習。 #*全國:用訪問教師和交換生來進行城鄉交流 #*教育部:國際化教育經費分攤 #讓教育本身成為鄉村重要的「綠色產業」。
返回到
提升教育品質領航計畫/策畫一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