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與教育部潘部長討論4 的原始碼
←
與教育部潘部長討論4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各方討論]]__NOTOC__ <p align=right>2022.11.21</p> ==兩個背景:教育經費持續增長與人口縮減潮== ===一、教育經費===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95-112年教育經費變化.png' width=500 height=275 /></div> '''現況:'''右圖是 2006~2023 年台灣「教育經費」,教育經費數量及增長斜率約為政府歲入的 ⅕ 。約<span style='color:red'>每六年增加一千億</span>。由於這個背景,所以教育部得以推動下列新的工作,而不會排擠既有經費: #12年國教 #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增加每班教師員額 #節節升高的退撫支出(已踩剎車) #充裕水電 #網路與資訊建設(這一輪尚閒置) #學前教育 #為國中小學生教室裝冷氣 ===二、新生兒縮減潮對各階段教育的影響:=== *幅度是由 20 萬掉到 15 萬,掉¼,剩 75%。 *對高中以下的影響: *#新生兒縮減潮(以下簡稱縮減潮),目前開始進入小學,六年內會有大量的小學連一個學生都不剩。 *#縮減潮 6 年後會進入國中,國中規模雖比國小大,仍慘。 *#縮減潮 9 年後會進入高中,使公立高中的就學機會率到達 79% 。 *對高中畢業生進入公立大學就學機會率的影響: *#從 2033 年開始有顯著影響:40%。 *#然後每年快速跳高:43%,47%,48.6%… *#到 2039 年挺進到 56% ,甚至到 59%,要看這一兩年的出生率。 *#私立大學會反彈,公立大學若不縮減,一定面臨轉型。 *#移民與招外生的政策也會改變。 ===三、對策建議:=== #建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以基金別預算因應: #*學前教育公共化 #*國中小生源縮減 #*高中再社區化 #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修改教育基本需求計算基準 #了解全部國小的學生數量與人口移動方向 #預為監控全部國中的學生數量與人口移動方向 #最大程度保留各種教育用地,以為後續運用 #實施高中再社區化,與區內國中、國小編織成網絡 #高國中小,就網絡、減科層。 #<span style='color:red'>發展「青年彈性學習網絡」</span> ===四、2030 近未來=== 十年一代的無線通信應用變遷如下: {{:行動通訊標準列表}} #人類與 AI 共同治理的社會 #對數位領域的大移民,公民權的再定義(數位領域的人權與公民權無法照搬實體世界) #物流、資訊流、醫療、教育等基本生活功能,引發對城鄉的再定義 ==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彈性學習網絡.png' width=500 height=273 /></div> ===一、第一節點,大學增加學習彈性=== *名稱:政大VUCA實驗學院,以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與模糊性(ambiguity)四個英文詞開頭字母縮寫而成。 *終極價值:建構共生、共振、共創、共好的未來世界。 *教育目標: *#建構一個有靈魂的微型大學 *#營造一個詩意棲居的學習場域 *#設計<span style='color:red'>彈性制度支持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span> *#喚醒學習者的主體性與主動學習的精神 *#陪伴學習者自我探索、自我表達、自我實現 *基本特徵(tags):跨域、科技、藝術、永續、自主學習、實驗教育 *學院定位: *#隱形大學(invisible university): http://iu.nccu.edu.tw/about.html *#校中校/微型實驗大學:對「實驗學院」,需要鬆綁哪些法令? *#微型未來世界:在「VUCA實驗學院」,師生得共創「未來社會實驗室」或「未來生態實驗室」…,並在其中生活,並作為研究成果得以發表 *#跨域共振場:VUCA實驗學院希望促進跨院合作、跨處室合作(教務、學務、總務…等)與跨領域學習,整合提供「正式課程(科目/學程等)× 非正式課程(社團活動/社群共振等)× 潛在課程(生活學習/文化浸染/境教等)」。 *#怪咖俱樂部:它包容奇思異想、有為有守、特立獨行、專注投入、勤奮工作、耍廢幻想、勇敢嘗試、不安於室、渴望求知、蓄勢待發、綻放天賦…等等不同型態的另類學生。 *#青年之家:它是一個家,可工作、學習、休息、生活與住宿;它不以年齡定義「青年」,以心態定義,由自己定義。 *學院組織型態: *#基本圖像:網絡組織(設法減少階層組織) *#領導型態:扁平化、去中心化、團隊領導、輪流領導 *#內部功能組成(對應後述空間規劃): *##策展:讓學生看見改變,讓「隱形大學」偶而現形,提供可靜態展、動態展、畢業展與成果發表的地方。(對應「社資中心」一樓展演廳、博物館等) *##工作:讓學生可操作、練習、創作、實驗或共同創業的地方。(對應「社資中心」二樓工坊、創作坊、實驗室、共同工作空間等) *##連結:讓師生可對話、討論、腦力激盪的地方,並讓本實驗學院向下連結高中教育與實驗教育,形成跨教育階段的縱向聯繫與合作交流。 (對應「社資中心」三樓創意教室、腦力激盪室、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等) *##節奏:讓學生能個別化調整學習、工作、生活與休息的節奏。擴展延伸「Stanford 2025」的精神來看,學習節奏應該有不同的層次,包含一日的節奏、一週的節奏、一年的節奏、一生的節奏等。(對應「社資中心」四樓青年旅館及前棟學生宿舍等) *#與校內其他各學院的關係: *##共生:VUCA學院可讓其他各學院當中想轉系的學生不必轉出,成為這些學生的副修機會。VUCA學院可提供類似「探索者計畫」的課程模組,協助其他各學院未定向的學生,透過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跨域群學與多元學習經驗,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根據張雪梅(2008)彙整分析「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及其他相關資料發現:在台灣的大學生當中,大一生超過44%想轉系或轉學重考改變主修,但是到了大三能夠完成這個願望的不到9%。 *##共創:VUCA學院可作為連結其他各學院的創新教學伙伴的交流合作平臺,並可與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密切合作。 *##共享:VUCA學院能提供資源支持各院系開設相關課程,或幫助各院系解決課程實踐上的某種困難。 *#與校外形成學習網絡: *##社區:透過USR計畫連結社區,鼓勵學生參與在地關懷、地方創生與社會行動。 *##社大:透過與社大伙伴學校合作,增加學生終身學習機會。 *##中小學:透過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向下連結高中教育與實驗教育。 *##青年彈性學習網絡:透過與自主學習平臺、獨立教育工作者、青年教育社團法人等民間伙伴合作聯盟,共同開課或建構更有效率的「終身學習歷程」系統。 *##國際移地學習網絡: 透過國際上553所與政大締約的大學,並加強資源匯聚,支持學生跨國移地學習與壯遊年(gap year)。 *學生來源: **近程:招收校內學生:與各院產生合作關係,師生皆兼具雙重身份(原學系x實驗學院),且盡量有國際生,以促進國際觀及多元文化理解。校內招生,收納進來的學生尤其包容: **#自主學習者:從108課綱畢業,擁有素養導向學習經驗,追求終身學習。 **#未定向的探索者:William Damon(2013)在《邁向目的之路》一書當中所描述的三類青年(對外在世界漠不關心的疏離者、只有想法沒有行動的空想者、興趣短暫而浮動的半吊子)。如何轉化成為擁有意義感與目的感的青年? **#已定向的困學者:志向清楚,但「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心想轉系/轉學),如何「一支紅杏出牆來」(跨域學習)?。 **#跨域統合者:多元智能大師Howard Gardner(2022)在《統合心智》一書中所描述的跨域統合者。 **#忘我工作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2019)在《心流》一書中所描述的高度專注、高度投入、忘記自我、忘記時間、高峰經驗的工作者。 **遠程:可考慮彙整全校統籌生額或由教育部專案外加生額,招收新鮮人(尤其實驗教育畢業生),善用「特殊選才」及「申請入學」等管道之特色。 *課程特色: **課程結構:從「結構」走向「建構」,增加重組的彈性與節奏,緊密連結社會脈動與環境趨勢。 **近程實驗: **#由實驗學院錄取50-100位即將升入大二(大一下)的學生,發展 5-10 個「試行學程」,得由微學分、整學分及單元式模組化課程組成。 **#為避免部分學生組課能力或時間不足,也避免部分學生抱怨學校未盡課程供給與課程設計之責任,故亦將由本實驗學院之核心工作小組主動設計,也將向全校教師徵求課程,其課程設計應同時考量:(1)本實驗學院學生的特性與需求,(2)開課教師本身的興趣與熱情,(3)本實驗學院的精神、理念、目標與特色。 **遠程實驗: **#依試行結果,如能獲得教育部外加學生名額與教師員額,將可透過「特殊選才」等管道,由實驗學院直接逐年增加招收高中生。 **#課程則將持續演化,經過解構與重構,強化網狀結構與自主性。 **課程審核:建立更具彈性、開放、有效率的學程審核中心或委員會,平衡考量學生的需求以及本學院的精神、理念、目標與特色,進行審核決議與追蹤研究。 *學生畢業專長註記 *#學士學位名稱或專長註記:(待研議) *#副學士制度:終身保留回政大修完學士的權利 。(需配合修法突破) *#原則上希望本學院成為一個開放環型的隱形大學,可以打破傳統的大學學制,讓學習者一生中隨時需要,就可以回來充電學習,可以獲取多個學士學位,也可以不要學位。(模仿「史丹佛2025」,但需配合修法突破) *空間規劃 **社資中心:空間設計概觀 **:一樓(前棟+後棟):入口/接待/展演廳/博物館 **:二樓(後棟):工坊/藝坊/實驗室 **:三樓(後棟):創意教室/腦力激盪空間/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s)/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四樓(後棟):24hrs. 青年旅館 **:前棟二至四樓:學生宿舍 **延伸共振場域: **#連結本校其他創意學習空間,例如:山居學習中心、創意實驗室、博雅書房、玩物工坊、…等。 **#連結各院系活化空間:補助重新設計、轉化功能或活化閒置空間。 *工作小組: *#李維倫––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照顧哲學) *#陳宜秀––數位內容碩士學程副教授(設計思考) *#李淑菁––幼教所副教授兼所長(通識教育) *#呂潔如––運動產業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兼主任(身心學) *#徐士勛––經濟系教授(校務研究) *#王信實––經濟系副教授(USR社會實踐) *#陳文玲––廣告系教授(創意教學) *#詹志禹––教育系教授兼政大副校長(實驗教育) *決策小組:詹志禹副校長、林啓屏教務長、蔡炎龍學務長、蔡育新總務長、哲學系李維倫教授、廣告系陳文玲教授 ===二、第二節點,終身學習節點:=== ====(一)目標與組成:==== #小團隊包含:謝國清(社大全促會)、柯穎瑄(社大全促會議題組組長)、度昀奇、陳健一、(張瑜晴、碧麗、金玉、君頤)、邱星崴(地方創生)、彭仁鴻(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黃鈴諭(協調層與執行層實務支援) #打造以青年為主要客群的新型社大。 #一半社大以外的人,一半從各社大抽工作人員中最有學習傾向者 #不是真的實體社大,是一個跨社大的專案計畫 #籌開辦三個區塊五個課程,形成核心之後,再逐步疊加上去 ====(二)三個區塊簡述:==== *界定: *#即應用課程:配合學習需求調查,青年目前最迫切的學習需求。會有「量」的表現。 *#福留台灣子孫相關課程:台灣子孫生存發展所需的知識、技能、價值觀。不一定會有「量」的表現。 *#近未來前瞻課程:描準 2030 年近未來相關的課程。 *舉隅: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tr><th colspan=2></th><th>終身學習節點</th><th>政大實驗學院</th></tr> <tr><th rowspan=7>即<br/>應<br/>用</th><th>★不歪樓理財</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手機攝影</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WEB 3.0(一)</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手機拆解<br/>與簡易維修</th><th>✔</th><th></th></tr> <tr><th>跨境電商</th><th>✔</th><th></th></tr> <tr><th>新農業</th><th>✔</th><th></th></tr> <tr><th>新漁業</th><th>✔</th><th></th></tr> <tr><th rowspan=5>福<br/>留<br/>台<br/>灣<br/>子<br/>孫</th><th>★全民國防</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未定向青年<br/>與自主學習</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台灣地熱<br/>與黑潮</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在地區域電網</th><th>✔</th><th></th></tr> <tr><th>同村共養教育</th><th>✔</th><th></th></tr> <tr><th rowspan=5>前<br/>瞻<br/>近<br/>未<br/>來</th><th>★近未來<br/>數位公民</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AI與<br/>機器學習</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WEB3.0(二)</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自由軟體<br/>與3D建模</th><th colspan=2>合作</th></tr> <tr><th>近未來與<br/>城鄉重定位</th><th>✔</th><th></th></tr> </table> *舉隅課程補充說明: *#不歪樓理財 *#*加入《21世紀資本論》 *#*當前理財管道的各論 *#新農業以遙測、無人機、AI、立體栽植、網約販售參與農業管理為基礎 ===三、上位節點:=== #學習媒合類似 urclass.net ,目前最好由第一節點與第二節點共同發起,找出青年主體網絡的骨幹分子。 #治理如實驗教育光譜平台,成員是法人,但整個網絡不是法人,而以簡則治理 #在學歷與證照之外,建立節奏更快的「學習歷程」系統:準永久性與不可竄改性 #上位的青年陪伴/治理網絡,須有「青年主體性」與「青年承擔性」,不能淪為靠么與巨嬰 #補助跨校的學習媒合平台。 #繼續支持甚至擴大青年就業就學方案。 ===四、其他節點的重要元素=== #以勞動合作社讓獨立教育工作者形成網絡。 #勞工每個月有四小時的有薪學習時數,去學想要學的。 #外加失業給付,給沒工作者參與職訓,以提高再就職率。 #補助退休人士再學習。 ==全民科學平台== 網址:science4everyone.net ===一、所謂「動手學科學」的四大要素=== #使用生活中的材料與現象設計科普教學 #讓學生動手做 #設計問題探究 #CC授權,允許將教材改成現場需要的樣子 ===二、我們將高中到小學高年級的物質科學歸納成 88 個觀念或原理:=== #原子與分子 ##原子 ##電子軌域 ##包立不相容原理 ##自由電子 ##波粒二象性 ##週期表 ##常見元素 ##化學鍵 ##常見分子 ##混合物 ##基本物理量 ##密度 #物質的態 ##從微觀到巨觀認識物質的態 ##三相圖 ##透明 ##壓力 ##理想氣體方程式 ##白努力定律 ##浮力 ##非牛頓流體 ##超流體 ##結晶 ##彈性 ##虎克定律 ##拉伸模量 ##液晶 ##電漿 #能量 ##能量轉換 ##動能、位能 ##能量守恆 ##溫度 ##熱平衡 ##反應速率與動態平衡 ##熵增原理 ##熱機 #重力 ##重力是什麼 ##重力的應用 #力與運動 ##位移、速度、加速度 ##動量與力 ##壓力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 ##力矩 ##省力機械與方便機械 ##重心 ##角動量守恆 ##自轉、進動、章動 ##摩擦力 ##虎克定律 #電與電路 ##電荷 ##電壓 ##電池 ##電流 ##電阻 ##電功率 ##基本電路 ##二極體 ##電晶體 ##電荷運動與磁力線 ##冷次定律 ##馬克士威爾方程式 ##電機 ##波 ##電磁光譜 ##干涉 ##色光三原色 ##視覺暫留 ##反射 ##折射 ##光學儀器 #非線性 ##迭代與初始值敏感性 ##碎形 ##費根鮑姆常數 ##混沌與結構 ##智群 #量子力學 ##基本粒子標準模型 ##雙狹縫實驗 ##波粒二象性 ##能階 ##不連續 ##疊加原理 ##量子穿隧效應 ##量子纏結 ##量子去相干 ##不確定性原理 ##量子位元 #相對論 ##等效原理 ##光速不變 ##勞倫茲變換 ##質能轉換 ##質量造成時空彎曲 ##重力波 ===三、剩下 27 個觀念或原理待設計相應的動手學科學活動:=== 目前已完成設計 205 個動手學科學的學習活動,涵蓋其中 61 個觀念或原理,剩下以下的觀念或原理,待設計相應的動手學科學活動: #透明 #非牛頓流體 #超流體 #結晶 #液晶 #電漿 #重力是什麼 #電晶體 #迭代與初始值敏感性 #碎形 #費根鮑姆常數 #混沌與結構 #智群 #基本粒子標準模型 #不連續 #疊加原理 #量子穿隧效應 #量子纏結 #量子去相干 #不確定性原理 #量子位元 #等效原理 #光速不變 #勞倫茲變換 #質能轉換 #質量造成時空彎曲 #重力波 ===四、希望教育部明年繼續支持:=== #2020.07.07 拜訪部長時蒙部長與彭署長認同補助 33.1 萬,然因疫情,到今年執行完畢,並已結案。 #希望明年能賡續補助,大約明年能將剩下 27 個觀念或原理過半完成,兩年內可以把高中以下物質科學的全部觀念與原理,都設計出整套的「動手學科學」的課程與教學活動,先更易實驗教育領域的科學學習典範,再讓體制學校的科學學習典範更走向「生活實踐」。 ==希望協調可以有的進展:== #可否以 1000 萬專案推動,其中 600 萬補助給政大,政大自籌 400 萬,以政大實驗學院為起點,推動「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 大學增加學習彈性」? #可否以 100 萬專案推動,其中 60 萬補助給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自籌 40 萬,推動「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 終身學習節點」?並善用今年重分配經費。 #可否以 90 萬專案推動,其中 40 萬補助給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自籌 50 萬,繼續推動「全民科學平台 / 動手學科學計畫」?並善用今年重分配經費。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行動通訊標準列表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與教育部潘部長討論4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