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組課共學導引/政大五梯 的原始碼
←
組課共學導引/政大五梯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自主學習專題]] ===一、自主學習子題對話=== <table style='border:non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42p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480px-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 width=275 height=275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 #Q:什麼是組課共學? #:A:為了鍛煉自主學習帶領能力而生的課程方式,其核心的四個元素如右圖所示。具體操作是由學習者反思自己有「動力」的學習需求,經過和搭檔討論與策畫,號召有相同需求的人一起按「約定」共同學習。發起組課倡議的人稱為「課主」,響應倡議參與學習的人稱為「參課者」。 #:見解: #:#(怡靜)核心是生活實踐,要有覺察地在生活中反覆練習。 #:#(姿瑩)自己決定學習;自主學習過程中有擴充性;讓世界變得更好。 #:提問: #:#(妙德)如何實踐? #:#(郁郡)「自主學習」等於「自習」嗎?(姿瑩)提見解回應。 #:#(雅韻)「常態編班」下如何協助全班學生「均優化」? #:#(慧真)如何做到均優化? #:#(育青)家庭與學校需要共同對於四核心元素有同樣的認知和實踐,不能分為兩塊。How? #Q:自主學習是「自己學習」嗎? #:A:不是,群學是自主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元素。原因有二:其一,學習者的主體,在最底層其實蘊涵著自我與群我兩種成分,一味以自我去理解會造成曲解;其二,以當前知識、技能折舊之快,只有「學習社群」透過協作才有辦法因應。 #:見解: #:#(郁璇)群學,大家需要許多討論和溝通,並且有滾動式的調整。有意識地透過民主的對話和自決。 #:提問: #:#(品維)如何自然而然形成群學的環境? #:#(佳穎)意見的統一整合和個體差異應該如何兼顧? #:#(鐘瑩)是否需要做分工?(例如需要一個帶領者、一個溝通協調者) #:#(聖雅)科層和工作圈以外,還存在哪些組織結構?群學者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工作圈模式的明確指引或原則? #:#(姿瑩)如何發展有效率且加乘的學習方法,並兼顧個人學習曲線的不同,使全體大於部分的相加總和? #Q:自主學習是一種教學法嗎? #:A:不是。教學典範練得再厲害,也不會因此進入自主學習典範。因為<br/><span style='font-size:13pt;font-family:標楷體;'>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span><br/>必然會同時涉及「技術選項」、「人際關係」、「意識型態」三個面向的改變。<br/>在「技術選項」方面,學習靠硬灌是不行的,自主學習會儘量: #:#讓學習者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包括學什麼和怎麼學。最進步的作法就是讓學習者「組課」。 #:#會善用水平整合,引導學習者進入「討論模式」;讓學習社群的成員特質互補且能相互糾錯;用協作進行平行操作;用乘法協作取代加法協作。結果是即使普通、平凡的同學也會變得更厲害。 #:#排課則傾向多個小時連排,增加學習安排的彈性。 #:#常常用 OST 導出「智群」,使得方案靠譜,更具可行性。 #:在「人際關係」方面: #:#自主學習會降低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不對稱性,轉變成資深學習者與資淺學習者的關係;由資深學習者對資淺學習者進行陪伴、嚮導、教練。 #:#「立約承責」是須要反覆強調的關係基礎。 #:在「意識型態」方面,自主學習認為: #:#「剛好比最好更好」。 #:#群學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經常會成為學習社群中的最佳化適應策略。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背後是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提問: #:#(孟欣)「人際關係」是指經營人際關係嗎?還是就事討論的人際關係?內向或習慣獨立作業的人怎麼辦? #:#(雅韻)「剛好」的定義人人不同,如何取得平衡?以誰的感受為主?是否該公開討論「剛好」的定義? #:#(啟超)傳統公共教育典範一定不如自主學習典範嗎?宜截長補短、互通有無、交互運用,兩者之間而非取而代之的典範轉移,以最佳化知識的傳遞與應用。 #:#(翊綺)哪些指標/結果能知道自主學習是有效的?如何評估/評鑑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Q:帶領自主學習有要領嗎? #:A:有,<span style='font-size:13pt;font-family:標楷體;'>提高學習者的高度是自主學習典範的第一要領。</span>不要老想著做同學們學習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學習的英雄。能夠這樣子做,帶領自主學習就會如順水行舟;相反的,讓同學覺得自己只一個沒能力承擔的小屁孩,帶領學習會如逆水行舟。<br/>而「金字塔化」會讓「有高度」的位置成為稀有資源,然後就沒辦法讓大多數人都看高自己。所以說「金字塔化」是自主學習的天敵。相反的「均優化」會生出很多有高度的位置,是適合自主學習的社會結構。 #:見解: #:#(品維)自主學習沒有年齡的限制。出生的嬰兒對環境好奇對自我的身體控制練習; 乃至老年人因為需求學習戴假牙、使用助行器, 都是因為內心好奇、身心理需求、渴知運用在生活產生的自主學習。 #:提問: #:#(春燕)自主學習有年齡的限制嗎?(品維)回應了。 #:#(妙德)不同年齡階段的自主學習,需要提供的支持會有什麼不一樣? #Q:自主學習是一種更成功的學習模式嗎? #:A:不一定,自主學習其實常常會被搞砸。在學習社群中不是只有好事會共振,壞事一樣會共振。有別於傳統教學模式,群學關係中個人對學習的消極態度,不只影響他自己,也會強烈影響學習社群中的其他人。學習社群總是會變成這樣:有人會丟出一些負能量(無所謂、抱怨、找麻煩……)到整個學習社群,而學習社群中也會有人提供正能量(溝通、協調、願意多做一些……)來中和這些負能量。只要中和之後,還有一些些正能量剩下,整個「學習社群」就會螺旋向上發展。但是如果中和之後,是負能量比正能量多一些,哪怕剩下未中和的負能量不多,整個學習社群就會螺旋向下發展。 #:見解: #:#(妙德)組課開始運作前,注意積極有效的共學;組課的過程中,從後設認知的角度去觀察正能量多或是負能量多。 #:#(渟桂)進行個人與團體能量狀態圖像化。 #:#(聖雅)安排類似專案風險管理的機制,由特定幾位成員負責觀察與管理團體的能量流動。 #Q:什麼人都能來帶領自主學習嗎? #:A:本身是好的學習者,才能來帶領自主學習。這種人會提高自己的「後設能力」,也會不斷提高自己生命的維度,想辦法為自己找一個適合框架,不斷吸收經驗再建構,讓框架成長,容納更寬大的人生,包容自己也包容他的同學。 #:提問: #:#(明瑄)對方對於某些議題/領域並不感興趣,是否不該強迫對方在此議題/領域的學習? #:#(宇凡)帶領者(課者)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較為適合? #:#(育青)自主學習須克服許多所謂「人性上的弱點」,例如懶惰、猶豫、逃避責任、拖延....帶領者是否被期待和自我期待是能有所超越並持續進步不容退後的?自主學習容許的「退步」、「不進步」空間何在? #其他子題: #:提問: #:#(建豪)有「自主學習」、「群學」 學習成果高於原本學習效果的研究嗎?原本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元素 可以被帶進新的自主學習、群學之中? #:#(渟桂)學齡前甚至更小的幼兒,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是否需要大量依賴成人的參與引導(涉入)? <mwdetails><summary>名詞解釋:</summary> *♡個體我和群我互為主體: *#主體,本身即有意義和價值,須要被尊重,<br/>不只是完成某些目的工具,為了更好的達成目的,<br/>可以被貶抑和踐踏和無底線的利用。 *#群體中的每個個體是一個個主體,<br/>而不只是被伙伴利用的工具,<br/>也不只是達成整個團體榮譽或利益的工具。 *#群體中的每個個體,都相互承認彼此的主體性。 *#「群我」也是一個主體,有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可以被愛、被尊重。而不只是方便大家合作的「一套假想」。它多於所有成員主體簡單的相加,所以才能引發成員間的彼此「共振」。 *#個體成員對「群我主體」有共識。 *#在探索方法上,請在組課過程中,除了看表面上發生的事情之外,還去看「表象之下」的權力與情感流動。不要外求於文章和書籍,因為連「有沒有主體這回事」,都充滿了歧義。你會迷路。 *加法協作:指共同產出,由群內成員貢獻後簡單匯整混加,同群伙伴沒討論也行。 *乘法協作:指產出如未經群內伙伴討論、綜整即無法形成。伙伴間有「共振」發生。 *♡以社區大學組成電影社為例,解釋「加法協作」與「乘法協作」。電影社社長,將十幾位成員分組,分為愛情、飲食、藝術等組找電影片單,開始時最容易的辦法常常是叫每一個人交出兩部電影片單,然後湊出整組的片單,彼此間沒有進入「討論模式」,這就是典型的「加法協作」。<br/>後來社長修改規則:每組除了交出片單之外,還要交一篇「導讀」,說明片單中各支影片彼此的關係,「導讀」的內容須要組裡大家都同意,並且向全電影社進行說明。<br/>這一點改變,就使各組進入了「討論模式」,並且產生了「乘法協作」,引起伙伴間的「共振」。 </mwdetails> ===二、本課程基本說明=== #組課共學的緣由:在現場帶領學生自主學習,要先自己實踐,只能用自主學習典範來培力自主學習帶領者,因此才有組課共學的課程產生。 #♡導向飛彈 v.s. 豐富的沃土 #♡丁丁老師經驗分享:先前有老師分享,沒有橫向競爭比學生之間的分數高低,而是橫向比較進步的多寡。丁丁建議:只讓同學知道自己的分數的變化就好,不必水平比較。 #♡要帶領自主學習典範,要降低學生和老師的不對稱性,不要想做學生學習的英雄,而是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英雄。 #無界學習如果能做到:移地、學生自己策畫、群學,就算升級到「行動學習」的水準了。 #♡自我培力:自己越積極、認真,會學得更多。 #♡任務驅動式的課程設計,開始時會從「利益共同體」出發,但是一但進入「乘法協作」,大家就有機會變成「學習社群」。 #♡希望讓組課共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利用大家的力量來解決共同關切的問題。如「推進全民國防教育」。
返回到
組課共學導引/政大五梯
。
導航
個人工具
18.118.126.69
此IP的對話頁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